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汽车观察》2008,(12):34-35
在2009年可能会出现全球汽车巨头大洗牌的格局,日系汽车可能会"出位"。但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汽车市场将蕴含什么样的变革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摩配》2006,(10):34-34
一边是跃跃欲试想要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边是觊觎中国日益壮大的汽车市场的外国汽车巨头,面对日益升级的中国与欧盟、美国、加拿大之间关于汽车零部件的纠纷,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是否已具备与其一决雌雄的能力?在上周举行的“中国-皮埃蒙特汽车产业的发展机会”研讨  相似文献   

3.
海外推进器     
当产能过剩,中国汽车工业再次扩张的机会在哪里?中国能否像日本、韩国那样拥有"海外市场推进器"?  相似文献   

4.
付秀胜  思远 《董事会》2005,(9):104-109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随着跨国汽车巨头“6+3”纷纷全部登陆中国,竞争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相似文献   

5.
贾玥 《汽车观察》2009,(6):90-91
4月下旬举行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车展上,自主品牌摆出同合资品牌平分秋色的阵容,展示出了中国汽车企业在国内汽车市场和跨国汽车巨头分庭抗礼的实力。  相似文献   

6.
“渗透”     
汪涛 《汽车观察》2008,(3):105-109
所有的人都认为,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将是更严重的危机。当全球的汽车市场步人一个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的群雄纷争时代时,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一个亮点,对世界汽车巨头的意义,也就彰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市场蕴涵的巨大商机无不令世界汽车巨头向往和怦然心动,加入WTO、关税的大幅度下降和汽车进口配额的大幅增加,又让这种向往走向现实,由心动变行动。当大量进口车渐欲迷乱国人眼,当快速增长的销量让厂家眉笑眼开之际,暴露出的滞后的售后服务无不提醒着国外汽车厂家:占领中国汽车市场的根本和前提既是产品本身,更是完善的售后服务,角逐中国市场应先深刻体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张帆 《汽车观察》2013,(12):41-41
<正>第八届"爱我中国车"测评活动期间,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充分肯定了自主品牌汽车今年取得进步,并将其原因归结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更加了解中国国情。"2013年自主品牌汽车的亮点在哪里?"毫无疑问,SUV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最大的亮点。不仅在性能方面已经可以和很多合资企业的SUV叫板,市场表现也非常出色。"宋健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自主品牌企业知道,中国老百姓喜欢SUV。可能因为中国经常堵车,老百姓就更  相似文献   

9.
从推广合作到合资,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牌,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步骤越来越细密。2005年就是这样一个实施多品牌战略的一年。多品牌策略一直是世界汽车市场竞争采用的重要策略。汽车巨头操练多年的多品牌战略,这一次在中国是否会如先前一样流畅呢?  相似文献   

10.
建立百万辆级低价位车产品平台,尽快占领中国汽车内需市场,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出路所在。一、中国的汽车市场究竟在那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这旬话已经被许多人说了许多次。但目前我国轿车的年销售量只有50万辆,有60%多的轿车生产能力闲置。货车、客车销售增长速度也呈下滑态势。不禁使人发出疑问:潜在的汽车市场究竟在哪里?是不是对汽车需求增长的估计有错误呢?据统计,中国居民名下的银行存款在有近6万亿元,此外居民手中还有1万亿元左右的现金。尽管80%的存款掌握在20%的“先富起来的人”,但是汽车总还是…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社会》2011,(12):I0074-I0077
4月19日,第十四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盛大启幕。作为汽车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单年度车展,上海国际车展已经引起了全球汽车巨头的高度关注。中国作为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巨大魅力,是每一个汽车巨头都无法抗拒的。毫无疑问,上海车展也引起了国内自主品牌的高度重视,概念车型,首发车型纷纷亮相。  相似文献   

12.
没有哪个国际汽车巨头不对热气蒸腾的中国市场心动。全球最多元化的汽车系统供应商麦格纳在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宣布,继续稳步推进其中国成长战略。  相似文献   

13.
近来,世界零部件巨头的日子并不好过,欧美市场的萎缩已经使他们申请破产,而大规模扩张像中国这样的市场成了救命稻草,然而,我们国家出台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令他们坐立不安。美国企业的苦恼,大多来自沉重的福利包袱以及某些管理方面的劣势。而日韩企业在成本上的优势,加上独特的管理方式,以及严密的配套体系,令美国一些老牌的零部件供应商充分感受到巨大的市场压力。那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吸取经验,成功走出困境?欧美节节衰败德尔福、伟世通、李尔都是响当当的零部件巨头,可是在2005年销售额增长最多的10家零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摩配》2007,(10):36-36
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让全球的汽车业零部件巨头都将淘金的目标瞄准中国。首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目前在京落下帷幕.来自美国、德国等8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专业客商到会采购。而大众、通用、丰田等世界8大汽车整车企业.以及博世、德尔福等43k:汽车零部件集团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15.
林雷 《董事会》2005,(5):90-94
对于世界汽车巨头们而言,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他们全球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厂商都已进入中国。相应地,随着竞争者的增加,市场份额的争夺也势必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6.
是舞台也是战场。2009年第十三届上海车展就是这样的载体。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汽车市场风景独好、中国今年有望成为全球汽车销量状元的趋势下,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将中国作为“主战场”,重装登上上海车展舞台。同样,自主品牌汽车也不甘示弱,在此次车展上也显得很“大牌”,带着前所未有的自信,释放出积蓄多年的精锐。  相似文献   

17.
李宁 《汽车观察》2008,(2):104-106
是不堪重负还是缓和矛盾?汽车巨头们在2008年之初又一次吹响了裁员的"号角"。劳资矛盾有史以来一直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头戏,汽车企业当然也不例外。而在过去的一年中,广大汽车工人和汽车制造商之间的这种矛盾愈演愈烈,最终要么是产业工人们掩饰不住自己的不满群起罢工示威,要么是汽车制造商们纷纷通过裁员来向大家敲响警钟。而汽车巨头们声称将在2008年年初的这次大裁员,到底是不堪重负要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还是劳资  相似文献   

18.
郑劼 《汽车观察》2015,(10):53-55
线上是目的,线下是手段,好快省如何通过双线并存的方式在汽车后市场赢得先机?增长回归理性,销售利润降低,整车市场的低迷就像是汹涌的潮头缓缓平息,后市场巨大潜力露出水面。在发达国家,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占据了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的大头,而在欧美开拓了广泛的疆土之后,跨国零部件巨头们终于将目光对准了中国。德尔福、马瑞利、立邦、大陆、冠军等数家跨国零部件企业从华南市场一拥而入。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汽车产业经过两年的微增长后,人们在纷纷议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2014年是否还有可增长的空间?经历了两年微增长后,中国汽车销售在2013年再创辉煌,实现两位数增长。在1月12日以"挑战?反思?创新?前行"为主题的"2014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论坛"上,业内专家预计,促成去年车市高增长的有利因素将继续存在,今年汽车销售有望达到2400万辆,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摩配》2006,(7):36-36
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整车制造业不管是跨国巨头还是本土企业都面临着如何完善采购制度,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如何理顺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的功能、作用和利益关系,这将成为建立采购供应机制的核心问题。同样,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后市场”也是蓬勃发展,汽车配件的全球化采购模式随着中国进入WTO带来的影响,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整车的鼓励,也正在方兴未艾的发展,以NAPA、Autobacs等为代表的国际化汽车配件连锁销售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在中国展开全面网络布局的同时也在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