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现民 《生产力研究》2007,(11):17-18,31
钱学森是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他不仅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中功勋卓著,而且非常关心农业发展。他认为,农业要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结合。这些高瞻远瞩的建议对指导我国农业,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Itismypleasmeandhonortohavetheopportunitytocontributeanarticleonceagaintothisprestigiousmagazine.Inlessthan1year,wewillguttheyearam.Ithasbenreportedthatinthisyear,alotofpreparatoryworkmustbedoretoupdateandadjustthacalendardisplayoncomputersystemsforthismilestonecalendaryear.Inthesamemanner,Iregardtheyear2000asaturningpointforenhancingthecityplanningpoliciesinOndyaCity.I.ChtyPlanningtoBetterServetheMtripolitantoffeNationalG0vmntad0ptedalawinl988whichstipulatesthatTokyoshouldberelievedofthe…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是他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深入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的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也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新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 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叶现代化: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城市化内涵与城市化方式争议较多 ,城市化既是不可阻挡的全球性浪潮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其内涵有二 :一是农村人口、地域转变为城市人口、地域的过程 ,即城市化数量过程 ;二是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城市文明在农村地域扩散过程 ,即城市化质量过程。中国城市化的必然性 ,包括亿万农民的追求、人口众多的国情、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大都市连绵带的辐射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波助澜。中国城市现代化战略选择是城市发展多元化、创造世界特大城市群体、建立沿海城市经济带、开拓长江城市群体系、整合传统城市群和建立国家城市化目标等。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带来了新的市场环境并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必须按发展知识经济的要求来审视和提升自己.跨世纪企业家应具备战略眼光、开拓创新、风险意识等素质.  相似文献   

7.
8.
9.
伯尔尼市是瑞士首都和联邦政府及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它是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地区经济中心 ,全市拥有人口30万 ,就业岗位21万个 ,工商企业1 7万家。伯尔尼市拥有强大的竞争实力。伯尔尼大学里活跃在各个领域的研究队伍都居于世界的学科前沿。众多的公司在国际贸易中表现不凡。许多企业 ,特别是在制药技术和通讯领域的一流企业 ,即使以国际标准去衡量也是顶级企业。生产力和承载力是实现健康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创新和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以下三项工程的建设 ,作为推动创新的强大动力 ,将使我们这座城…  相似文献   

10.
能源的角色 在阅读本文前,请先花五分钟观察一下四周,想想,能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许你正舒服地坐在有空调设备的房间里,点着一盏台灯,从咖啡壶里倒出一杯香浓的咖啡。空调设备、台灯、咖啡壶都需要电力才能运作;台灯,甚至是身边所有的物品都是耗能的工业产出;热带地区的咖啡豆需通过航运配送至消费国。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我国会计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21世纪的会计教育将面临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的挑战、会计模式变更,会计人员职责范围扩大,促使会计教育改革,当前应从优化会计教育资源的配置、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关于21世纪绿色设计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润元 《江南论坛》2003,(11):44-45
绿色设计是目前国际设计的潮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环境以及生态问题的反思,即为了极大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而想方设法更新现有产品或服务方式的设计发展。它不仅是一个倡议或提议。而应该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走向21世纪的新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最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市场经济,更是打破国界,超越时空和地域的一种开放性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半个世纪前 ,以生产饼干和鞋类而著名的厄勒布鲁市应当已经是一座工业城市了。50年后的今天 ,厄勒布鲁市以其众多的经济门类而成为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 ,而在众多的经济门类中 ,又以三产和服务业名列榜首。厄勒布鲁市从传统的工业城市向以三产和服务为主的城市的转变不仅带来了厄勒布鲁市自身的发展 ,而且带动了周边许多城市的发展。这种变化过程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人们不应该忘记。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快速的发展为近125 ,000厄勒布鲁市民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改善 ,我们这座城市目前是瑞典十大城市之一。由于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厄勒…  相似文献   

15.
蒙克顿这个座落在珀蒂克的克河湾的早期阿卡迪亚人的聚居地,如今已成长为一个繁华的大都市.1755年阿卡迪亚人被驱逐出境,从此,这个地区就杳无人烟.直到1766年,8家人从宾夕法尼亚州移居到这里.这个城市得名于一个英国士兵的名字,罗伯特·蒙克顿上校.1855年蒙克顿已组建成为一个城市,但在1862年被迫交出宪章.其后,随着蒸汽铁船的诞生,当地的繁荣也随之结束(注:当时当地长于造木船).1877年,"跨殖民地铁路"也就是"加拿大国家铁路"的前身将总部建立在这里,蒙克顿新的繁荣时代也随之到来.1875年蒙克顿市再一次重新组建,当时的标语是"Resurgo'(拉丁语意为重新崛起).1890年4月23日,蒙克顿市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第二次现代化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明进程可以分为四个时代 :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移过程及其深刻变化是第一次现代化 ,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移过程及其深刻变化是第二次现代化。在 2 0世纪 ,约 5 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第一次现代化 ,并启动了第二次现代化 ;在 2 1世纪 ,人类将全面实现第二次现代化。虽然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尚没有完成 ,但必须尽早向第二次现代化进行战略大转移。中国第一个 5 0年 ( 1 94 9- 1 999年 )努力实现第一次现代化 ,中国第二个 5 0年 ( 2 0 0 0 - 2 0 5 0年 )将努力实现第二次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面对21世纪劳动能力开发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劳动能力开发虽终生开发和能力的开发,开发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开发和艰苦奋斗能力的开发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能源结构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能源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从长远利益看,必需大力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着重探讨了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并对如何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的绿色植物产业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现代农业在21世纪中演变成绿色植物产业的前景作了展望,指出了现代农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贡献和存在问题;综述了绿色植物产业的主要特征,表明它将更大规模、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是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按生态学原理的有机组合,它将统筹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本文着重说明加强科技研究是发展绿色植物产业的关键,特别是要深化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农副产品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农村改革的方向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家庭承包制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难以适应.因此,如何通过对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地的探索表明,实现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变股民,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现代农业顺利对接的有效途径,是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