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早在一年前中央提出要"防通胀,调结构,保增长",一年以后经济形势已发生逆转,调控目标转变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颇为复杂的一年临近尾声,"控通胀"已非难题,"稳增长"再成重点。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发布的会议通报显示,2012年宏观政策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相似文献   

2.
正金融政策如何在增长、通胀、转型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就成为保证2014年中国整体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4年的金融政策定下基调,即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实体经济增长需要的流动性。金融政策能否在稳增长、控通胀、促转型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关系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2014年我国金融将面对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整体经济运行的影响非常大。首先,从2014年1月开始,美国缩减QE已经启  相似文献   

3.
正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新经济新金融"是激活民资最佳选项,是稳增长的重要砝码。部分亚洲国家经济增速下滑、通胀上升,甚至出现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现象,国际上唱衰新兴经济体的声音再起。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困难不可低估。与此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强调,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央抓住主要矛盾,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在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确定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明确了下半年政策聚焦发力的侧重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稳经济、稳增长,具体部署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改革》2013,(5):1
"雪中送炭"、"放水养鱼"分别对应"雨中收伞"、"涸泽而渔",但看官方与官员拿捏的尺度和水准"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是中央政府继2013年"两会"之后,于4月份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释出的年内经济工作基调。结合当下情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国"两会"拉开序幕,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热点迅速升温。在2011年防通胀任务完成之后,2012年如何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任务,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的科技产业该如何应对,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各地稳增长大幕陆续拉开。陕西、广东、贵州、宁波、长沙等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投资计划,同时还有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各地现稳增长热潮今年6月,陕西省率先出台十条"稳增长"意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包括加快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确保西成客专、西合复线、蒙  相似文献   

8.
对于2012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首先需要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这个会议发出来的非常清晰的信号是求"稳",这是一个根本基调。具体内容,就是"稳政策","稳增长","稳通胀"。从经济指标来说,这是中国2012年的经济目标。作为经济学家或者企业家自然就会问"稳在什么水平上?"这需要有一个标准,也就是需要有量化的概念。继而又会提出"为什么要稳在这个水平  相似文献   

9.
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不容乐观,贸易、工业增加值、用电量、财政收入、贷款等一系列数据远低于预期;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同时减速。世界银行亦披露将中国今年GDP增速预期从半年前的8.4%下调至8.2%。在此情势下,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此举在情理之中,也是必行之举。然而,如何"稳增长"才是更为重要也是更为困难的关键。可以明确的是,"稳增长"不应再走依赖政府投资的老路,不少人寄希望于经济结构性调整。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来,我省经济运行朝着2008年初提出“双防”方针所预期的方向发展。消费价格涨幅趋缓,增长过热的风险有所降低。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并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物价涨幅仍处高位,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通胀的中长期压力不容忽视:经济增长则面临外需下滑、内需不稳、困难增加等多重压力。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稳定物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缓通胀,稳增长,促转型”。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体经济》2012,(10):28-29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常成思危做客人民网,以“当前经济形势与未来调控着力点”为题与网发进行了在线交流。成思危指出,近期中国面临着稳增长和控通胀的两难选择,今年经济形势严峻,长远来看,如何做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需做到三个“外转内”,即外需转为内需,外延性增长转向内涵性增长,外向型动力转为内向型动力。  相似文献   

12.
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中,两大目标分别为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总体上,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往往是一对矛盾,很难两者兼顾。按照西方经济学主流观点,一般地,高增长往往伴随着高通胀,经济衰退往往伴随着通货紧缩。从我国及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与价格走势既遵循西方经济学主流观点,一些时段也呈现出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的难得局面。探索研究价格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转方式、调结构、稳价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过各国政府不懈的努力,世界经济基本上已经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物价水平随着经济的增长也在迅速回升.国内与国际上一系列因素使我国居民的通胀预期不断强化.采取何种政策管理好通胀预期是摆在中央银行面前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分析通胀预期强化的原因,并为中央银行的通胀预期管理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是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人们期待的“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平稳发展的时期并不多见,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可谓是“通胀通缩一线天,冷热之间求发展”。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到逐步回落,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现象,变化之快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也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从2008年初的“双防”调整为“保增长、控物价”,再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之间的联系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朝着年初提出“双防”方针时所预期的方向发展。消费价格涨幅趋缓,增长过热的风险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比原来估计的要多,影响要大,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物价涨幅仍处高位,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通胀的中长期压力不容忽视;经济增长则面临外需下滑、内需不稳、困难增加等多重压力。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缓通胀,稳增长,促转型”。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以来,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众说纷纭。拉动GDP的动力从哪里来,控通胀、稳增长方略如何,产业发展是否联动宏观问题,货币政策迷雾重重,宏观调控如何再出新招?本刊编辑部约请八位专家笔谈,试图解构经济改革进程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特点是“高增长、高通胀”,已经到了要作出政策调整的时候。具体而言,是要在宏观方面通过政策的调整来处理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当前与长远、总量和结构、内需和外需、全局和局部、发展与改革的关系问题,保持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最佳平衡点是增长率10%或者比10%稍多、通胀率在6%~7%之间。文章指出,解决当前增长与通胀的问题已经不是“防止经济过热和防止通货膨胀”而是“保增长、抑通胀”或者是“促增长、抑通胀”;解决长远发展问题则是尽早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带有长远性、深层次的治理方略并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8.
"控通胀"和"稳增长"的平衡调控仍在朝预期方向发展,通胀水平仍是可控的 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连续3个月回落,创下28个月以来的新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似乎达成共识,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纷纷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但对于经济放缓将以何种形式呈现,国内外投资机构及专家仍有争辩。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以索罗斯为代表的"中国经济泡沫已显现,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出衰退,中国经济向好趋稳,但结构调整压力加大,重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股市和房市泡沫凸显,通胀风险升高。我国经济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是调结构促增长,加大力度推进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高应对通胀预期与压力的能力。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优化刺激内需的政策,促进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动力协调发挥作用,实施创新型经济、绿色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胀的动态路径似乎偏离了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具体表现为通货膨胀率对产出的变动越来越不敏感,即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问题。本文从非对称的角度出发解释菲利普斯曲线异化现象的微观机制,结果发现,产出的负向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系数较正向变动更小,即通胀在经济下行阶段的响应弱于经济上行阶段,考虑到目前我国经济产出正处于惯性下跌趋势,该非对称影响机制才是导致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现象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利率政策能够显著弱化产出与通胀的非对称性,从而调整菲利普斯曲线斜率,有效干预这种非正常经济现象。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经济下行阶段应加大稳增长的政策力度,而无须过度担心政策放松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在稳增长的政策选择方面应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