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消费,就是对顾客需要的满足产生效用,人的需要是有限的,因而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西方传统经济学的上述结论,在21世纪到来之际受到挑战,人们在问,人的心理需求也有限吗?生活富裕了,人们的需要还只是吃饭穿衣吗?人们还会关注什么样的消费?注意力在刺激消费问题上能起多大的作用?能促使商品产业边际效用递增的结果吗?  相似文献   

2.
关于“注意力经济”的资源涵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既有对信息和注意力资源问题的研究为基础,着重探讨了(1)注意力的特征及其与经济的相关性,(2)注意力资源对不同市场结构的意义,(3)展望其对经济组织的互动前景。本文认为,人类关注注意力资源与信息、信息工具的关系,产啧有社会生活模式,显示了一种历史性进步。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不同于其它自然资源,后者的消耗具有不可逆性,而前者正相反。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时代,信息并非是稀缺的,而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人们注意力却是稀缺的.在基于注意力经济的背景下,旅游业可以通过事件营销、开发个性化产品、重视产品质量以及发展会展与体育业等方式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同时还应注意避免陷入炒作的误区、以速度取胜和加强部门合作等,这样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息爆炸时代,谁能赢得更多注意力,谁就会获得先机。营销也是一门艺术,对个人、企业,都是如此。从本期开始,本刊特邀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撰文解析那些引爆流行的营销事件,阐释营销之机、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5.
国外注意力基础观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力基础观是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研究领域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在管理者有限理性的假设下,管理者做何决策取决于他把注意力聚焦于何处,也就是说企业的行为是企业引导和配置管理者注意力的结果.本文围绕注意力基础观的提出和研究发展等问题,对注意力的概念、特征、认知机制、配置方式及测量方法进行了述评,并对注意力基础观的未来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信息爆炸时代,谁能赢得更多注意力,谁就会获得先机。营销也是一门艺术,对个人、企业,都是如此。从本期开始,本刊特邀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撰文解析那些引爆流行的营销事件,阐释营销之机、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7.
所谓注意力经济,最直观的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争夺眼球"的经济,这往往会让人想到网络经济和大众传媒产业。从对注意力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央电视台能以天文数字般的价格出售"标王"广告?这是因为中央电视台是一种"稀缺资源",是唯一能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将人们的注意力资源一网打尽的高能武器。而且也可以揭示传统经济学很难解释的"明星"现象。一个明星做一次广告的收入可以上千万元,比上千个工人辛勤一年所得还要多,能说明明星一  相似文献   

8.
石良平 《沪港经济》2006,(11):52-52
由于发展经济学一直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劳动力无限供给型社会,因此在研究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中,我们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充分就业水平这一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曹乃贵 《魅力中国》2010,(24):118-118
我们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广泛,信息量大,这是好事,但同时也会带来对事物缺乏激情的负面效应;又因为学生课间活动丰富,上课后思维很难集中等因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重视课题引入的设计,通过精心设计,要在开始时就要“抓住学生”,把他们的思维和注意力吸引到一堂课的内容上来。  相似文献   

10.
王磊 《魅力中国》2013,(10):207-207
原来的历史教学课堂死板,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本来有趣的东西讲的让学生讨厌,难以创设生气。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会思路闭塞,视野狭窄,成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种人面对现代化的开放社会的种种复杂变化将会束手无策,难以适应。当今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上,中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过分的、强制性的他们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只能引起他们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可见课堂上强制性地对学生“满堂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尝试采用以下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毛晓泉 《魅力中国》2013,(19):249-249
一、概述 注意力集中是心理技能训练内容之一。随着射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运动员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培养。他要与射击专项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有机结合,把注意力集中训练的内容贯穿到运动技能学习和比赛情绪控制等实际活动之中。在比赛中运动员注意力要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对运动员的自控能力的要求逐渐增强。因此,从小培养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缩短训练周期。  相似文献   

