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经济》2008,(2):70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新能源技术研发为突破口,自主研发的氢内燃机、混合动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去年6月18日,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氢燃料重点项目高效低排放氢内燃机点火成功,标志着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上,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功点火为氢燃料内燃机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12月1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混合动力轿车杰勋HEY在长安汽车下线并将量产,标志着中国在自主研发混合动力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并成功掌握了混合动力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2.
燃料电池在氢能源产业中的地位,不亚于内燃机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谁掌握了燃料电池的技术,谁就有可能率先脱离这一轮石油大战,领跑未来的新能源世纪.  相似文献   

3.
近来各国政府加强了在氢和燃料电池上的研发投入,研发投资已经显著地增加,每年约达10亿美元。投资均匀地分布在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三个地区:亚太、欧洲和北美。燃料电池吸收的投资超过了总额的一半。其余投资在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氢的技术上,包括非燃料电池技术,如燃氢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等。  相似文献   

4.
蔡星星 《经济与管理》2012,(11):36-40,47
在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趋势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投资的成败决定着我国汽车产业的生存与发展,评价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投资的决策分析方法中前期研发阶段的投资可以看作是一个固定投入,着重研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阶段投资的期权博弈特性,用期权博弈模型计算产业化阶段实物期权的价值,可以得到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投资的价值,从而减少中国汽车企业投资的风险,帮助企业作出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5.
日本高度重视燃料电池和氢能技术发展,全面推进氢能社会早日实现。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推出的“燃料电池·氢”专项基于日本氢能基础战略和绿色增长战略等政策,为提升燃料电池和氢能的创新研发、普及和规模化应用开发了相关课题。对“燃料电池·氢”专项背景和政策逻辑进行分析,厘清其主要研究领域和技术路线布局,结合专项目标对实施成效进行评估。“燃料电池·氢”专项的研究布局和创新管理经验可为中国氢能技术创新发展和战略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低碳经济模式受到政府、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出口来发展我国出口经济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首要问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技术上,当前的国内汽车行业通常是与国外公司合作或进行自主研发;政策上,出于对新型产业的不了解,国家在政策出台方面略显谨慎.通过对世界市场分析找出我们的强势与劣势,并得出在面对庞大的国外市场与技术、价格竞争的形势下,企业应保持乐观态度,积极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并行的路线以谋求博弈上的双赢,同政府应鼓励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来保证在新能源汽车的出口竞争中利用而不是制约于路径依赖效应.研究这些新政策、新技术、新思路对于快而稳的扩大对外出口额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晓忱 《时代经贸》2010,(18):65-66
随着低碳经济模式受到政府、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出口来发展我国出口经济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首要问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技术上,当前的国内汽车行业通常是与国外公司合作或进行自主研发;政策上,出于对新型产业的不了解,国家在政策出台方面略显谨慎。通过对世界市场分析找出我们的强势与劣势,并得出在面对庞大的国外市场与技术、价格竞争的形势下,企业应保持乐观态度,积极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并行的路线以谋求博弈上的双赢,同政府应鼓励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来保证在新能源汽车的出口竞争中利用而不是制约于路径依赖效应。研究这些新政策、新技术、新思路对于快而稳的扩大对外出口额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成我国部分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获得非核心生产技术,并依赖这些技术进行重复投资。同时,自主研发能力缺乏,致使高端产业生产能力不足;企业对行业片面的乐观预期和投机行为导致盲目投资;GDP导向下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也助长了过度投资。为抑制这种低端重复建设,应改善新能源产业组织结构,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企业,整合新能源产业链;完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行业技术标准;建立新能源行业市场评价体系,科学引导企业投资决策;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减少政府行为的短期性。  相似文献   

