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在市场博弈中.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策略安排本是一种理性选择,但这种理性选择并不一定总能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有时这种个体理性可能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局。本文通过对威海市金融竞争和维权过程中因银行自利行为导致信贷风险产生、爆发并最终使金融债务大量悬空的个案描述,分析“囚徒困境”现象是导致这一非理性均衡结果的主要原因,指出类似的“囚徒困境”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检查和监管等手段减少或避免发生。  相似文献   

2.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人民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会计史料,事后监督部门的会计档案管理是人民银行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后监督是核算业务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把好核算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后监督会计档案管理是事后监督部门一项重要工作。但是事后监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却数十年如一日,与飞速发展的金融电子化形势格格不入,为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各行事后监督机构按照人总行《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办法》的要求普遍设立,并已对会计、发行、国库等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开展正常的监督工作。从理论上讲,事后监督中心应该可以起到“核算警察”或“经济警察”的作用,甚至应执行“银行智囊”或“领导参谋”的职能。但现实的情况是事后监督工作人员担当了事实上的“坐班会计”或“坐班主任”的角色,只起到二次复核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永红 《新疆金融》2005,(12):96-96
事后监督工作不是会计核算业务的简单延续,而是对会计核算过程的“再监督”,是独立于会计核算之外,运用专门方法、以防范资金风险为主要目的,在核算部门完成全部核算环节的基础上,对其业务处理结果的监督检查,对所发现的问题、负责督促整改。这个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事后监督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能和工作方向,也给今后事后监督队伍建设赋予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成立事后监督机构,目的是进一步防范人民银行自身资金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的要求,事后监督部门应独立于各业务核算部门,操作上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样,能够保证国库事后监督业务真实、准确、合法,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做到后台监督与前台核算严格分离,有效地避免内部遮丑、掩盖矛盾等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6.
现行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分散在会计营业、国库、支付结算、发行、外管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分别使用“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国库业务核算系统”、“发行业务核算系统”、“外管业务核算系统”、“财务核算系统”等,而事后监督部门只针对“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设置了“事后监督系统”。从整体上看,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呈现各部门分头核算、核算系统各自独立、相互分割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自2004年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相继成立事后监督部门以来,通过连续、及时、准确的监督,对会计、国库、货币发行等部门核算风险的防范和业务质量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相关核算业务系统的不断升级,事后监督在风险预警方法、手段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相对落后,未与前台核算部门形成风险分析、预警的合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后监督系统安全制度建设。如何构建整体、量化的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基层人民银行业务核算和监督工作的实际,探讨构建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风险预警机制的构想、构建预警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会计核算,防范资金风险,2004年3月,根据人民银行总行“三定”方案,人行西宁中支组建了独立于各业务核算部门的事后监督中心。其职责主要是:审核业务处理依据是否合法有效,账务处理手续是否符合制度规定,会计核算结果是否准确,会计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完整;检验业务部门的会计核算质量,发现、纠正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差错和问题;及时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提出意见和建议。承担本行营业部、国库处和辖属大通、湟中、湟源三县支行等核算部门和单位会计、国库核算业务的事后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简称“核算系统”)基础上开发的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事后监督系统(以下简称“监督系统”),2005年12月在全国各地上线运行以来,大大提高了事后监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实现会计核算的全面监督和资金风险的防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事后监督是对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一种自我评价和检查,是人民银行内控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对会计、国库、货币金银等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独立、连续、及时、全面、重点”的监督,发现和纠正核算中的差错,防范资金风险,消除隐患,反馈监督结果等。其管理体制是不实行垂直管理,只对本行行长负责。  相似文献   

11.
个人住房贷款市场是寡头垄断市场,市场竞争往往陷入囚徒困境,形成“双输”格局。必须进行金融产品的深加工,进行无风险的金融创新,才能彻底摆脱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12.
王燕 《西安金融》2005,(2):75-76
事后监督部门独立行使监督职责,是央行职能调整后内部分工的一个重大变化。本文立足于事后监督工作操作模式相对固定、时效性强,从业人员操作技能熟、综合素质精的特点,从处理提升监督人员政治业务素质与提高工作效率,处理全面监督与重点部位监督,处理事后监督与业务核算三种关系入手,提出了强化内部管理,落实监督机制,完善监督程序,推进核算质量,防范资金风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事后监督成果的利用是指事后监督部门对日常监督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借助特定的载体反馈给有关部门并向有关部门实施影响的过程。实践证明,强化事后监督成果利用,对有效防范资金风险,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推进监督成果的有效利用,谈些粗浅的想法和建议。从总体上说,就是要落实“三个到位”,建立“三项机制”,发挥“三个作用”,实现“两个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根据“三定”方案,在各分行及中心支行组建事后监督中心,其主要职责是对本行营业、国库、货币发行、外汇核算业务实施事后监督,其目的是提高核算质量,防范资金风险。但由于事后监督中心属新组建部门,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供借鉴,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田力 《武汉金融》2005,(8):8-10
本文从辖内人行系统内部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大量事例表明,构建“大监督”机制,充分共享监督信息,共同防范和化解内部风险,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认为“大监督”的内涵,就是要在同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监督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协调监督部门,共享监督信息,降低监督成本,形成监督合力,实现内部监督管理的综合性目标。其特征是部门相互支持、监督信息共享、工作高效低耗。同时提出构建“大监督”机制要坚持做到五点:一是党委统一领导;二是建立指导协调机制;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监督信息共享平台;四是充分尊重不同监督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独立性,并调动起各部门参与“大监督”的积极性;五是创新监督方式,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一、财政支出“三性”监督的障碍与缺陷 1、认识上的不足导致财政支出“三性”监督缺位 财政支出资金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是一个有机整体,规范性是前提,安全性是基础,有效性是目的。要实现财政支出“三性”目标,必须内外联动,多管齐下,健全和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机制。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导致财政支出“三性”监督缺位的重要原因。从财政资金使用部门来讲,认为财政资金是无偿资金,存有“不要白不要”、“不花白不花”思想的大有人在。产生这种思想,必然把主要精力放在争项目、跑资金上,力争部门“富裕好过”、“花钱方便”,从而忽视了管理,虚报、挤占、挪用、铺张浪费等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1999年起试行了部门预算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初步建立了部门预算的基本框架,使预算管理部门开始从“重分配”向“重管理”转变,预算所能起到的监督作用也日渐发挥出来。部门预算制度的推行与建立对传统财政监督提出了挑战,同时部门预算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加强对其进行监督,以发挥财政监督服务于财政改革与财政管理的作用,推进部门预算的改革。目前,我国已经开始探索对部门预算的监督,但在对部门预算监督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完善部门预算监督。  相似文献   

18.
信任问题是供应链战略联盟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博弈过程中信任问题的研究,建立“囚徒困境”模型,阐述其陷入“囚徒困境”的过程并发现其中原因,提出解决信任的“囚徒困境”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财会自身监督与财会稽核再监督的关系是搞好财会工作和财会稽核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银行财会工作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如实记录经济业务,反映经济情况,及时提供数据,是财会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和基础性工作。同时财会部门还应对自身所反映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检查和辅导,以保证其核算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是财会部门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化支付系统下,银行国库部门的监管业务将扩大到对商业银行代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监督管理上。银行国库部门也将从真正意义实现由“单一核算型”向“综合管理型”的职能转变。但在实际工作中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本文拟就现代支付系统下国库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谈点粗浅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