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服装业是温州的支柱产业之一。温州“中国鞋都”尘埃落定后,继续叫响“穿在温州”,打造温州“服装名城”和“华服生产基地”已成为700万温州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各大企业不断亮出自己的法宝利器。  相似文献   

2.
服装业是温州的支柱产业之一。温州“中国鞋都”尘埃落定后,继续叫响“穿在温州”,打造温州“服装名城”和“华服生产基地”已成为700万温州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各大企业不断亮出自己的法宝利器。  相似文献   

3.
<正>一、温州服装企业概况服装是温州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这几年的发展很快,特别是温州服装品牌建设也取得很大的成功,45个品牌达到国家质量最高等级标准。 2003年,温州的服装企业“报喜鸟”、“法派”、“庄吉”、“美特斯·邦威”分别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庄吉”和“报喜鸟”也同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温州的服装企业已经经历了以数量型为主、数量型与质量型相结合的发展阶段,现在必须把“抓质量”提升到  相似文献   

4.
温州人生意做到联合国,他们远涉重洋,进军华盛顿,从美国人眼皮底下抢走生意,堪称世界一绝。  1983年春节,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给家里打电话:“美国警察要换服装,34万人,需要68万个标章,每人两套就是130多万。你们可不可以做?”两个温州个体户心急火燎地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的头头阐述意向。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标章,两个温州人不急不慢地说:“中国有句古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人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两位警察来到温州,在温州工厂中,温州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钟的过程。几…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中国,温州人被公认为最会做生意的人.温州人涉足的地方,几乎就是财富神话演绎的地方.在温州,几乎是家家户户有工厂,家家户户有洋房,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企业家,很多家庭企业资产发展到了数千万元之多.  相似文献   

6.
温州服装商会成立于1994年3月25日,最初由11家服装企业的老板发起。商会成立前一年,温州服装业总产值不到20亿元,到2003年,全市服装行业销售产值352亿元,年产值超过亿元的服装企业约20家,有服装企业2500余家,从业人员约40万,在全国服装业双百强中占10席,在中国民企500强中占7席,拥有国家优质产品44个,形成了一批国家级服装名牌群——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枚)、中国名牌(5枚)、浙江省著名商标(20枚)、浙江省名牌(16枚)、温州市知名商标(28枚)、温州市名牌(23枚)。温州服装行业产品结构日趋齐全,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响亮,呈现出行业规模大、生产设备好、产品档次高、经营方式佳、发展势头强等五大优势,已发展成为温州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服装商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论如何,周成建的财富增长版本在温州或浙江都是异类。作为一位从温州走出来的服装老板",不走寻常路"成了其标签——旗下公司的扩张路径和A股上市等行为都有别于大多数的温州企业——他们总是安于传统产业并讳言上市。  相似文献   

8.
温州人在经济领域"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是不争的事实。在温州,主流人群都有这样的竞争意识。可温州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突然某一天就成了"楼市的主角"、媒体"秀场的道具"。充裕的民间资本寻找投资出路温州人善于投资,善于"流通资本",同时也善于"流通人脉"。据《浙商》杂志的统计,在  相似文献   

9.
温神秘的温州人□詹国枢张小国州人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些什么特征?为什么在交通并不发达、资源并不丰富甚至还很贫瘠的那么一小块地方 ,会生长繁衍着这么一群人 ,把一个本不起眼的温州建设得那么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这的确是一个谜。我们来到温州 ,试图揭开谜底。温州怪事多 ,外地人觉得稀奇 ,本地人不以为怪。透过桩桩怪事 ,是否折射出温州人的某种品质呢?来到温州 ,尚未深入采访 ,先睹怪事若干。怪事一 :店铺遍地开温州店铺之多 ,可谓多如牛毛。大街小巷密密麻麻自不必说 ,你到居民区或机关宿舍 ,凡是大楼底层 ,竟然全是店铺…  相似文献   

10.
关于温州的话题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温州人--"中国的犹太人",天生会做生意,无处不在,无事不干,在全中国和全世界闯荡。这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奇特现象。温州人是经济动物?温州人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温州人是……?人民日报主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温州人的一分  相似文献   

