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雍正(爱新觉罗·胤旗、1678——1735),清第三代皇帝。康熙帝第四子。康熙问,封贝勒,进封雍亲王。在诸皇子夺帝位的斗争中,他以势力最强而取胜。1722年起登上皇位,1735年离位,在位执政十三年。庙号清世宗。 雍正在位十三年,其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在康雍乾盛世,雍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  相似文献   

2.
雍正在位十三年,于1735年去世,继位的是他的第四子弘历,是谓乾隆皇帝。乾隆和他的祖、父康熙、雍正,都是勤政而有作为,在治国施政等方面均有自己定见的皇帝。在他们各自的主政期间,在所执行的政策中都明显地体现着所处不同历史背景而形成的不同对策,体现着个人的政见和风格特点。其实,甚至在康熙和乾隆本人当政的初、中、后期,也同样存在着某些歧异,也处在自己的演变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3.
(一) 由人丁数字来推算人口数字是清代人口计量中的一大难题。 1.清初的统计口径是丁不是口 清代至乾隆六年后有比较全面的人口数字,问题主要是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人口数字应如何计量,现有的“人丁户口”数字应如何看待。 据《清实录》记载,顺治朝的“人丁户口”数为一千几百万,康熙二十五年以后超过二千万,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为2,642万,乾隆六年(1741年)一下子增到14,341万人,七年之后人增五倍,未免突然。过去在十一种著述中都肯定乾隆六年前的数字是人口数,认为清初社会经济残破,人口锐减,经过恢复,人口增长是极快的,而快是快在乾隆之初。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对之表示怀疑,认为自顺治到雍正,“人丁户口”数字实是单指男丁而言,  相似文献   

4.
(一) 雍正对于“生息银两”制度的大加整顿和大幅度地调整政策,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1213,《内务府、恤赏》条登载:“雍正元年(1723年)奉旨:发内库银九十万两生息,所得利银赏给八旗并内府三旗官员兵丁,以济婚丧之用”;钦此。钦遵。“议定:此项银按一分生息,所得息银,八旗满洲、蒙古,每旗每月预领银一千两,备婚丧恩赏之用。用过数目,于次月咨府,再按用过之数补给。”有些研究雍正问题的师友,对于雍正在元年对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评价较低,认为“这是临时性的补助,对八旗生活所助有限。”笔者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施行次色瓷器变价。封建官府手工业的产品长期地、大量地流入市场,引入注目。本文就此予以探讨。 一 清代,景德镇设御窑厂,烧造上供。雍正六年以前,御厂的次色瓷器,“监造之员以此项瓷器向无解交之例,随散贮厂署,听人匠使用,破损遗失,致烧成之器皿与原造之坯胎所有数目俱无从查核”,造成极大的浪费。雍正六年,唐英协理御厂后,才将次色脚货,“于每年大运之时一并呈进,交贮内府,有可以变价者即在京变价,有可供赏赐者即留备赏赐”。十余年后,乾隆七年,得乾隆帝谕旨:“嗣后脚货不必来京,即在本处变价”。对此,唐英提出异议,他在奏折中说:  相似文献   

6.
王瑶 《经济研究导刊》2009,(25):236-237
近年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在我国广受好评,《努尔哈赤》、《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剧集先后引起了收视热潮,与此同时,关于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学术争鸣也几乎成为全民的争鸣,本文将以历史题材电视剧《成吉思汗》和《康熙王朝》为例,从接受动机、塑造人物、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等方面浅析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帝王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邹淑环 《现代财经》2006,26(8):78-80,F0003
清朝康熙、雍正、嘉庆三位皇帝对肃贪问题有其基本认识和做法,从中可发现其所蕴含的系统管理思想和权变管理思想。从三代皇帝的肃贪中可得到以下启示:必须把肃贪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肃贪思想及方法上要树立权变思想;真正念好肃贪的“肃、扶、养、率”四字真经。这是肃贪必须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巡检司是明清时代县以下空间中重要的治安机构,苏州地区在明初曾设有大量巡检司。苏州巡检司的驻地选择主要是境内水陆交通要道以及重要市镇,其变动原因有地理环境变化与社会因素两个方面。万历之后,巡检司陆续遭到裁革,到雍正二年趋于稳定。由于裁革等原因造成的巡检司辖区的虚化以及其他因素,使得巡检司辖境很难视作一种"次县级政区"。  相似文献   

