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环 《魅力中国》2014,(5):241-241
高中语文新课程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明确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既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良好习惯,还要是高中生掌握探究的方法,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韶华 《魅力中国》2009,(16):128-12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说高中语文要为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学,但关键在导。下面就语文新课程的导与学问题谈谈自己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聂艳 《魅力中国》2013,(5):259-25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利用课程内容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梦凯 《魅力中国》2010,(31):409-409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宗旨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鹏  傅宗洪 《魅力中国》2010,(29):172-172
“人教版”2004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所选新诗在学生审美培养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下面将以新教材所选用的新诗为例,从内容,形式,结构,韵律方面分析提炼它们所含有的美学品质,与其它文体相比,以突显新诗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赵毅 《魅力中国》2010,(7):149-149
高中语文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规定:“学生应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提出了“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高中语文新教材也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比例,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占60%以上。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就高中语文培养学生的鉴赏性阅读能力的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别材”、“别趣”是严羽《沧浪诗话》诗学理论的核心,在中国文论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别材”、“别趣”说的关键,在于“读书”与“穷理”。以严羽所见,诗人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趣味与“读书”“穷理”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不多积累知识不探究事理,就必然缺乏诗歌创作和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人才.“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正是从这一需要出发,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新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说明,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符合《大纲》对语文的要求,又体现了重视个人感知的人文精神。为什么审美教育应该受到如此重视呢?这与美育的根本宗旨有关。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刘飞 《魅力中国》2010,(15):144-144,146
文言文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了解并继承中国悠久文化传统有着巨大的意义,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有“我的感觉”、“我的感情”、“我的认识”、“我的思考”,教会学生有效地学习文言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培养自己的文言文学习与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王怡 《魅力中国》2009,(36):112-11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之一,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了,也是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冯聪霞 《魅力中国》2011,(15):146-146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把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结合起来,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渗透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高中语文教学要为美育的生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绿色管理是管理新理念,是全球管理的新趋势。绿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要从树立绿色管理新理念、培养“学习型组织”的学习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绿色管理思想、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绿色科技水平、制定绿色经营管理策略等方面打造企业的绿色管理。  相似文献   

14.
董显春 《魅力中国》2014,(12):216-2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等多元的学习方式,但无论哪种学习方式,“问题”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本文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学习、思考、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得出结论获取知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周思静 《魅力中国》2012,(35):115-11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定需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等方面来探讨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理念创新。首先,确定“新的发展起点”的新理念。中央制定“十一五”规划是建立在对国际国内形势清醒认识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议》指出:“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牢固确立“新的发展起点”的新理念,帮助我们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中继承与创新、传承与发展、变革与坚守等诸关系。其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和增强可持续性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唯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教育人、  相似文献   

17.
黄益全 《开放潮》2008,(4):34-35
一、课例研究的内涵和特征 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展开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简称“行动教育”。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为“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三个阶段”是指: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两次反思:(1)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老区县。近年来,长阳县创造性地提出了“大扶贫”新理念,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9.
李万涛 《魅力中国》2014,(16):234-234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则是微观地对教学的革新。而作为我国母语的“语文”,如何在改革的浪潮中扬帆前行。是目前摆在语文教育界面前的主要任务,毫无疑问,高中语文教学肩负着一种特殊的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以下是笔者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李姣 《魅力中国》2013,(29):223-224
提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能够课文联系生活,课堂插入新闻,课堂插入广告,编演剧本,引“谜语对联”入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