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证券市场的稳定、公允价值运用的意义以及公允价值运用对上市公司盈余的影响几方面的分析,提出涉及敏感资产及复杂资产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应由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进行。为了证券市场的稳定,应发挥资产评估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资产减值准备计量标准看,公允价值是其主要计量属性。实际上,广义的公允价值包括所遥资产减值准备计量属性,即资产减值计量离不开对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我们可以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理解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的原则,这里的“公允价值”包括现行成本或重置资产、现行市价、销售净价(net sellingg price)、可变现净值(net realiz-able value)、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在用价值)、可收回金额(recoverable amount)。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量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不断涌现,金融风险不断产生,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从可靠性转向了以可靠性为前提的更高的相关性。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转为通过提供企业客观的价值信息,满足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投资决策的需要。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变化是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给予了公司更大的自主权来调整其会计政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出现,至少有某些方面满足了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供了更为相关的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相似文献   

4.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公司IPO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趋势。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有利于增强IPO公司会计信息的解释能力,能够为新股投资者提供更高效率的决策信息。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在IPO定价方面需要有层次地逐级使用,IPO定价就是投资者投入价值和发行人产出价值的均衡结果。以公允价值计量IPO资产,是买卖双方自愿交换资产和权益。因此,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的IPO定价,应该寻找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视企业特征、行业属性和资产类别的不同情形而采取相应办法。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的一种计量模式,相比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其在理论上能够在财务报表框架中为使用人提供更多决策时所需要的信息,因此,一直以来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职业界人士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之所以是“追求的目标”,是由于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供的信息还不够可靠,因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容易产生一些误差或误导性信息,尤其是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产生的资产泡沫,成为了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提出了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要保证会计要素、金额的可靠性。除基本准则外,21项具体准则都涉及到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公允价值概念不仅在金融衍生工具计量方面得以全面使用,而且扩展到了其他一般资产、负债的计量领域。  相似文献   

7.
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其会计计量属性一直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法。相时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则更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性的改革是人民银行会计体制改革中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建议对资产负债表中那些具有较大风险受市场影响波动比较大的资产类科目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8.
李平 《会计师》2013,(9X):6-7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导致了未实现损益的产生,然而将未实现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无疑会影响利润的质量,使财务报告利润信息的可靠性降低。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备受质疑并引起争议。所以,本文分析和验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信息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会计师》2013,(18)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导致了未实现损益的产生,然而将未实现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无疑会影响利润的质量,使财务报告利润信息的可靠性降低。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备受质疑并引起争议。所以,本文分析和验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信息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黎发敏 《时代金融》2011,(12):165+186
公允价值的双重计量属性是历史的选择,资产分为通用性资产和专用性资产,本文通过比较得出,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在市场上存在替代品,符合通用性资产的定义,由此得出了通用性资产适合公允价值计量,专用性资产不适合公允价值计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