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承销商是证券发行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信息生产者,然其信息生产功能和“第三方认证中介”功能是建立在承销商声誉基础之上的。规模、定价水平、业绩记录、专业资格、长期绩效等是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的约束因素。建立声誉机制有一系列基本条件,声誉状况的信号显示和传递机制、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长期预期形成机制等是承销商声誉形成机制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承销商是证券发行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信息生产者,然其信息生产功能和“第三方认证中介”功能是建立在承销商声誉基础之上的.规模、定价水平、业绩记录、专业资格、长期绩效等是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的约束因素.建立声誉机制有一系列基本条件,声誉状况的信号显示和传递机制、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长期预期形成机制等是承销商声誉形成机制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技术经济》2015,(8):107-115
构建了一个两期承销商收益模型,用相对行业市盈率反映市场条件,研究了不同声誉的承销商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IPO定价机制。以2005—2012年中国A股市场的IPO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声誉承销商为提高声誉对当期承销的IPO进行保守定价,低声誉承销商以最大化当期承销收入为目标对IPO进行激进定价。这种定价机制导致:相对于低声誉承销商,高声誉承销商承销的IPO有更高的首日收益和更好的长期市场表现;在高估值市场条件下,高声誉承销商承销IPO的首日收益与市场条件显著正相关,而IPO的长期市场表现与之显著负相关;在低估值市场条件下,低声誉承销商承销IPO的首日收益与市场条件显著正相关,高声誉承销商承销IPO的长期市场表现与之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承销商声誉与承销服务费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江会 《财经研究》2004,30(4):108-118
市场为高声誉承销商提供比低声誉承销商更高的承销服务费用是对承销商建立和保持市场声誉、提高承销服务质量的一种补偿和激励,因而也是确保证券发行市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机制.文章利用中国证券发行市场上的数据资料检验了我国承销商声誉与承销服务费用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虽然我国承销费用率与承销商声誉值正相关,但是不同声誉等级承销商之间的承销服务价格差别很小,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承销商声誉资本的形成,也弱化了声誉机制对我国承销商行为的约束力,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缺乏市场化的承销服务费用率的形成机制.有鉴于此,文章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放松当前对承销服务费用的管制,建立市场化的承销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10年12月31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5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承销商声誉对创业板公司IPO融资超募以及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对高声誉承销商和低声誉承销商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发现:(1)承销商声誉与融资超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的IPO融资能力更强,能够获得更高的超募率和更多的超募资金,因而融资超募更为严重;(2)承销商声誉与超募资金使用效率呈负相关关系。高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的超募资金使用效率,明显低于低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表明高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非效率使用超募资金的倾向更加突出。研究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背景下,承销商声誉机制的约束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04-2007年间在我国深圳中小板上市的647家IPO企业为样本,对承销商声誉与企业IPO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多元回归方程,研究发现声誉高的承销商没有发挥更强的抑制作用且承销商承销的IPO企业数量越多,其越有可能与企业的盈余管理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闽发证券严重违规被托管、辽宁证券被托管、华夏证券因违规被重组,中国证券承销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行业洗牌。但券商问题已不是简单的业务违规问题,深藏于后的制度缺失更值得我们思考。本从声誉机制的理论入手,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证券承销商声誉缺失的必然,并分析了造成证券承销商声誉缺失的制度诱因,以此为契点,探讨了完善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强  张宝 《经济经纬》2012,(2):151-155
作者利用中国创业板市场2009年~2011年200只IPO样本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情绪、承销商声誉与融资超募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情绪和承销商声誉对IPO融资超募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情绪越高,承销商声誉越高,IPO融资超募比例也就越高。为了确保模型估计结果的有效性,这里选取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替代变量做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支持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创业板成立以来,新股高超募现象就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分析2009~2011年底在创业板上市的281支新股全样本,发现高声誉的承销商为了追求高的承销费增加了发行公司的超募程度,说明承销商的声誉无法约束其机会主义行为。而风险投资的持股和声誉对发行人的超募程度没有影响。不过,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对高声誉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抑制的作用。此外,审计师声誉和超募程度显著负相关,说明高声誉的审计师显著降低了发行公司的超募程度。  相似文献   

10.