12.
注意力——经济时代的纸媒品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晓文 《发展》2001,(12):85-86
信息是当今世界最有潜力和利用价值的商品。然而随着当代社会逐步进入后信息时代,注意力日益成为稀缺资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对信息社会特征研究后描述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更有价值的将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将“注意力经济”理论引入传播领域,称:传播回收的是公众的“注意力”,出售给广告商的也正是公众的“注意力”,传媒所要完成的市场化行为正是这样以注意力为中心的“二次销售”过程,“注意力”才是传媒真正能嫌钱的终端的产品。然而,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不仅纸媒本身总…  相似文献   

13.
熊瑜  张凯  曹斌 《特区经济》2022,(10):55-59
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中央及31个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研究样本,基于有限理性决策与注意力基础观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测度各地方政府注意力与梳理注意力配置的重点方向,为数字中国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十四五”时期,中央政府最重视数字生态建设,各地方政府最关注数字经济发展,浙江省政府数字中国注意力最高;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对数字中国分配较高的注意力;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文化是各省政府注意力共同的聚焦方向,各经济区域因地制宜差异化注意力侧重领域与选择布局。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快速传递的当下,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广告营销中变得愈发重要,而把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化到对广告内容的关注上也成为当下营销的关键。以绿色展览广告为例,探讨信息框架(感知获得、感知损失)对消费者注意力(瞳孔大小、注视时长、注视持续时间、兴趣区统计、兴趣区序列)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感知损失,感知获得对消费者的瞳孔大小、注视时长、注视持续时间、兴趣区统计的影响更显著,对兴趣区序列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在进行绿色展览广告营销时,应更加关注信息框架对消费者注意力的影响,以增强绿色展览广告的营销效果,提升消费者的环保、低碳意识。  相似文献   

15.
齐宏伟 《理论观察》2012,(2):109-110
新闻信息是人与人之间有意识的信息传递,是为人们提供应知、未知、欲知的信息。电视节目中播出的新闻,可分为有效信息、无效信息、负面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新闻条数多少,对一档新闻节目的信息量的多少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应当注重新闻内涵的信息量。在相对的时间里,有效信息的条数越多,信息量就越大,新闻的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16.
陈亚玲 《发展》2009,(10):90-90
由于互联网络空前的开放和自由,不仅使其拥有了无限的信息量,也使网络中每一成员可以平等地共享这些信息。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如果不加以引导,将会走入歧途。网络文化的出现,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从今年3月起,中国产品的安全问题就一直是媒体高度关注的焦点,而且人们的注意力有可能进入一种不断自我强化的循环。对中国产品供应链的负面追踪报导已有6个月之久,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态度发生转变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王欣 《走向世界》2012,(8):56-59
一本书的现实意义 生活节奏的加快,心态的浮躁,使得电子化阅读和"浅阅读"与我们如影随形——表面上看,它们令阅读机会更多,信息量也更大,但正因如此,它将我们湮没于海量信息中,人们被动地接收着无数信息的同时,却无法从中有效甄别并汲收真正的"营养"."浅阅读"已成为现代人们在阅读方面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人们在文字的海洋中走马观花、只求一知半解的后果会是什么,值得每个人去深思.  相似文献   

19.
重新审视重庆“最牛的钉子户“一案,我们会发现此案一开始便是行政诉讼.而不是民事诉讼。可能因为本案在《物权法》通过的第一时间出现在公众视野,人们对《物权法》保障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期望很高,才把拆迁问题的注意力转移到《物权法》讨论上。笔者也想从民法原理的角度就拆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有一句话叫做“人生如梦”,如果把它改为“旅游如梦”,我觉得会更符合实际一些。话虽如此,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却不是一场梦,而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事,泛珠三角的旅游合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我们有理由期望,整个泛珠三角的旅游业将会随着这种合作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壮大。人生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旅游项目却是无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旅游业是一个具有无限市场空间的、永远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