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黎 《活力》200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中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相似文献   

2.
论违约的惩罚性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这一规定,发展了民法通则的赔偿原则,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核心条款.它的制定,是防治假冒商品、欺诈服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这也就是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的“加倍赔偿”的法律依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经营者能承担加倍赔偿的责任呢?这  相似文献   

5.
何为欺诈消费者行为最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并实施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的下列行为为欺诈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法取得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价款1倍的增加赔偿: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二、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当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要求经营者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一倍的赔偿。受到商家欺诈,大家都知道可以索赔,但是,很多消费者忽略了另外的一些可作消费索赔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处理消费纠纷时,不少人往往怕麻烦,采取息事宁人的方法,只要商家退钱就算“了事”。实际上,当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完全可以要求经营者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一倍的赔偿,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权利。我国法律对于商品的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对消费者采取欺诈性经营行为,所规定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赔偿责任。所谓“惩  相似文献   

8.
维权通道     
一位消费者在举行库存商品优惠销售的商店购买了一件98元的衬衫,但她在另一家商店发现一模一样的衬衫只卖89元。当她返回商店要求退货时,店主说,这是处理商品,一概不退货。法律界人士认为,这种情况属于价格欺诈行为。对于消费者的损失赔偿,可以按《消法》规定的“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执行。(《质量时报》) 消费者余某在某商场购买了一台电热水器,不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消费者,当您遇到短斤少两,或者买了一件假货时,除了退货之外,您是否会索要一倍赔款?您的回答多半是否定的。求退不求赔,可能是当前消费者维权过程中存在的最大误区。各地提供的资料表明,在众多维权投诉中,期望通过“退一赔一”途径解决问题的微乎其微。“退一赔一”是我国首次在民事损害赔偿范围中实行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消费者,当您遇到短斤少两,或者买了一件假货时,除了退货之外,您是否会索要一倍赔款?您的回答多半是否定的。求退不求赔,可能是当前消费者维权过程中存在的最大误区。据各地消协机构提供的资料表明,消费者期望通过“退一赔一”途径解决问题的是微乎其微。“退一赔一”是我国首次在民事损害赔偿范围中实行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消法》的具体条款…  相似文献   

11.
案例:小兰不久前在一公用电话亭打了一次不到2分钟的市内联通电话,机主要收2元通话费,但实际收费应与市话公用电话收费相同,即3分钟内收费0.4元。小兰主动跟机主商量,但机主不听解释,还是强行收了他1.5元。作为消费者的小兰看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遂到消协投诉。经调解,机主将收取话费的两倍共3元退还给小兰。维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  相似文献   

12.
《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赔偿责任方式有两种,一是一般的损害赔偿,即补偿性的损害赔偿;二是惩罚性损害赔偿。但在多数的合同赔偿责任中,适用的是补偿性的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通常只有在商品欺诈和服务欺诈中才可以适用,合同法第113条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实践中,虽然立法承认对一般违约也可约定惩罚性赔偿金,但不可以任意扩大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工商局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可要求双倍赔偿:  相似文献   

14.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作为消费者可以向商家双倍索赔。这一常识已为大多数人所熟知。那么,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情况可以要求商家双倍赔偿呢?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也可以双倍索...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深入宣传,消费者在消费领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我们也看到,在处理一些消费纠纷时,还有不少消费者因为怕麻烦,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方法,只要商家退钱就算了事。其实,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当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完全可以要求经营者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一倍的赔偿。更有的消费者由于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一些条款学得不深,理解得不够,从而使自己应有的权益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侵害。有这样一个事实,消费者李先生在一家商厦购买了一台照像机,按商家的规定,消费满30…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欺诈消费者行为本刊记者丁卯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国家有关部门列举出如下欺诈消费者行为,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  相似文献   

17.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第一条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的欺诈消费者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  相似文献   

18.
国家工商局根据《消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并于1996年3月15日颁布实施了《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在这个《办法》中,确认了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十三种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这是我国立法上首次以成文的形式对欺诈消费者行为作出的规章规定,对防范和认定欺诈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是,从现行的我国有关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规则来看,笔者认为原则性比较强,可操作性欠缺。如笔者亲自处理一起消费者投诉就遇到了法律的“盲区”:一消费者在大连某…  相似文献   

19.
中消协公布上半年受理投诉情况指出,当前在某些领域,经营者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仍然大量存在,而消费者的事后维权却困难重重。中消协投诉与法律事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上半年投诉情况看,《消法》实施虽然已近10年,但在一些领域,经营者欺诈消费者行为仍大量存在。近几年,由于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造成消费者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数量和金额都不断上升,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上半年分别上升28.8%和31.6%,为5613件和692万元。经营者利用合同欺诈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日益突出,今年上半年营销合同的投诉上升54.8%,上升幅度较大的商品和服务是移动电话、咨…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本刊1996年第6期刊登《消费者疑假买假胜诉经营者知假卖假价诉》一文,读者来信颇感兴趣。今将《南方日报》上登载的《民法专家以身“试”法》一文刊登于此,读者可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在京城激起波澜。人们特别关注它,不仅因此案判决疑假买假打假的消费者获得增加赔偿,这在全国是第一例;还因这位消费者─—何山,本是民法专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起草人之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