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经济因连年高速增长而积累了内需与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失衡等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冲击使中国这几个失衡问题凸显出来,特别是投资与消费失衡问题突出起来.文章指出,强刺激投资实现的增长将进一步恶化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投资增速过快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贷款大量增加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大量的资金投放正在推高资产价格、催生资产泡沫,而且正在逐步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这也是中国经济的"隐忧"."十二五"起要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这些失衡问题.文章提出,中国经济需要及时进行转型,从追求数量扩张型转为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型,也就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使经济真正走上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文章还提出了顺利推进经济转型的未来发展建议,一是适当放缓经济增速;二是致力于调结构,转交经济发展方式;三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财经界(学术)》2010,(17):40-45
1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今年上半年,我国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政策也不断出台,但离预期效果仍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成就固然巨大,但未来的路依然漫长。现有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三个突出问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必须实现经济转型,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调整经济结构;以提高企业核心技术带动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急剧恶化的环境问题,加之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快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步伐.消费、出口的非平衡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与行业结构失衡是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障碍.调结构、促平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而结构性减税正是这一大背景下的可行政策选择.从目前情况来看,结构性减税将加快实施推进,其中调节居民收入结构、推进税制转型和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成为政策调节的主要目标.个税调整、增值税转型和资源税征收等税制新政将陆续实施.结构性减税将取代大规模投资成为宽财政的代表,并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实施推进.  相似文献   

5.
吴来桂 《中国市场》2011,(19):182-182,188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卓越表现更是让西方世界重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然而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并由此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诸重大战略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实行贸易自由化,能有效解决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调整结构和稳定物价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情况良好,但仍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经济结构失衡突出、稳定物价存在不确定性等挑战。要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增强经济发展的平稳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调整结构和稳定物价的关系,在保增长、调结构和稳物价之间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条件下,需要很好关注通货膨胀问题,努力避免出现中位以上通货膨胀和物价大幅度上涨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跌宕起伏,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转人深度调整,对各国大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疲软乏力,呈现低速增长态势;我国经济虽然增长减速,但总体上实现了平稳发展。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中,我国大企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加强流通经济理论建设,主要讲三个问题。一、中外经济形势中的"七个变与不变"加强流通经济理论建设离不开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和中国经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为经济复苏而努力。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正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尽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许多缺陷,如生产要素配置与利用不合理,成本上升、产品积压、结构失衡,科技进步缓慢等。而集约型经济则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更新改造、管理合理化、生产集约化以及人的素质的提高,来求得经济增长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其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文章指出,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提高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是实现我国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而要实现我国经济信息化,则应从宏观上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其升级换代;应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信息化;应大力推行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科学管理;应利用信息化走资源节约型的综合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广东省第三产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及第三产业各主要行业对GDP增长贡献大小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本文认为,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与经济增长水平高度相关,第三产业中年均增速快的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也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加快广东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在第三产业内部,应着重发展交通邮电、批发零售、房地产、社会服务、金融保险等对国民经济推动力大的行业。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的进程中,应针对省情,把"投资"放在三驾马车之首,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要向优势产业转变,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强化装备工业企业组织化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是:扭转"原"字号产业出省局面;优化资源配置;重视科技队伍建设;打造和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宏观上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经济安全涉及经济制度安全、贸易安全、金融安全、产业安全、市场安全等,应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和加强。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并不总是对立的,对外开放从根本上是有利于国家经济安全的。但当对外开放和国家经济安全之间产生冲突、原有的开放具体政策和措施损害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时,对外开放应该服从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要求,作出调整。调整对外开放的措施和具体政策,不等于回归到闭关自守的状态,也不等于排斥对外开放,而是为了更好地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根本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压力和挑战,这对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结构调整应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文章从微笑曲线或全球价值链的分析视角,基于国际分工视野对"中国制造"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行解读。研究结果发现,流通属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流通能力的提升不仅是企业组织实现价值链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整个宏观经济结构应该努力的方向,流通是实现结构调整的有效路径。企业和政府应从价值创造与企业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高度重视流通环节,加强企业流通能力建设,鼓励并支持流通产业发展,提高全社会的流通能力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现代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对GDP、优化经济结构、就业、市场一体化的作用日益增强。通过发展流通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些地区的共识。分析“珠三角”现代流通业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认识流通业的先导作用,对于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提高市场运行绩效及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经济稳增长的唯一出路是进行深度调整。第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新界定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尽快由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关注民营经济发展,消除其理论上和法律上的障碍;解决城乡二元经济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第二,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拉动型,从以成本优势为特征转向以技术优势为特征,从投资拉动型转为消费支撑型。第三,调整经济结构。从短期来看,要调整房地产业和服务业;从中长期来看,要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会展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展览场馆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与合理布局;二是会展的质量、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三是会展业规范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发展我国会展业,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走大城市和地方中心城市差异化发展之路;二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逐步由审批制向登记制过渡,走会展产业化之路;三要大力发展名牌与特色会展,创办国家品牌和地方品牌,走国际化、专业化、大型化、特色化之路;四要提高会展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流通业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快推动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和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我国现代流通业仍然存在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较低、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为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加快我国流通业从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转变的步伐,国家应出台促进流通业大发展的行动计划,树立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性地位,形成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流通业和现代流通业体系;大力推动我国现代流通业标准化体系与法规建设,建立专门的流通业管理部门,规范并保障流通业发展;制定全国区域流通市场协调发展规划,促进流通业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业中的普及和应用;大力培养流通业专门技术人才,重点支持和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9.
流通产业政策是国民经济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协调性、统一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制定流通产业政策应遵循充分发挥其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发挥其促进生产和引导消费作用,发挥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作用、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市场联动等原则.从内容看,流通产业政策包括流通产业组织政策、流通产业科技政策、流通产业布局政策、流通产业投融资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市场公平竞争政策和流通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应在提高对流通产业基础地位认识、增强流通产业政策的导向力、完善流通产业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流通产业政策体系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流业现行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随着近几年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社会物流总额呈现连续增长的态势,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物流业的作用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必要的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推进物流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尤其是针对目前物流运行各自为政的局面,现行政策尚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需要在政策的制定、实施等方面加强和完善。本文在对物流业现行政策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制定物流政策的相关建议,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应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实现物流业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