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牌》2014,(3)
康德哲学是德国古典哲理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作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哲学家,在其思想理论体系中,三大批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康德对于法律与道德的思考,是打开其法哲学的一把钥匙。本文从康德法的定义、道德法则去浅析,从而深化理解法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奔 《商》2014,(50):119-119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因为他对人间的苦难非常敏感,对人生观感到极度悲观,所以被人称作是“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他反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是新的“生命“哲学先驱。他特别专精于研究柏拉图和康德的著作,非常反对和不屑于黑格尔、费希特和谢林等人的理论。他的一生不算风光,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1853年时,他的哲学思想才被世人所重视,不过却于1860年9月21日病逝。1789年生于但泽的叔本华从小孤僻,傲慢,喜怒无常,并带点神经质。他对自己的哲学也极为自负,声称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然而他的著作却常常受人冷落。关于叔本华的思想大多数是悲观很难让人去接受,可是却也是尖锐和深刻的,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孙红兰 《消费导刊》2014,(8):185-185
康德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大变革,对后来哲学家的思想和观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更为深远。现代西方哲学无论是继承还是批判都是以康德哲学为基础的,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和完善也起源于康德哲学。但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虽然继承了康德哲学的一些思想和理念,但鉴于康德哲学的局限性,马克思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康德哲学某些思想和观念进行了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王震 《消费导刊》2009,(7):218-218
何兆武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把康德历史哲学著作译介到国内,径直命名为"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哲学界长期以来对这一名称存在争议。本文从康德哲学体系建构的三个历史过程着眼,认为"历史理性批判"在康德意识中是不曾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陈蓉蓉 《消费导刊》2009,(15):225-225
伊曼努尔·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是无人能比的。本文通过对康德的认识论三个环节关于感性、知性、理性学说的更深入研究与分析,指出了康德认识论思想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德国哲学以康德为第一大家,作为卢梭的信徒康德发动了启蒙哲学的快车,终于为形而上学在赫拉克里特之后找到了一个新开端,而其后的德国哲学无不在批判或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7.
董贺 《北方经贸》2010,(7):103-105
在西方思想史中,康德的认识论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康德强调直观形式、想象力、统觉这些主观认知条件在规整客观对象时的主动的、统一的作用。他的思想承前启后,调和了当时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矛盾,开启了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目前,对当代西方思想诸流派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守时的康德     
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去拜访老朋友威廉·彼特斯。康德动身前曾写信给彼特斯,说自己将于3月2日上午11时到达。  相似文献   

9.
《商》2015,(31)
费希特曾以阐述康德的哲学而成名,后来虽然背离了康德的哲学,但还是深受了康德的影响。因而费希特也想康德一样,主张哲学就应该是认识论,应该探讨知识的发生问题。他立意要弄清知识是怎样发生的,知识的成立需要什么样条件,知识有哪些因素,它们之间是怎么关联的等等问题,因此,费希尔把自己的哲学成为"知识学",而他的"知识学"的则以三条原理为轴心:自我设定自我、自我设定非我、非我和自我统一。  相似文献   

10.
刘静 《商》2014,(22):102-102
一,何谓启蒙。何谓启蒙,启蒙一词,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784年11月发表的题为《什么是启蒙》。在康德看来,启蒙就是人们对原有的自己的一种状态的摆脱和超越。人们不满意自己的一种不成熟的状态,缺乏必要的理性和勇气去摆脱这种状态,要摆脱这种状态总是要借助于他人的力量,自己的知性也不能充分的得到发挥。所以,康德明确提出口号:勇于使用自己的理性。紧接着法国哲学家福柯就发表了明确讨论启蒙的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5,(2)
亚瑟·叔本华是德国伟大的悲观主义哲学家,他一生都在探讨人生问题,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而意志却是永远无法满足不了的,人因此才会痛苦。西方哲学精神受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又在不断地争论中得以深化和发展。本文主要在从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产生的背景、主要思想内容及对人生的启示三方面来初步了解叔本华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陈龙  任倩 《商》2013,(21):358-358,343
历史辩证法是主张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的学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各国人民交往的不断发展,历史辩证法为综合考察世界历史、揭示历史过程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提供了可能。意大利哲学家维科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最先提出了人类历史是按自然的必然性有规律地发展过程的观点。法国哲学家卢梭把不平等的产生看作是历史的进步同时又是一种退步,将历史在矛盾中前进运动的思想贯注其中。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是近代唯心辩证法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他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的历史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总体与无限》是法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列维纳斯(1906—1995)的第一部主要的哲学著作,是他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而且也以其复杂、难以理解闻名。手头刚好有二篇文本做出了对这部文本的解读,一篇是柯林.戴维斯所著《列维纳斯》一书的第二章,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有机会到欧洲学 习和考察,顺便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汉诺威博览会,实地体会了欧洲经济的强大。特别是德国这个盛产哲学家的国度,其流通哲学、流通引擎、全程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了对梭罗《瓦尔登湖》的哲学思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梭罗崇尚自由和简朴,反对惟利的哲学观点。并且说明了这个哲学观点对于现代生活的启示,主要回答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怎样和谐相处。虽然梭罗是一百多年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商》2015,(8)
在柏拉图早期的所谓"苏格拉底式"的对话篇中,苏格拉底只是一个代表或者代号,他是最聪明的人则是意味着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像苏格拉底一样明白自己的智慧实际上上毫无价值的人——苏格拉底只是一个爱哲学的哲学家,并不是所谓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智者。  相似文献   

17.
单东辉 《消费导刊》2010,(6):245-245
"Being"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中国哲学界被译作"存在"、"是"、"有"等。我们主要从"存在"这种译法出发来理解海德格尔的核心思想,而这种理解又关联到康德与黑格尔在这个基本问题上的主要观点。通过对这个核心概念的辨析,我们能够比较切中地发现三位哲学家一些本质思想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5)
<正>认识的产生,是人类永恒关注的话题。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与其所在的自然科学、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都有着相关联,这就引起了一些人的认识的产生理论的研究。通过研读康德经典著作发现,从乔治.贝克莱到德国的康德,对认识的产生问题都有过相关的重要论述,康德认识的产生观是建立在大卫·休谟的基础上的,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认识方法论。加强对康德认识的认识方法论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对人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理论指导力,对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具有重  相似文献   

19.
徐道芳 《上海商业》2011,(13):61-61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 “我内心深处只爱生命”——尼采 2011年6月28日晚,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的入口处.宛如浓缩了德国思想史的智慧精华。康德、海涅、贝多芬……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形象,以及他们充满哲学思辩光芒的名言,  相似文献   

20.
姚程 《商》2014,(31):112+75-112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创立了现象学,具有数学基础的胡塞尔在哲学的构建上非常严谨,现象学的建立在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胡塞尔建立的现象学,他也提出开了一套现象学方法:还原法,分为本质还原的方法和先验还原的方法,在还原的过程中,“悬搁”是必进的过程,即是对一切可疑的物体都打上括号,存而不论。胡塞尔的哲学体系非常严谨,虽然有些缺陷,担任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