保险公司声誉是其进行保险经营时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它直接关系着保险公司乃至保险业的稳定发展。因此,保险公司声誉风险必须得到重视。这就需要保险公司以及监管者等相关主体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对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使得评级机构面临着声誉危机,这也显示出声誉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声誉溢价模型考察了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缺失动因,提出了重塑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提高评级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We develop a model of simple “reputation systems” that monitor and publish information about the behavior of sellers in a search market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 reputations created influence the equilibrium search patterns of buyers and thus provide for market‐based “punishment” of bad behavior. We show that a reputation system that rewards honesty can enhance welfare by allowing good sellers to truthfully signal their type. However, the same system can be prone to strategic manipulation by sellers who always have low‐quality products. In that case, we show that an alternative system which assigns reputations based on product quality rather than honesty can be superior.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鉴Balmer&Gray(2000)的“分层传播思想”,提出通过第一层次传播、第二层次传播和第三层次传播来塑造和提升中国制造声誉的动态模型。文中把传播划分为三种类型,由拙劣型传播、失衡型传播到完美型传播构成了中国制造声誉提升的传播路径,文中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制造声誉塑造与提升的具体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企业应当如何寻求社会责任与社交媒体交融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实施策略?这已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现实难题,对于处在声誉压力下的中国企业更是如此。文章通过全面回顾"声誉机制与CSR之间存在关联"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来自中国的两家企业(联想与宏碁)为商业案例,从公司治理、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公民实践三个维度对其CSR实践进行了详细比较与系统分析,以期验证西方学者提出的"声誉机制对CSR实施策略具有正面影响效应"观点。结果表明:声誉机制确实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自我约束,选择负责任的商业实践,成为法律规制、政府监管等正式制度的有益补充和替代,对中国企业来说也不例外。最后,结合中国企业现实处境,文章提出从回报角度认知CSR、取得行业标准认证、从局部小处起步等将CSR策略性融入到企业日常运营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回顾和实际调查,提出包括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的高校声誉危机管理评价框架,前者的评价维度为信息管理、应急决策以及公关与沟通,后者的评价维度为声誉恢复和学习与成长。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设计高校声誉危机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评价理论构建相应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该评价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李霞 《技术经济》2006,25(11):116-118128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正普遍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公募基金会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于社会大众的捐赠。募集到足额资金是公募基金会得以正常运行和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信誉作为公募基金会的一种重要无形资源,在其筹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组织信誉以促进其募集资金。  相似文献   

17.
可信性、价值认证和投资银行声誉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江会 《财经研究》2007,33(9):124-134
文章认为由于"机会主义"和"善意错误"的存在,致使投资银行在价值认证中面临"可信性"问题。文章利用C-F模型,探讨了投资银行声誉对解决"可信性"问题的意义,并通过分析投资银行声誉与发行企业质量、IPO抑价和承销费用之间的关系,发现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具有"信号显示"、"价值发现"和"补偿激励"等重要功能。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可信性问题,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这些功能在我国基本不存在,因此我国投资银行很难发挥价值认证作用,这是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有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声誉价值损失量的大小是决定科研人员是否履约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科研人员违约时影响声誉价值损失量的因素及其与声誉价值损失量相关关系;建立了声誉价值损失量模型;提出提高科研契约履约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方军雄 《财经研究》2011,(12):16-26,38
声誉机制是维系市场经济有序运作最为基础的机制之一。文章以审计市场作为切入点系统检验了声誉机制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声誉受损之后注册会计师显著提高了其审计质量,市场也作出了恰当的反应,即审计质量改善的注册会计师其客户流失率明显较低、而审计收费明显较高。职业声誉的约束作用在中国再次得到验证,这进一步说明了独立审计职业声誉机制在新兴市场依然具有治理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伟  郭捷  杨绍斌 《技术经济》2009,28(11):17-21
基于声誉理论,本文建立了企业研发外包的动态激励机制模型,研究了承包方在同一个契约里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得出了实现声誉有效激励的条件和提高声誉激励效应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声誉机制时,承包方在第1期、第2期的努力水平比不考虑声誉机制时提高了,承包方从第1期、第2期产出里分享的剩余份额比不考虑声誉机制时提高了。因此,与没有引入声誉机制的契约模型相比,声誉激励机制和显性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最优动态契约模型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激励强度,并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