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地方高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高校科研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福建省高校科研的发展存在科研状态封闭,科研成果形式化,科研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影响高校科研服务海西建设功能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主要在于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缺乏及高校、政府、企业三者互动机制缺失。据此,提出科研立足海西,加强产学研结合,健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政府、企业、高校合作机制等建议,以引导福建省高校科研更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政策网络治理是政策网络理论与治理理论研究相结合形成的新的治理流派,是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框架和新模式,代表着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深刻变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政策网络治理模式下的区域政府之间的合作正在逐步形成,但在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这些问题,文章在政府合作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进行了对策设计,以期提高区域合作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治理机制问题始终是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治理的核心问题.而以"网络"的观点来探讨其治理机制是其研究的新尝试.首先,该文在分析了机会主义行为和知识共享问题是企业知识共享网络运作中存在的两类治理困境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治理的"信任中心网"的治理机制模型.其次,对信任中心网的内涵和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信任中心网实质上是一个以信任为中心的制度网络,并具体给出了信任中心网的可能构成.最后,深入探讨了信任中心网的运作规律及其对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治理的作用机理,给出了一个包含"关系、互动和协同"在内的信任中心网的运作模型以及信任中心网如何通过结构嵌入和认知嵌入对企业知识共享网络进行治理的作用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对地方文献的收藏开发和利用是反映地方高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项重要工作。地方文献自身的特性、校地合作关系的紧密度和地方高校自身的重视程度及资金问题是制约地方高校收藏地方文献的重要因素。要以校地、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强化地方文献收藏、开发和利用之间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以化解这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网络组织的决策协调机制:分散与集中的均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网络组织治理逻辑框架内分析企业网络化合作的决策协调机制及其作用机理,可以认为基于资源部分让渡与共同拥有的重大合作事件的共同参与决策,基于知识分裂的分工业务的分散独立决策以及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的互动式相机协调,是网络组织治理中保证决策科学性的三大基石。网络组织成为解决集中化和分散化困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天津高校是培育和发展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源泉、人才基地,也是联系产业与机构的重要纽带。由于当前天津高校科研立项缺乏"市场思维"、科研经费不足、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偏低,从而制约了其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本文基于产学研合作机制,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在提出产学研合作机制模式后,对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策略提出建议。即天津高校要通过合理定位科研目标,整合科研资源,优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速积聚创新人才等多条路径来增强创新能力,以提升天津高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区域环境治理往往面临着区域环境的整体性与属地环境管理碎片化的矛盾。在区域环境治理中,基于地方利益的地方环境治理行动策略表现为各自为政。为改变这种现状,已有研究从行政学、经济学、区域公共管理学等视角,提出市场协调机制、科层协调机制和网络治理协调机制的区域环境治理思路。虽然三种机制均以降低地方协作的交易费用为最终诉求,但各有局限性并在运行中产生交易费用,区域环境治理应走向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8.
当今地方高校需要研究的课题是市场用人机制在推动地方高校教育的战略转移,需要地方高校紧密与区域经济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效利用区域教育和科研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达到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双赢的共同发展目标。产学研结合是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高校应运而生,其科研团队建设也相应有着特殊的需求。应用型高校科研团队注重解决地方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力求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智囊团。然而当前应用型高校科研团队普遍存在凝聚力差、结构不合理、产学研合作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因此,应通过明确团队目标、引进学术科研骨干、引进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强化团队评估等方式,加强应用型高校科研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合作博弈引入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分析地方政府、企业及第三部门各自的目标函数和博弈资源,构建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主体合作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各治理主体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获得合作收益,各主体基于各自目标函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引致了博弈,并在博弈的过程中表现出利益二元化的特征,在权衡自身利益、合作收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后不断调整策略;为确保良好的治理效果,提出从监督、信任、利益分配、信息披露与共享四个方面规范治理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道德和伦理规范,高校在科研活动的各个阶段,要加强诚信管理,积极探索适应高校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科研诚信问题的具体表征及产生根源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完善科研失信惩戒机制、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同行评议制度等多元治理对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组织中合作结点的数目与地位--限制性进入机制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理机制是企业网络化协作的基础和实现协同效应的保证.Jones等人结合交易费用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提出限制性进入机制,以此作为维系网络组织有序运作的条件之一.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正反两方面的论据,经验并不完全支持该主张.从网络组织治理边界的视角对合作结点的数目与地位进行分析,可认为限制性进入不宜作为网络组织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信任与声誉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合关系"表现出"合作关系占主导,竞争关系为辅助"的关系结构;高技术产业集群内部经济主体具有长期合作的主观倾向;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网络治理机制可以分为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从关系结构与网络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入手,对高技术产业集群非正式网络治理机制--信任文化和声誉机制进行了研究;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信任体系结构包含五个层次,信任是网络型组织的基本运行机制,建立高绩效网络的最重要的要求是信任或社会认同,信任机制可以降低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高技术产业集群以企业为主体的网络具有开放性,声誉机制的扩散效应更为明显,高技术产业集群声誉机制的重要含义在于拓展了交易范围与交易空间,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选择,使潜在交易对象可以演变为现实的可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4.
府际合作组织形式的松散化和低制度化成为制约地方政府进行深层次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地方政府的权力让渡而成立的区域协调董事会制度不仅能够使得地方政府的合作机制稳定化,而且还能够参与某些区域内公共问题的治理和公共产品的提供,从而促进地方政府之间的深层次合作。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这一难点,刘新跃教授在对安徽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现有科研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系统提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思路、路径与对策,为全面提升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成效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治理机制是企业网络化协作的基础和实现协同效应的保证。Jones等人结合交易费用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提出限制性进入机制,以此作为维系网络组织有序运作的条件之一。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正反两方面的论据,经验并不完全支持该主张。从网络组织治理边界的视角对合作结点的数目与地位进行分析,可认为限制性进入不宜作为网络组织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信息时代,以高校图书馆为龙头联合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开展合作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是未来参考咨询服务发展的必然。采取高校图书馆与省级公共图书馆及其所在城市的科研专业图书馆合作模式、高校图书馆与市级公共图书馆及地区企业图书馆(室)合作模式、高校图书馆与城乡图书馆合作模式,再加上每一层次建立的用户导航服务系统,可以给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带来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网络推手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政权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应对网络推手应实现整体性治理,以国家政治安全为价值取向,多元主体协作为组织结构,构建网络化模式的运行机制,完善政府内部的合作机制、协调机制、信任机制和整合机制,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嘉兴市制造业现状及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产品创新模式单一、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差、企业知识转化率较低等问题。因此提出,构建分布式知识资源环境下的新型创新模式,必须构建地方产业创新网络以及协同创新平台,扩大企业创新资源的途径,提升企业创新的合作空间;构建企业与科研机构常态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完善企业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0.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任何一个网络行为主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不辨真假。近年来,高校学生因为散布、转发网络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表明高校网络普法教育和网络舆情治理方式仍有改进空间。在当前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的时代背景下,将网络法治精神融入校规校纪、融入教育教学、融入机制构建、融入文化育人,重视并顺应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突出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四个"融入",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及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