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产业竞争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产业配套,形成产业链,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相应地,产业配套能力对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影响,为此需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以有效促进落后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产业转移、产业集聚之间互动关系的梳理,文章提出:将发展产业集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承接的目的是培育优势集聚产业,承接的重点是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有鉴于此,文章立足承接地,并以滁州为例,通过构建产业集聚静态和动态指数模型,对其产业空间集聚程度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承接产业的选择及承接对策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快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与冲击,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的速度与规模都有待提升,这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在商务成本、产业配套能力和投资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中央政府应加紧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对区域产业转移加以引导和协调,并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加以支持和促进。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优化投资环境,有效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4.
胡翠平 《时代经贸》2012,(4):144-144,146
在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约束下,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东中西部需要充分发展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产业链合理布局。河南省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规模逐年加大,但是如何利用承接产业转移契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借助转入方的外力,也要要通过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消化、吸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性转移重大机遇来临之际,中部地区急需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崛起.如何根据自身的产业优势来进行集群式、链式承接,以提升产业内生能力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中部制造业为样本,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tata编程软件,基于对中部制造业20个具体行业的测度分析,明晰了中部省份各制造业的优势行业,得出了各省如何发挥现有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以通过错位竞争、优势互补,来实现高效承接转移产业具体模式路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提升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转移对承接方具有优势升级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西部地区能否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关键在于承接能力。影响产业承接能力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的竞争力。该文认为,西部地区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改善产业转移的环境;发挥承接企业的主体功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7.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产业梯度转移。聊城市要做好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工作,就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竞争意识抢抓产业梯度转移机遇;以大开放大招商的方式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以完善的配套设施吸纳产业梯度转移;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承载产业梯度转移;以打造精品环境为宗旨服务产业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8.
兰白经济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利用示范区先试先行的政策优势条件,突破传统的点式承接、低端承接、被动承接,向集群承接、创新承接、绿色承接统一的提升式承接模式转变,是兰白经济区摆脱承接产业转移中被动状态,实现在承接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的目标的必然选择。尝试实践多样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是兰白经济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出示范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9.
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经济崛起的有效路径。当前,区域产业转移的新态势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新机遇。但产业承接仍存在较多问题,应从提升对转移产业的吸引力、选择力、支撑力和融合力四方面着手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对产业承接转移基础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从影响工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出发,构建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评价指标体系,以西部10省区为背景,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新疆进行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评价。具备了产业承接能力,如何选择承接产业是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定新疆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以此来优化新疆产业转移承接及其重点产业选择,为新疆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选择承接产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彭丽粉 《时代经贸》2011,(22):146-147
新世纪伊始,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进程不断加快,转移规模越来越大,转移层次越来越高,转移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竞争也更为激烈,在此种情形下,河南省如何抓住机会,顺势作为,顺利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以实现后进武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产业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西北地区作为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其区域竞争力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理清西北地区区域竞争力影响因子,分析得出产业转移通过产业集聚、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升其竞争力,为西北地区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规避负面效应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承接产业转移是低梯度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助推器。本文运用最新数据说明了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有力推动了其产业结构优化,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为此,河南省要坚持"绿色承接",走生态、环保、创新、集聚、整合之路,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水平和层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产业链的内生性出发,探讨了产业链整合与产业转移模式之间的逻辑联系,并基于产业链整合视角,结合湖北现实,考察了中西部有代表性的承接模式,最后就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转移产业、选择合适的转移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禹州是承接“东陶西进”、“南陶北上”的理想支点,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物流及配套能力强,市场辐射范围广,劳动力质优价廉,竞争优势明显,具备承接钧陶瓷产业转移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禹州市钧陶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天然气工程的实施,加速了禹州钧陶瓷产业能源革命,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实现了钧陶瓷的标准化生产,有力地推动了钧陶瓷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顺应当前产业转移的发展要求,其所受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承接载体初具规模,步伐明显加快,拉动效应日益显现.与此同时,受产业转移区域粘性、配套产业体系优势不足、产业承接园建设中面临的挑战等因素制约,产业承接面临诸多问题.为加速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充分发掘比较优势,打造产业特色,构筑产业集群化;加快承接园区建设,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完善配套软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进行计量分析。结论是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合肥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最为强劲,其次为芜湖和马鞍山市,下一层次有铜陵和安庆,最后为滁州、宣城、池州和六安。由此,就如何提高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未来的世界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在当前宏观调控和中央政策支持引导下,欠发达地区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在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中,有规划的培育和提升一定的产业集群,是推动县域经济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带动欠发达地区技术进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河南省牢牢把握国外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外移的机遇,在承接转移方面有所成效,但还存在投资环境差、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承接转移产业,应该优化投资环境;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承接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如何运用产业承接模式进行有效承接对我国中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产业链整合的视角出发,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模式内涵、特点等进行现实考察研究,以期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