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林凌 《特区经济》1993,(3):17-20
<正>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提出了以什么模式作为改革取向的问题,由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始终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概念上翻来覆去做文章。1984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观点,大家都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在认识上,歧义仍然不少。无论把重点理解为有计划还是理解为商品经济,实质上都没有脱离计划与市场板块结合的窠臼。1992年,小平同志继1991年上海讲话之后,再一次提出计划与市场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使中国在改革的取向上走出了要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死胡  相似文献   

2.
吕沛 《特区经济》1992,(8):22-23
<正>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上看,广东目前仍未真正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起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宏观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理论上讲,广东的宏观经济理论未能解决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即计划调节缩小、市场调节扩大到什么程度,才是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最佳点?也许有人会说,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品由计划调节,其余的由市场调节。其实,问题恰恰在于:以国计民生的重要性程度作为依据来划  相似文献   

3.
王冰 《开发研究》1992,(3):8-11
<正> 对我国不发达地区,根据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发育状况、经济的组织能力、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结构的协调程度,探讨和研究我国不发达地区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方式、度、结合的发展阶段上与发达地区的差异,阐明不发达地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特殊性,是不发达地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4.
不少同志至今还这样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调节机制是市场机制,而社会主义的经济调节机制是计划机制。“计划”与“市场”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方式有三种不同类型: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市场调节。但是只要我们不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而是统一起来看,就会发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存在市场机制,而在于这个市场机制是否有计划性。任何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调节的方式或手段,最终都表现为对市场的调节。“市场调节”这个提法本身就欠妥,把“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并列也是不够科学的。因为: 第一,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对象性的东西,它只能是调节的客体,不能是调节的主体。大家知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市场行为,讲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也就是讲对市场  相似文献   

5.
高尚全新著《论计划与市场》,是人民日报出版社最近为配合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而出版的一本专著。这本书的基本思想是,计划与市场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应当把二者对立起来,而应当使二者有机结合,建立起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早在1987年11月16日,本书作者就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都是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规律性的方式和手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实行计划配置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而且是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战略选择,因此探讨这一问题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7.
总结特区十年经验,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特区经济运行机制,在坚持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应当从市场调节为主向特区市场国际化转变。坚持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前提现代任何国家的经济运行,都有程度不同、方式不一的国家宏观调控。因为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有的西方国家,如日本、法国比较重视计划调节,而且取得良好效果。我国经济特区是我国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其经济有异于我国内地,也有异于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发展必须置于国家宏观调控之下,既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而又不能盲目无政府状态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如何按照这个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来改进国民经济管理,确实有许多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今年三月间,省计划学会筹备组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要我讲讲市场调节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只讲计划管理、计划调节、计划控制,不讲市场调节,完全排除市场机制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广大实际工作者依据改革的精神,对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批判,认为应该尊重和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主张把市场机制(即依据市场供求  相似文献   

9.
一、加强国家对市场的调控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组织者,要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宏观调控的行为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则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和市场机制运行是否正常有序。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构造起一整套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并且扶持它逐步发育以至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由有计划的产品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这就要求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相应地逐步建立一个以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为中心的、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调节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计划调节,财政、税收调节,市场价格调节,金融信贷调节等等。其中金融调节是整个调节体系的主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成效 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年至1984年,根据“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扩大了市场调节的范围,逐步发展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流通格局。第二阶段是1984年至1987年,根据“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开拓了新的营销方式,加快了流通领域市场取向的进程。第三阶段是1987年至1992年,以“生产力标准”为指导,加快建立与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物资流通企业也开始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第四阶段是1992年至今,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流通体制以更快的速度趋向社会化、市场化与国际化。在这16年中,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转轨之中,如何处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改革伊始就成为人们争论的热点。起初是“为主为辅”的地位之争,接着是“板块”还是“渗透”的结合形式之争,到党的十三大终于形成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思想目标模式,它标志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有两种类型,即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纵观战后卅多年来两类国家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发展中国家中实际存在的一个总趋势,就是由传统的“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逐步向“在市场调节基础上的计划指导”靠近。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二元结构”、“储蓄和外贸两大缺口”等经济特性的情况下,考察和分析这一趋势,有助于掌握它们“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各自具有的优势和局限;  相似文献   

14.
张井 《南方经济》2012,(4):73-74
一、“南方谈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言 从改革开始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前,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导向和目标模式的重大问题,党中央高层包括元老,认识上有分歧,理论界和政界有争论:一种意见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种意见主张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后一种主张占上风,影响着中央决策.党中央文件先后提过: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覆盖全社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提法虽然变过多次,但实质仍然是计划经济为主.理论界则先批判商品经济,后批判市场经济,认为都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朱解放 《特区经济》2012,(3):130-13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历史已经证明,计划调节依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的和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正确处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重新构建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逐步建立有组织、有指导的废钢铁市场,完善市场机制,是全面改革我国废钢铁计划流通体制,适应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废钢铁是整个生产资料商品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拟就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充满生机的废钢铁市场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1981年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就提出了“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问题。 1982年春节期间,陈云同志约请国家计委负责同志座谈,正式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问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对关于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问题作了进一步说明,指出:“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  相似文献   

18.
张友凯 《特区经济》1992,(3):21-22,28
<正>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适应这种经济的需要,必须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然而社会主义经济究竟是立足于计划还是立足于市场,是计划第一性还是市场第一性,仍是一个尚未取得共识的理论问题。在当前探索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最佳结合点和讨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时,不可能也不应该回避计划与市场关系这一理论前提。笔者认为,不能用“对立论”或“兼容论”的观点来描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而应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理解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理直气壮地承认市场第一性、计划第二性。简要地说,二者的关系是:市场属于经济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第一性的;计划属于经济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第二性的;市场决定计划,计划又反作用于市场,计划对市场的能动作用归根结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因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应如何结合,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实际操作的难点和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为此,下面仅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的“度”的问题论述如下。一、“度”的内含“度”在哲学上是指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这里的“保持”意味着事物的稳定、协调、“数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存在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也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性。从市场经济的共性来讲,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社会主义经济特性来讲,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看,要求市场调节,从社会化大生产看要求计划调节。小平同志重要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既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是社会基本制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