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专业银行都是政策性银行。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明确指出:“专业银行主要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同时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如何处理行使政策性职能与实行企业化管理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讨论专业银行面临主要矛盾的热点。笔者则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和欠准确的,因为,政策性职能与企业化管理之间产生的矛盾,只是专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较浅层次的矛盾;专业银行在行使其政策性银行职能时已经和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才是它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金融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先是明确了国家专业银行是经济实体,坚持企业化改革方向,继而提出国家专业银行也是政策性银行,实行企业化管理,在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建议中,进一步明确了“专业银行主要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承担经济调控职能,同时进行企业化管理,实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这些提法虽然不同,但  相似文献   

3.
近来,在农村金融理论研究中,行使政策性职能与实行企业化管理之间的矛盾被当作专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矛盾而成为讨论的热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和欠准确的,因为,政策性职能与企业化管理之间产生的矛盾,只是专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问题、一种较浅层次的矛盾;专业银行在行使其政策性银行职能时已经和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才是它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深层的、主要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专业银行企业化是当前金融改革的一个中心课题。如何推进专业银行企业化?我认为,当前应着重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一、进一步明确专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及时卸掉身上的宏观控制职能。自1983年我国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中心,专业银行为主体的新的银行体制以来,我们在法律上确立了专业银行企业化经济的地位,专业银行作为经济实体,也在向企业化经营的方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贷款管理涉及专业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实行企业化管理两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同时它又是亟待研究解决的。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一、什么是政策性贷款目前,政策性贷款尚无确定的公认定义。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性贷款管理问题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6.
1983年国务院决定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这标志着我国银行制度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而确立了专业银行企业化的性质。然而,到目前为止,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制约专业银行企业化主要有以下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与“八五”计划中指出:专业银行主要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承担经济调控职能;同时进行企业化管理,实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如何促使专业银行积极稳妥地实现企业化管理,以达到既有利于加强宏观控制,又有利于充分发挥专业银行经济实体职能的目的,这是金融系统实行中央银行归口领导与管理以后,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专业银行深化改革一定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专业银行要实行企业化经营,各方面认识比较一致,但对如何实行企业化经营却有不同的认识。本文拟就以下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专业银行有没有宏观控制的职能就金融体制的分工来说,中央银行主要是进行宏观控制,专业银行主要足在宏观控制下把微观搞活。但能不能认为中央银行只有宏观控制的职能而没有微观搞活的职能,专业银行就只有微观搞活的职能而没有宏观控制的职能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因为宏观控制与微观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专业银行主要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承担经济调控职能,同时进行企业化管理,实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李鹏总理在1990年初听取银行汇报时也指出:专业银行是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必须执行国家的政策,不能单纯以盈利为目的”。指出了农业银行今后的经营方向。农业银行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但又区别于一般工商企业,更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商业银行,因而产生了政策性与经营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本身经济效益的矛盾,行政式管理与企业化管理的矛盾等。就百色地区而言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农  相似文献   

10.
对专业银行企业化这一问题的探讨,首先要求对“专业银行企业化”这一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理解。作者认为,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把专业银行由机关性质的行政机构转变为企业性质的经济实体;其外延是:各种企业性质经济实体的具体表现形式。作者进而指出,对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真正分歧的焦点并不在内涵方面,而是在外延方面:即究竞把专业银行转变为哪一种形式的经济实体。对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改革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正从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过渡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一、对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的不同看法。1979年重新恢复农业银行时,国务院明确农业银行是一个经济实体。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也提出;“专业银行应坚持企业化的改革方向。”从1984年开始,农业银行总行就明确提出并开始进行企业化经营的改革,还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但是,在专业银行是否应当实行企业化经营的  相似文献   

12.
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是专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和方向。近年来,理论界和从事银行实际工作的同志围绕着银行能否通过承包经营实现企业化,及怎样承包经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专业银行实行承包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种观点认为:专业银行能够、而且必须实行承包经营。其理由:1.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不会改变专业银行全民所有制性质。专业银行是国家银行,是全民所有制金融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两权分离,国家只将经营权转让给承包者,而所  相似文献   

13.
信贷结构调整策略中至关重要的是信贷注入方式,而注入方式的关键又在于划分专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业务和经营性贷款业务。因为,作为政策性贷款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计划性,真正能体现市场原则、运用市场作用的主要是经营性贷款业务。我认为,政策性业务的范围是可以随条件的变化面变化,但政策性业务却是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存在的,我既不赞同那种因为政策性业务的范围有变化而否定改策业务存在的观点,也不赞同把政策性业务范围划得很死而建立政策性银行的观点。我国专业银行的国家所有制决定了它必须坚持银行自身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原则,那么专业银行即使实现企业化经营,也无须独立成立政策性银行。根据这一国情,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种协调途径——同一专业银行两种职能分离。  相似文献   

14.
<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这是摆在广大金融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专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企业化经营.参与市场竞争,把银行办成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经济实体.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笔者认为,特区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即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银行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真正的商业银行,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前一阶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企业化改革。这一阶段主要是改变国有专业银行的机关化性质,实行企业化体制,特别是省以下分支行的企业化。逐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研究和探讨专业银行企业化问题,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金融体制改革要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把各专业银行真正按企业对待,实行企业化经营。我们认为,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是一种客观的必然。一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银行是经营货币与信用的特殊企业。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既然承认是商品经济,就要运用价值规律的作用。专业银行企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专业银行都不同程度地探索如何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推行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一改革仍没有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一、难点 1.经营目标模糊。专业银行的性质是国家机关,又是特殊企业,既要执行国家政策性任务,又要实行企业化经营,经营目标具有双重性即合理的盈利和社会效益。但由于社会效益难以量化,因而无法制定明确的社会目标;而追求利润又不应作为经营的主要目标,这样便造成经营目标模糊。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业银行作为国家专业银行,其本身的经营性质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质的规定性,它既是体现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政策性调节工具,同时也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我们认为这种质的观定性在实践上同当前我国经济改革的总趋势是吻合的,在理论上同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相适应的。但是,由于现行制度改革的不同步,特别是承担政策性业务同银行经营本身内在的利益机制不衔接,财务制度不配  相似文献   

19.
在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成为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以后,各个专业银行都成为经济实体。金融体制的这一得大改革,明确了农业银行一方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是经济实体,是经营型机构,要实行企业化管理;另一方面它必须按照国家的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肩负着部分管理、调节经济的职能。这一特殊性质决定了农业银行既是金融企业,又是受国家委托执行管理职能的经济组织。它与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剥削本  相似文献   

20.
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问题已被提到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成为今年城市金融体制改革的三大重点任务之一。下面,就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一些迫切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