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配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荣 《西安金融》2004,(12):41-42
本文根据信贷资产配置与产业经济的一般理论,在分析陕西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及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相适应,提出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提高信贷资产配置效率,引导、促进陕西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区域经济和金融互动双赢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勇  刘昶 《金融纵横》2014,(5):51-55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分析比较国外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商业银行正确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十分必要。本文梳理了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研究分析期间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资产质量是经营成效的重要体现。文章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变化趋势,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特征是资产质量变化周期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不同类型机构资产质量变化兼具一致性和差异性、近年来对公和零售资产质量出现不同走势、高不良率行业数量增多等,提出增强对经济周期的预见性、把控对公贷款量的增长、关注对公行业风险特征、灵活调整资源投放、从严落实资产质量分类标准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的研究表明,基于多阶段带简单补偿的资产负债随机模型适合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本文建立了三大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的简化资产负债管理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运算求解。模型结果能反映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基本变化趋势;贷款配置比例始终大于债券投资比例,表明银行仍然立足于传统信贷业务;三大商业银行的最优资产配置略有差异。考虑到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以及存款负债流的不确定性,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实际管理决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多样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脱媒趋势下,金融市场的发展使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为了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竞争,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也逐步多样化.资产配置多样化将使商业银行的收入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其资产组合的风险和收益特征也发生变化,从而要求商业银行对其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 资产配置影响的实证模型,利用45家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 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对信贷资产的增长没有产生激励效应,商业银行并未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 加速信贷扩张;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 加深,信贷资产和证券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都增大;利率市场化对信贷资产内部配置结构也 产生了显著影响,促进零售信贷资产占比提升,而对公司信贷资产占比和前十大客户信贷资产 占比的影响为负,这验证了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商业银行将信贷资源向个人客户和中 小企业客户倾斜,利率市场化发挥了一定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9.
国内商业银行必须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加大创新能力、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培养信贷业务多元化的高级专业人才,努力应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致力顺应金融变革的趋势要求。其资产业务经营多元化的路径:一是信贷资产经营证券化。用存量贷款替代股票,大力推行借款人股票质押的贷款类融资;二是资产业务租赁化,除办理融资租赁外,还要向实物租赁领域辐射;三是资产业务信托化,注重构建信托业务文化;四是加快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发挥股权融资的杠杆作用,加大重组并购业务,提高基础类、品牌类投行业务覆盖率;五是切实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以创新型产品撬动中型客户市场、挖掘制造业优质市场。  相似文献   

10.
11.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目标模糊等问题,因此要按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要求,摒弃传统人事管理的影响,进行人力资源规划、配置、开发和管理,进行以适应战略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调整.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按照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按照分类管理原则重点配置优质人力资源,坚持价值导向对关键岗位优先配置人力...  相似文献   

12.
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模型将资产负债管理相关要素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内,实现了价值创造和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促使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行为与银行价值最大化的基本目标协同一致。基于价值管理的资产负债理论模型为中国银行业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贷款定价及利率风险计量等资产负债管理核心领域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推进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型还必须从银行内外部同时着手,在银行内部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论模型,加快开发资产负债决策支持系统,同时,大力推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谭政勋  黄东生 《金融论坛》2012,(1):23-28,45
本文运用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3~2010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稳定与信息披露的关系。中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在逐渐增强,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行稳定性。进一步发挥信息披露的市场约束作用,需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环境和市场基础。银行资产规模以及利润的增长有效地促进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国有银行有国家信用的担保,而股份制银行具备相对完善的治理制度,两者的稳定性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别。政府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及时、真实的财务信息,加强信息披露的市场约束作用,加强对银行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拓展金融资产服务的国际借鉴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金融资产服务拓展步伐,积极培育资本节约型金融资产服务核心竞争力,是国内商业银行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无论是以专业经营模式开展金融资产服务的纽约梅隆银行,还是以综合经营模式开展金融资产服务的加拿大皇家银行,其金融资产服务运营的相关经验都值得深入探讨与分析。为了拓展金融资产服务,国内商业银行需要尽快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业务拓展模式,从产品创新、服务便捷等层面提升金融资产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程度,加快国际化步伐、完善全球服务网络、提升全球资产配置与全球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5.
邹新  赵幼力 《金融论坛》2007,12(5):26-34
本文从美国、欧洲和日本选取10家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先进银行作为样本,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10家银行和我国三大国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1998~2005年的财务指标及综合得分,得出11家银行2005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综合竞争力排名的结果显示我国三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实证分析,归纳出国际先进银行近8年来各主要经营指标走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国际银行业的主要运行趋势及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对代表性商业银行年报遍历搜索和典型案例研究,考察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最新实践,分析其转型发展存在的短板,提出其创新规范路径。结果发现: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发展债券承销、企业ABS等标准资产业务,以及转向表内并购融资成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的新趋势;在业务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着力提升投行业务战略经营能力、风险控制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投行业务实践变化表明,资管新规有利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规范化和阳光化,促进和保持金融系统稳定,并发挥了去杠杆和调结构的正向作用,推动了金融治理能力提升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1998~2009年我国175家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数据,研究了资本监管制度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本文发现,现行的资本监管制度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资本监管制度实施之后,银行依据自身资本水平调整资产结构,资本充足银行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贷款比例较高;而资本不足银行则减持风险资产,贷款比例下降。此外,由于不同规模商业银行面临的融资约束不同,资本水平对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资本对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的约束效应更明显。本文的这些发现为监管当局的资本监管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并提出进行差异化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仍处于以零星个案、小规模试点为主的初级阶段。审慎和重在规范的发展路径既推动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践,又尚存诸如与上位法不统一、规则制定权限错配、发行难度和成本增大、一级市场销售不畅、二级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等负面效应,制约着信贷资产证券化深入发展。2008年以来,受美国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宏观调控变化的影响,资产证券化发行环境不利,亟待获得政策层面的持续鼓励和支持。国内商业银行应找准切入点,积极探索业务品种,更好地做好证券化产品的资产储备和发行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9.
美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结构的变迁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美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和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筹资策略的选择,发现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特点在筹资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筹资渠道,如美国大型银行依靠股票溢价和留存收益补充权益资本,而中小银行主要依赖留存收益补充权益资本;大型银行主动性负债的占比要高于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对核心存款的依赖程度要高于大型银行等.通过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对比分析,作者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和负债管理提出以下建议:增强造血性权益资本补充渠道;正确认识发行次级债券的资本补充功能;关注中小银行资金来源结构中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