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玥 《汽车观察》2009,(6):90-91
4月下旬举行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车展上,自主品牌摆出同合资品牌平分秋色的阵容,展示出了中国汽车企业在国内汽车市场和跨国汽车巨头分庭抗礼的实力。  相似文献   

2.
王丹 《汽车观察》2010,(10):112-113
库存压力的释放让所有关注汽车行业的人松了一口气。但对于探索中的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来讲,现在放松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3.
木子 《汽车与社会》2011,(24):70-71
汽车行业受政策及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十分明显,体现在下半年各个细分市场上,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占有率将看低;而商用车方面,仅客车利好。  相似文献   

4.
沈军 《汽车观察》2012,(2):38-39
自主品牌要想实现突围并非没有可能,但面对汽车行业产业链长的特点,企业必须从系统化的角度入手,不能只限于局部优化。  相似文献   

5.
本届北京车展上,让人感受最深的还是自主品牌在这一年来的变化与进步。让以前对自主品牌持悲观态度的我,开始谨慎乐观起来。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社会》2012,(32):38-43
中韩几乎同时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汽车工业,韩国真正发展起自己的汽车工业是在20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到如今韩国已经发展为汽车生产大国、汽车出口大国、汽车工业强国。而中国的汽车工业却一直在缓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汽车领域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汽车市场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其中代表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汽车开始崭露头角,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成为中国车市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中国车市的品牌力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大品牌占绝对主导的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尚处于弱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如何应对?关键在于提升品牌力,打造强势品牌。就如何提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力,作者从品牌定位策略、渠道构建策略以及品牌国际化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6个年度奖项、6款年度车型、6个样板企业。在这个凛冽的寒冬,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最佳阵容被评出,同时"品质成就未来"也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对全球汽车行业都有较大影响,中国汽车行业当然不能独善其身。自主品牌的汽车出口可能受阻,国内将承担更大的销售压力。  相似文献   

10.
于津涛 《汽车观察》2011,(1):133-133
今后国产车辆上需要更为关注的是60km/h以上阶段的噪音和振动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NVH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多参评的国产车辆与合资车型还是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我国国内汽车市场已处于"井喷"后的低潮期,但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创业却异军突起。如2011年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实现了49.45%的大幅增长,一些自主品牌汽车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等方式陆续进入国际市场。但是,由于自主品牌汽车依然缺乏足够的国际创业经验和系统的国际创业战略,加之产品本身存在某些不足,使其在国际创业时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因此,加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创业的研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汪涛 《汽车观察》2009,(6):15-15
顺应全国汽车企业集团数量减少的需要,避免被省外企业重组,是安徽省政府急于出台和推进“大一统”政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回顾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汽车工业在海内外市场上奋发进取、标新立异、成绩斐然。国内自主品牌真正的发端应该从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开始算起,此前只能算是技术引进,产品和技术的核心都是人家给的。短短9年的时间,中国汽车品牌演绎着“梦想照进现实”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杨坚 《汽车与社会》2012,(12):42-43
合资自主品牌渐缓的脚步或许也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单纯的政策引导很难使一个市场获得长久的繁荣,合资自主品牌能否真正推广还要由国内市场趋势及企业长期战略决定。  相似文献   

15.
胡刚 《中华商标》2009,(1):8-12
编者按:在金融危机的全球背景下,中国经济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重新思考品牌与区域、行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探索如何利用品牌拓宽地方经济发展道路,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品牌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为此,本刊在2009年特开设“品牌经济”栏目,欢迎社会各界集思广益,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6.
徐钟 《汽车与社会》2013,(35):36-36
市场经济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寻找机会的过程,汽车行业也是这样。眼下中国汽车等来了“第二轮机会”,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甚至是“最后一次机会”。  相似文献   

17.
王丹 《汽车观察》2011,(1):20-20
随着世界汽车重心的转移,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2010年的历程一波三折,让国内汽车行业对2011年市场的判断越来越难。而随着多项刺激政策的退出.中国自主品牌2011年的命运如何值得关注。《汽车观察》记者对话全国有形汽车市场联谊会常务剐理事长、原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著名营销专家苏晖.探讨2011年的自主品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月1日,中国承诺全面取消进口汽车的许可证。进口轿车的关税统一降到30%。中国汽车业为之担忧了多年的这个日子终于来到了。那么,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如何发展?我们还有竞争力吗?在这样的时刻,有一家这样的企业进入了我的视野:论资金它不是最多,技术也未必最好,起步也不算最早,但它却在中国自主品牌的家用车销量排行榜上排在了第一的位置;论规模它也不是最大,位置也未必最好,但是它却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站稳了脚跟,销量蒸蒸日上,并在中国汽车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走在了最前面。这家企业就是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1997年,在安徽省芜湖市郊的一片荒地上,由安徽省及芜湖市五个公司共同出资17.52亿元人民币兴建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破土动工;他们从一无所有到初具规模,再到小有发展,创造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新记录。截至目前,奇瑞已经形成年产40万台发动机和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奇瑞迅速成长为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支柱企业之一,并跻身国内汽车行业“六强”之列。让我们细细品味,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位汽车专业科班出身的企业家尹同耀讲的奇瑞发展中的苦辣酸甜,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9.
叶盛 《汽车观察》2011,(1):137-137
作为益普索(Ipsos)市场研究集团的汽车团队专家,我最近应邀参与了《汽车观察》杂志社组织的测评活动,扑面而来的是自主品牌车企的勃勃生机、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和持续改进的卓越成果。一台台新车的推出,亮点频频,充分展示了自主品牌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及其逐年增强的竞争力。和去年相比,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汽车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国家对于汽车领域重大项目研究投入相对分散、政府采购对自主品牌支持不足、现有汽车零部件体系对整车自主开发支撑乏力、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人才支撑体系能力弱等问题.应提升政府相关扶植政策的实际执行力、改善汽车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关系、加快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家创新的核心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