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天 《新前程》2009,(8):76-77
每个职场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就算你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得再怎么井然有序,但难免还是会在无意中多出一些预计之外的"时间碎片"--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因为某种原因使自己预定好的行动或者计划出现短暂的空白期.  相似文献   

2.
《中外管理》2008,(5):111-111
如果认真看完《士兵突击》的话,许三多(一个能力一般却很忠诚的人)和成才(一个能力很强却缺乏团队精神的人),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两个人物,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心中,做出评判。 如果你是老板,许三多和成才现在去你的企业或者团队面试,你会选择谁留下,或者是两个都要,或者都不要?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电器产生的辐射虽然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危害和影响,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则会产生不良反应,老人、儿童、孕妇和病人对电磁辐射就比较敏感。例如孕妇如果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就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因此不少孕妇都会专门购买带有电磁防护的马甲、肚兜、外罩来保护自己免受电磁辐射。  相似文献   

4.
经理人 你了解自己的管理潜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庄 《中外管理》2005,(6):105-106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一些不公平的境遇。这时候你需要的不是怨天尤人或者义愤填膺,而关键是要平衡你的选择和摆正你的位置,并且“培养”自己拥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同时.通过适当的自我控制,或许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完美的结果.这同样是有技巧和方法可循,为此,我们准备了两个测试,大家不妨了解一下自己。  相似文献   

5.
这是2010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集中讨论的议题,这是真正富有内容的汽车业内意见领袖交锋伟大的行业会创造英雄而不是随波逐流。如今是我们证明自己的机会,我们要抓住它。这是我们每个人惟一的、真正必须要做的事情。首先必须感谢大家能够抽出一天或者半天的时间来参加我们这个中国汽车界非常特殊的论坛2010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每年的365天,我们都会抽出一天时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参加过考试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考场上拿到卷纸后,要先仔细审题,然后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集中精力把自己会的先答好,最后再去攻那些复杂、难做的问题。其实在工作中,也有这样的规律。人在职场,每天都会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感到工作缠身,分身乏术。如何有效从容地把工作做好呢?这里可大有学问。有的人对工作毫无计划,随手抓过来就做;有的人对  相似文献   

7.
人生絮语     
每个人都跌倒过。 有的人跌倒,是因为路不好走; 有的人跌倒,是因为路太好走; 有的人看见别人跌到,就嘲笑人,正笑着,自己也 跌倒了; 有的人,常常暗中使绊子,企图让别人跌倒,结果 跌倒的是他自己。 其实路本身并没有什么,关键是走路的人,人往 往是被自己绊倒的。 幼时学步,常常跌倒。 而正是无数次的跌到,使我们学会了走路。 现在,我们已经会走路了。 但似乎并不是每个人都会。 走路防跌。  相似文献   

8.
牛励耘 《人力资源》2005,(13):53-55
加里·L·贝克斯通:员工是你最重要的资产 我们调查研究了美国3000多家公司,得出一个结论:企业拿出利润的10%投资于设备或者技术,得到的回报率是3.9%;同样的投资用于提高员工的福利,回报率是8.5%.一个企业的员工如果非常投入,会产生三个积极的效果:你会有较高的客户满意度;更高的生产能力;更高的人力能力.我们对美国企业的一些员工作过调查,问他们对公司的哪些方面不满意,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离开?10个员工有9个员工说,他们缺少奖励.他们没说钱,也没有说需要一个更好的医疗保障计划;10个员工会有8个员工都会说我离开公司是因为缺少老板对我的赏识.  相似文献   

9.
个性化生存     
或穷、或富、或忙、或闲、或洋、或土、或新、或老、或狂、或罪、或盲、或飞、或丑、或诗、或瘦、或能……这就是中国式千姿百态的CEO最近流行中国式。有中国式美女,中国式管理,还有中国式CEO……中国式最根本是什么?是变,是藏,是骗,或者是更多东西的组合。因为变通,所以中国人生性圆滑聪明;因为藏,所以中国人在国画中都会留下很多空间,不容易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或者真实意思表达出来;因为骗,所以中国人擅长保护自己,也擅长取得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当然,中国式有时会演变成劣根性,比如目光短浅,胆小怕事,钻营蝇头小利等等。那中国式的CE…  相似文献   