9.
颍州府是清朝淮河中游重要的农业经济区.雍正六年(1728年)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后,颍州府改革了赋税征收制度,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由于执行情况不同,各地田赋、杂税和存留比例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凡看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很多人会对剧中雍正皇帝的“治国即治吏,治贪先治官”的名言警句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1.
略论雍乾时期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迁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的康、雍、乾三朝,历来被史家津津乐道,称颂之为“康雍乾盛世”。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康熙中后期(从康熙二十二年至六十一年, 1683──1722年)为“盛世”的起步和奠基期;雍正和乾隆的前中期则是它的继续发展和颠峰期,乾隆后期(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以后),盛世已陷入停滞、并渐露衰微的迹象。本文力图论述雍正、乾隆时期(1723──1795年)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迁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三见周鸿祎     
陈佼 《新经济》2010,(4):18-19
他是江湖最后一个大佬,只有在刀光剑影中才能成就自我。潘多拉盒子为他而开,又被他所合。他在枪火中被放逐,又在放逐后重操枪火。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杜琪峰电影。他是一个斗士。  相似文献   

13.
二 土地租佃文书雍正(1件)立承佃字人张观袍,今因要得田土耕作,自情托中前去说谕,即在玉山坊亲 黄圣祈边佃田田一段,坐落南吉汲溪土名铁炉州,四年供大苗陆担乡,自佃之后,仍佃人耕作,递冬苗谷一顿交秤,不敢少欠,如有欠者,前田仍田主另佃召耕,前苗亦仍呈,且佃人不敢异说.至于田内不敢抛荒丘角及卖弄界至等情,恐口无凭,立承佃付照雍正拾壹年癸丑贰月 日立承佃字人张观袍 押说谕中亲 张公礼 押佃字 代字人 詹良电 押乾隆(4件)1今荷当到江旌坊名下荷出皮骨早田壹段,坐落同由土名长埂曲水圳,所有四至在田主契明白,前去耕作,  相似文献   

14.
清代雍、乾时期河西屯田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和农业条件的优越,自西汉建郡县以来,差不多历代都在这里实行过屯田。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又一度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屯田。本文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原始档案材料及其他有关记载,对清代河西屯田的背景、规模、方法、特点等作些探讨,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15.
《时代经贸》2009,(8):56-60
同仁堂始创于清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至今已有340年历史。自清雍正元年,同仁堂便独家供奉御药188年,确立了同仁堂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翘楚地位。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同仁堂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天,同仁堂已从创立初期的一问药室发展成为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10大公司、研究院和中医医院,  相似文献   

16.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雍正、乾隆年间,以胡焯猷为首的汀州籍客家移民在淡水河流域开展垦殖活动。现存于世的文书档案显示,他们面对"边疆社会"的潜在风险采取了有效的生存策略,主要依靠从原籍带来合股经营等方式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应对垦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他们超越族群、地域、血缘的限制,与其他社会群体产生多元的文化互动,共同构建如书院、庙宇、家族等经济—文化共同体,形成了社会合成机制,在不同的历史情势中转化出不同的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18.
西湖行宫初创于康熙,兴盛于乾隆,是清帝南巡线路上一座重要的也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行宫。西湖行宫后苑园林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高超水平,是清代皇家行宫园林的重要例证。以西湖行宫园林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变迁脉络,论证西湖行宫的初创时间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利用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对行宫园林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雍正时期浙江总督李卫的圣因寺山园开发奠定了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八景”的基础,总结西湖行宫的园林特色表现在因山构园、院落结构与八景题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宜兴梅花名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杰 《江南论坛》2008,(11):58-60
江苏省宜兴市,汉时称阳羡,六朝至隋称义兴,属昆陵郡,宋改名宜兴,清雍正时分为宜兴、荆溪二县,民国间又合为宜兴县。宜兴地处江苏省南部,与浙江长兴、安徽广德接壤。唐以来宜兴属常州府,近年改属无锡市。境内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形,东濒太湖,溪流湖泊纵横,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水量充沛,比较适宜梅树的生长,在古代梅花的种植上占有一席之地,产生了一些观赏栽培的名胜风景,其中最为著名的颐山陆希声的梅花坞与县南的石亭古梅。  相似文献   

20.
《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多侧面的人物,他意志坚定、精神充沛、充满激情,他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他人物特征中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使他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艾玛是《包法利夫人》中那个为爱情而活,为爱情而迷失方向,为爱情而放荡堕落,最后为爱情而选择死亡的女主人公。分析了于连的形象特征和艾玛的爱情悲剧,对他们各自爱情悲剧作了更进一步的探究,阐释了谁是真正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