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较低者,为入账价值。如果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入账价值。《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简称《准则》)关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简称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规定,与《制度》的规定基本相同,只是《准则》讲“如果该项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未写“等于或小于30%”。根据以上规定,笔者认为,应按照以下步骤确定租入资产的入账…  相似文献   

2.
王琳 《甘肃审计》2002,(4):41-42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取得时的入账价值、折旧、大修理、处置、期末计价等作了具体规定,它对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体现的更加充分。新制度与行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规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盘盈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27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规定其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同时,《制度》又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和“累计折旧”科目。另外,《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第15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4.
秦坤 《财会通讯》2005,(10):58-59
固定资产在购置并投入使用后,为了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性能会发生后续支出,包括修理和改良。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当如何处理,《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的规定不尽相同。《制度》规定,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规范及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规定:采购的物资到达并已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未到的,可暂不入账。月度终了,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或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企业,“按暂估价值入账,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一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分录,予以冲回”。《制度》在叙述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核算的规范时,也作了与以上基本相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会计制度》等对土地及土地使用权的核算 (一)《企业会计制度》等对土地权属制度与核算的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土地使用权的核算规定两种方法,一是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二是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作为两种不同种类资产核算的土地及土地使用权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首先,两者核算的对象都是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不属其核算对象;其次两者核算的都是土地使用权,因为不论是划拨土地或是出让土地,其所有权皆属国家,企业拥有的只是使用权。两者的区别,则可按以下原则厘清:一是企业占用的通过征用、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划拨土地),土地使用证的“使用权类型”注明为“划拨”,在单独估价入账时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明细科目称为“土地”,按照其估价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为取得划拨土地而支付的征地费用等计入占用土地的地上建筑物的购置成本,不计入土地价值;划拨土地无使用年限限制,核算时不计提折旧;划拨土地如果需要转让财产权(使用权),应先按规定向国家交纳土地出让金;划拨土地在按规定补交土地出让金之前,除国家另有专门规定外,都不得转移过户。二是企业通过有偿方式即交纳出让金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或者从其他土地占有者通过转让手续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以下统称出让土地),土地使用证“使用权类型”注明为“出让”;出让土地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明细科目称为“土地使用权”,按取得时支付的全部成本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7.
蔡钧 《电子财会》2006,(8):36-38
一、折旧政策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折旧政策合法性的审计 (一)测试被审计单位折旧政策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并符合法定程序 《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合称新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将其编制成册(以下简称固定资产目录),作为固定资产和折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据以进行固定资产和折旧的管理及核算。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制度》自2001年1月1日起,除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必须实施外,也鼓励其他企业先行实施。《企业会计制度》与“两则两制”(《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相比较,对企业坏账损失的核算提出了新的规定与要求。为使企业正确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真实核算财务成果,笔将《企业会计制度》对坏账损失核算提出的新规定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9.
2001年11月21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从2002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固定资产通常在企业的整个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它确认和计量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资产的真实性。此次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的一些具体内容又进行了改进,为公司夯实资产,挤干水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新准则的主要变化(一)固定资产的界定方式的变化原制度将固定资产划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  相似文献   

10.
直接计入费用的固定资产核算吴明烨根据财政部制发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关于购置五万元以下设备的会计处理规定,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而购置的单台设备价值在五万元以下的测试仪器和试验装置可一次或分次列入管理费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规范工业企业财务行为,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以《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按照国际惯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财政部制定颁发了《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从而形成了我国工业企业新财务会计体系。新财会制度与现行的制度相比,主要在适用范围、资本金制度、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成本管理制度、财务报表体系、利润分配等六个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现就新旧制度在这六个方面的有关规定进行比较介绍,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财产清查账务处理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固定资产盘盈及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和“累计折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  相似文献   

13.
阅读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93年第5期刊载的戎锁富同志写的《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办法》一文,(以下简称戎文)个人有不同的看法,特提出与戎锁富同志商榷: 一、《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早由财政部颁布,并从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方法,应该遵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新的核算方法。如只介绍原乡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而不提新制度规定的方法,似乎不合时宜,会造成一种错觉。  相似文献   

14.
施工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施工企业来说夯实了资产基础、更注重了职业判断、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等特点,但对施工企业也产生一些影响,如资产规模会缩水。会计与税收的分离更大,加大了企业税收核算的难度和成本,核算更细化.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最近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从2002年1月1日开始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取得了高度一致性,表明我国会计又向会计国际化方向迈出了喜人的一步。其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主要区别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200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的有关问题解答(三)》对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做了规定,即:企业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应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企业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捐赠,应按实际取得的金额,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  相似文献   

17.
一、固定资产盘盈及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和“累计折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  相似文献   

18.
对于无偿划转资产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讲解》(2001年)进行了规范:对于按规定无偿调入或调出固定资产的企业,应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增设“无偿调入固定资产”、“无偿调出固定资产”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当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收到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应按调出单位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加上包装费、运杂费等,作为调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调入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贷记“资本公积——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科目,按发生的包装费、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对投资业务处理的不同规定,导致了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初始投资成本(或入账价值)与按税法确定的计税成本(即计税基础)存在差异,并影响了当期的应纳税额。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的规定,除了例外的情形,应当对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入账价值与计税成本之间的差异,依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要求,对投资当期的企业所得进行纳税调整。本文拟对这两个方面的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钟成武 《安徽财会》2001,(12):29-30
2001年2月颁发的财政部财会[2001]7号《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2001年修订)》(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原财政部财会字[1999]29号《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原准则》)作了修改,本文拟就换人的固定资产入账基础和劳务交换是否可以纳入非货币性交易范畴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