10.
叶延红 《中外管理》2006,(6):108-110
很多职业经理人,可能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直接上司是技术或者业务出身,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会非常高。这种严格要求有时可能演变为要求苛刻甚至求全责备,使得不论你如何努力他总认为你没有做到最好。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作“追求完美的上司”。遇到追求完美的上司,经理人工作起来通常会感觉压力重重。而且,有时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变数,又往往得不到他的鼓励和认可。长此以往,有些经理人甚至不愿意再与上司沟通,总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不会令上司满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大千世纪,百态人生。人和人比总有一些不如人的地方,从而生出心理上的不安。对此,我们要善于分析对待。一个人立足社会,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认识,即我不是完人,我有优点也有缺点,而其他人也都大致和我差不多。有了这种清醒的认识,我们就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一个人生理上的缺陷或者处境上的不如意,别人对此会有看法,这不奇怪,我们也无法堵住别人的嘴。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自己对此怎么看。对一些问题,你自己不在乎,以一种超越的姿态对待之,常会使你感到问题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严重。自嘲,就是这种超越心态的集中体现。自嘲,…  相似文献   

12.
<正>现在,我已经算是有相当职场经验的人了,但要说好 雇主,还是我初入职场时所服务过的机构——安徽技术进 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在这家公司我待了两年。 回想起来,觉得公司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几乎每个 月,公司都会组织我们看电影;春节时,总经理会给每个 员工发红包;员工过生日时,会收到公司发放的生日  相似文献   

13.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每天,我们都会不断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暗示,这种影响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和信心,有时又会使人觉得郁闷不安.以下几种快乐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4.
每到年初,我们都会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同行内会有一些人更换了雇主,这对于其他岗位而言,再平常不过了,但这些本身承担企业人才稳定工作的管理者,自己反而率先流动了,就很令人费解。现在又快到年底了,留住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是企业主管的责任,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自己的社会责任,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鸟笼效应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每天,我们都会不断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暗示,这种影响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和信心,有时又会使人觉得郁闷不安。以下几种快乐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6.
成功,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诱惑力是十足的,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是不想成功的。但是,又都会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比如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马云,只有一个李嘉诚。我们做不到像他们这样的成功,但是,我们在我们的领域做大、做强就好,这也就是成功的。但是,很多人哪怕在自己的领域也没办法成功,于是就怨天尤人,不会为成功找方法。总结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家》2009,(3):71-71
其实任何企业都一样,都会经历困难时期。但是,中国企业跟国外有一些不同,外企是完全职业经理人导向的一个经营模式,当CEO退场的时候,大概留在企业的无形遗产会很少。在中国,创始人,或者是早期打天下成功的标杆角色,他退场以后,我想很多人都指望他又担任这种困难时代的救星,关于未来发展都会请教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张亚舟 《企业导报》2014,(10):175-176
排球运动员在临场比赛中往往会面对一些来自内、外部的压力,进而导致运动员要在一定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下完成各项技术,发挥或者超长发挥自己的水平。本文分析了排球运动员在赛中不良情绪的种类及产生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比赛中调节运动员不良情绪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群体当中的学习和活动会使学生之间产生一些摩擦和矛盾,使得在某方面的观点上或者在个人的行为上会发生一些小分歧或者小争议,但是他们在一起群体活动的时间多,在兴趣、性格和态度等多方面会有大致的了解,并且在运动技能上有着相似,这些方面都是在他们之间可以慢慢调和和融合的,能够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较多的理解和宽容,能够主动的调和将学习锻炼顺利的发展下去。小群体组合可以将学生的优化组合的自主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满足学生的个心理,这样可以发展好学生自己的个性,还能够将团体的合作性发展起来,产生相对共性。  相似文献   

20.
在工作和生活中,压力虽然会诱发各种疾病,但并非一无是处,因为有时候我们需要某种程度的压力,否则反而会出现呆滞和神经衰弱。心理学家们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他们隔断了一切容易引起精神压力的刺激,结果受试者反而产生不安和焦虑感,并且产生种种幻觉。由此可见,如果只是消除原有的刺激,我们还是无法解决所带来的问题。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必须避免过多的刺激,但是如果刺激太少,我们还要设法增加一些适当的刺激,经常给自己的未来设定一些目标,以免造成精神危机。缺少压力的人会呆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