9.
自丰田发布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于2015年上市的消息以来,全球范围内又掀起一轮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电动汽车孰是孰非的热议,国内舆论也不乏对中国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战略取向的质疑。第一,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终极环保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零排放,且一次加氢续驶里程长,加氢时间短,相当于汽油车,一直以来被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之一。但是,由于氢燃料电池系统、储氢装置等技术和成本、寿命问题,以及加氢站建设和成本问题在短时期难以攻克。相比动力电池技术已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巨鳄     
韦雯 《财经文摘》2010,(7):56-57
到2020年,中国的新能源投入将占全球的24%。中国如何改变在这个领域活跃却不领先的地位?绿色、低碳、新能源一直是科技研发、产业转型的关键词,近日,埃森哲发布了新能源研究报告,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新能源技术、应用作了详尽阐释。《财经文摘》就此采访了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杨葳女士。  相似文献   

11.
《经济月刊》2011,(8):119-119
继2010g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自主汽车产品与技术成果展”后,2011年7月8日至13日,以“自主创新,造好中国车”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品牌汽车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奇瑞、吉利、宇通、北汽等18个厂家携带200余辆最新研发的自主品牌汽车、新能源汽车、概念车、电动客车以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篁枋ll、、灵弥仕象犀  相似文献   

12.
欧盟地热能源技术相对成熟,但其进一步的研发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存在技术和政策屏障.当前最主要的障碍是,钻井的高成本和储量不能达到预期生产目标.排除这些障碍,将成为欧盟地热能源技术未来的研发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详细分析欧盟地热能源技术的研发现状、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旨在为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路径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在金融危机中诞生的总统,奥巴马选择了以新能源计划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机会.开发新能源可带动美国传统制造业部门重整旗鼓.利用传统制造业的基础设施、人才和技术的同时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发展新能源还能带来就业机会.奥巴马希望通过“清洁能源国家战略”改变美国.在美国经济低迷、金融危机消极影响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奥巴马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将是提振美国经济的一剂强心针.深入研究奥巴马时代的新能源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对于当今中国新能源政策的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曼 《经济研究导刊》2010,(15):178-179
从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动因和案例着手,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的特点及行业分布,进一步讨论研发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得出应对策略:正确处理好"合作研发"与"自主研发"的关系;大力建设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软环境;中国企业应考虑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来获得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一、完善直接激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制度。1.完善财政补贴政策。(1)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统一的新能源发展基金,统一管理,专用于新能源产业的补贴支出。(2)加大对技术研发的补贴力度,将亟待研发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崔玲 《经济》2011,(5):62-64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主要发力点,国家将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掌握核心技术话语权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被列为汽车行业今后5年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节能  相似文献   

17.
笔者采用2003年~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进口技术扩散、本国自主研发等技术指标对环境规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进口技术扩散在清洁行业对环境规制具显著正效应,在污染密集型行业呈显著负效应,并拉动整体工业行业呈显著负效应.行业技术水平越高,环境负效益越小,正效益越大.(2)本国自主研发对环境规制具明显负效应,但影响有限.(3)结合进口技术扩散和自主研发的二次研发对环境规制具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技术研发的三阶段模型,将技术研发过程分为研发阶段、商业化阶段和应用阶段。通过比较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期望收益率和下偏风险,得出了政府为鼓励技术自主研发而应当给予的资助下限。分析表明,自主研发企业的均衡数量与政府资助、潜在市场收益的期望、技术的生命长度和研发成功的概率成正比;与技术外溢性、机会收益率成反比,也表明技术外溢性降低了企业研发的期望收益率,同时增加了下偏风险,从而抑制了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对世界汽车产业造成严重冲击,而我国汽车产业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未来十年我国汽车产业将保持高速发展,其竞争重点在于自主品牌和技术创新。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自主品牌、加快零部件产业发展和对新能源与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等。  相似文献   

20.
以187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剔除环境因素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创新效率,并从企业自身特征角度,采用Tobit模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企业整体创新效率呈现“N”型发展趋势,规模效率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企业规模、专利存量与企业创新效率正相关,与研发活动密切相关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均对企业创新效率存在积极作用,但研发支出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正向作用不显著,政府补助强度与企业创新效率负相关。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完善政府补助评价机制以及建立新能源汽车企业协同创新平台是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效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