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津     
<正>外币兑换人民币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当代艺术才刚刚开始成型,那时还没有专业的代理画廊,更没有拍卖市场,而李津则在此时就有了自己的第一批藏家,有趣的是,这些藏家皆来自海外。1986年,在表姨周思聪的推荐下,李津把画卖给了一个香港人,他还记得最初一幅画的价格是400元人民币。1987年,一位澳大利亚文化参赞看到了李津的画非常喜欢,不仅自己收藏,还把他的画介绍给了认识的朋友,包括当时新西兰的文化部长。澳大利亚以后,李津又继续开拓着自己的海外市场,主要原因是他在美国做了两次个展。1989年他在美国费城维兰诺瓦大学举办了一次个展,虽然由于签证问题艺术家本人没到场,但是还是  相似文献   

2.
李津 推荐     
<正>马骏的绘画,跟元明清以后的文人画不同。他的绘画中有高古的痕迹,用笔用线,不像是在软材料上附着的那种线。一般的年轻人不会太较真,但马骏却很计较对特种纸的把握,对线的质量要求,这是很难得的。这种骨子里的好古,不是学院给他的,从他的绘画里看不到太强的学院气。我想这和他喜欢收藏有关,影响马骏的东西是金石和瓷器,所以他的用线有一种石刻的味道和力量,厉害的是他能把这种力量转换到宣纸上。同时也是因为收藏,马骏的眼力很好,格调也很高。他的审美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成但不迂腐,构图形式上有他的个性,好像老树开新花一样。  相似文献   

3.
李津就是李津,兴之所至之时,他可以白日纵酒、夜半笙歌,繁花散过之后,他也能够沉心静气、独享清幽。这便是李津乐在其中的生活,就像是他的艺术,二者难分彼此;就像他在采访中无意说出的那句话:我必须是我,我的生活、我的一切,我是其中的主宰。  相似文献   

4.
所谓“韩流”的华丽舞衣下,蕴含着怎样的产业驱动力?“十万血盟”呐喊厮杀的虚拟时空背后,隐藏着一个国家经济突围的现实焦虑。一个特殊产业的崛起,一次全面的产业结构升级,竟然缘起一场深刻的金融危机。八年以来,我们的近邻不懈地旅送出一轮轮文化包裹下的经济冲击波,在中国大地荡起层层涟濒。迷惑、反思、追赶、竞合……甚至崭新的“中国苜富”也因此诞生,实在算得上一场旷世传奇。近30%的GDP贡献率,近600亿美元的出口规模,在世界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1.5%,韩国所提供的决不仅仅是“娱乐”,而是全方位的数字内容服务体系破府的倾力支持,企业的开放性和国际化视野,高素质的技术和创意人才,国民对于数字产品的狂热消费,共同推动了产业的超常发展。长乐未央,隐忧已生。绝大多数从业企业尚未实现赢利,过快的产业膨胀暗藏的产业瓶颈日趋显现,快速繁荣之后最重大的清盘与整合考验也许即将来临。而网络游戏等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也日益成为行业发展的桎梏。韩国如何再次过“关”晋“级”?中国的后来耆又当如何从中镜鉴,规划自身的未来?制造时尚容易,构建文化艰难。归根结底,创造一种具有广泛认同感和持续影响力的产业文化,才是真正长乐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