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新一轮经济建设的强大引擎和新时期经济结构转型的强劲动力,对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城镇化也具有两面性,不注重科学发展,不注重城镇化的质量,不善于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这样的城镇化反而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城镇也成为资源消耗最多、环境压  相似文献   

2.
冯晓 《企业导报》2014,(19):46-48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四川省14个城市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对城镇化水平在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方式、质量和环境城镇化、文明城镇化的相关指标中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四川城市群城镇化的综合分析表明,四川的城镇化总体程度不高,经济城镇化和文明城镇化发展协调性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四川城市群城镇化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9,(12):147-153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析和评价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提高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快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国家规划构建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既体现在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也体现在民族地区内部省区之间以及民族省区自身的新型城镇化要素之间。民族省区要立足实际,充分认识自身在新型城镇化不同维度上的优势和短板,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和要素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县域经济发展、县域城镇化升级的过程中,分析县域经济和县域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集聚经济特性,着力发展产业集聚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出了县域城镇化优化升级和县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阶段,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应该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我国现阶段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落后于工业化发展,应该实施城镇化与工业化并举方针,把加快城镇化作为一项经济发展的政策。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与我国的特殊国情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入手,即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两个方面,对我国实行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原因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的实质是人口不断从乡村向城镇转移,从传统农业转向生产效率高的二、三产业的过程.当前,浙江的城镇化率已达59%,“十二五”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浙江继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本文首先从经济集约、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功能优化和城乡统筹五个方面描述浙江城镇化的现状,然后从城镇化水平不平衡、“伪城镇化”现象、城镇化布...  相似文献   

7.
王泽 《中外企业家》2013,(10):22-2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对于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保卫祖国边疆等具有重要作用。兵团在政治、文化、经济三个维度上的内部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和体制具有其特殊性。由于历史原因兵团目前仍保持了较高程度的计划经济和单一农业经济特点,这些明显的脆弱性和依赖性,使得兵团内部与外部的差异越来越大,兵团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城镇化被看做中国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扩大内需的主要途径,城镇化可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是兵团地区现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城镇化在解决兵团市场需求不足、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等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兵团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系统,探索兵团地区加速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的概念是城镇化理论的重要核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内涵也随之不断丰富。当下,城镇化已覆盖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但目前学界对于城镇化概念的界定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认同的权威定义。因而本文主要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社会文明城镇化的观点角度对城镇化的内涵进行梳理和辨析,进而加深对城镇化的系统了解。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掀开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篇章。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目前,可持续城镇化已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持续指标体系是可持续城镇化研究的核心。建立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反映及评价某一区域在一定时间维度上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基本面貌,探寻城市发展各要素的相互制约和作用机制的规律,从总体上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有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襄阳:农地改革助推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转型土地城镇化方式,已经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土地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的城镇化的不合理现象,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深入推进。在湖北省襄阳市这类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显著。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转型土地城镇化方式,已经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城镇化已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战略,分析城镇化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对制定正确的城镇化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城镇化的发展有多种因素,如经济增长、农业生产水平、产业发展与布局、城镇建设、收入差别与体制障碍、农民素质、观念和认识障碍、政策不配套等,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情况下,其中的体制因素、政策因素是制约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VAR模型分析了新疆经济增长、城镇化和金融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增长、城镇化和金融支持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相互促进;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持存在相互促进关系,但金融支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弱;城镇化与金融支持不存在相互促进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经济增长、城镇化和金融支持三者之间存在动态相关。文章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促进新疆经济增长、推动城镇化进程和加深金融支持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近年我,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但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同质化发展严重,城镇化发展空间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人口分布不科学,城镇规划落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城乡矛盾突出等突出问题。同时,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已成为城镇化的重要障碍。要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一要科学规划布局,推进高质量城镇化的发展。二要加强国土资源整体规划,促进人口科学分布。三要统筹城乡,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四要推进农村土地资产化改革,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在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土地财政模式则为地方政府实现竞争优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在紧扣社会经济变迁的宏观背景下,通过"企业化"的视角全面地解释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并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和内涵体系,分析土地财政模式的原理和机制,探讨其有效性与合理性。研究认为,土地财政模式具有一定的经济有效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导致其有效性与合理性出现了分离,难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若是超前的土地城镇化不能带来规模收益递增,且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和筹资方式不改变,则城镇化的发展将不可持续。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财政模式,使其继续发挥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是实现区域与城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深入剖析新型城镇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市)的新型城镇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耦合协调分析及GMM检验。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基本从初级耦合协调演变为拮抗耦合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经济新型城镇化影响不显著,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整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2012年以后具有促进作用,社会、人口和空间新型城镇化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县域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和山东两省城镇化的重要特征。论文着重讨论了人口稠密的平原县"就地城镇化"的三类典型现象:镇村工业下的"就地城镇化"、高收益农业下的"就地城镇化"以及较为普遍的"双栖和兼业"现象。对县域城镇化发展提出以下建议: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化和专业化方向,同时加强县域经济包容性,扩大多种就业渠道;重视房地产健康发展对县域城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管理体制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创新等政策加快培育中小城市,以县域通勤与生活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宝礼 《价值工程》2014,(18):191-192
城镇化是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未来我国经济能否保持健康和平稳的运行。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的金融发展状况对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金融配置失衡、金融过度支持和金融抑制的存在对我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大驱动因素,二者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工业化反映了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城镇化反映了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作为经济过程的工业化和作为社会过程的城镇化共同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目前洋县城镇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城镇规模小,城镇化体系不完善;工业整体实力不强,工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错位,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只有加快工业化进程,才能有效地扩大县域经济总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同时为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把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变为非农劳动力,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一个重要的地域社会经济演进过程,城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经济结构高度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逐渐加速。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城镇化作为行业发展的综合体,是有效促进投资、推动建设,拉动内需、提振经济的重要引擎。实践表明,金融在城镇化进程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直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杠杆效应放大投资;另一方面也能释放积极的"信号作用",通过增信引导鼓励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在简要概括了我国城镇化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分阶段阐述了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