11.
温州服装业历史悠久,企业众多,发展基础良好.到目前为止,服装企业已发展到2500多家,2000年年产值超过233亿元,其中年产5万套西服的企业就有200家,4家企业进入全国服装企业"双百强"行列.温州服装业成为区域支柱产业之一.为此,温州市政府提出了"穿在温州"的口号,立志要做中国的服装名城.  相似文献   

12.
杨志琼 《经营者》2003,(1):8-11
<正> 温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人们对温州人有这样的评价:温州人非常有钱,老板遍地;温州人吃苦耐劳,有韧性,赚几分钱的事也愿意去做;温州人善于行动,肯动脑筋,有敏锐的商业感悟力…… 80年代中期,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中国市场处于强烈的需求状态,温州人凭着敏锐的商业感悟力,以价格低廉的小五金产品、低压电器产品、服装、皮鞋……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狂购的热潮,轻易地赚取了第一笔资本。1987年8月,杭州武林门广场一把冲天大火怒烧温州劣质皮鞋,让温州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从此,温州人造假的“恶名”扬名天下,至今让人不忘。过去的事情不提也罢,只是偶尔揭开历史的伤疤,总会  相似文献   

13.
张宁  史小兵 《中国企业家》2010,(15):100-102
从最初的贸易,到后来的制造,再到更加重视品牌和价值创造,温州商人大多崛起草莽、一步步实现升级,而张向东一开始就是高举高打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温州曾一度与假冒伪劣产品划等号,1995年,全国服装行业百强评比,有上万家成员的温州服装业竟然无一上榜。温州服装界开始反思,很多服装界的有识之士再也坐不住了,开始寻找出路。正是这一共同的目标让时任温州服装商会副会长的陈敏和温州庄吉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郑元忠走到了一起。随后,他俩又邀请时任浙江精益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吴邦东加盟。他们三个人后来被称为“庄吉铁三角”。庄吉集团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当时温州许多企业不敢亮明产地,庄吉集团从成立那天起,就确立了为温州服装正名的经营理念。所…  相似文献   

15.
走在许多城市的街头,你在不经意间总能看到"温州发廊"这样的店面。不知不觉间,温州发廊已开遍了全国许多大中城市。我们在熟视无睹之后,应该反思,社会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温州发廊"现象在向我们诠释些什么? 20年前的温州没有富人,都是穷人。20年后的今天,温州人的富有国人皆知,温州人强烈的经商意识与精明的经营头脑让许多中国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曾经闭塞、落后、贫困的温州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才智涌向全国,走出国门,在国人还未来得及"觉醒"时,用10多亿人乃至更大的市场,用2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服装产业的资本原始积累,并不失时机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换代为劳动最大密集型、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实施"穿在温州"战略中,温州服装业着力于行业做大、企业做强、产品做优,使温州成为国内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应对WTO,温州服装业将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7.
从“温州制造”说起 说到“中国制造”,我们不能不说“温州制造”。 迅速崛起的温州,真让我们有点儿眼花缭乱:生产了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 水彩笔。温州的低压电器、五金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陶瓷制品在国内也都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温州制造”的崛起就是“中国制造”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2008年,温州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相似文献   

18.
温州人喜欢不断地创造奇迹!当他们在电气、服装、皮鞋等行业高举中国民族制造业领先的旗帜时,一个以电子商务为平台而迅速崛起的行业网站又用另一种角度诠释了温州商人的非凡智慧与高瞻远瞩!这就是温州新经济时代涌现出来的电子商务行业巨头--百方实业.  相似文献   

19.
无论如何,周成建的财富增长版本在温州或浙江都是异类。作为一位从温州走出来的服装老板,“不走寻常路”成了其标签——旗下公司的扩张路径和A股上市等行为都有别于大多数的温州企业——他们总是安于传统产业并讳言上市。2008年8月28目,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按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周氏父女身家一日内飙升至161.4亿元。不走寻常路的周成建,  相似文献   

20.
温州人善做生意是有名的,温州人的富有也是闻名的。温州市连同所辖6县(市),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一人经商办企业,老板的80%以上拥有百万元资产,千万元富翁超过30万,亿元以上的富豪也不少。各地撒开“老乡网”温州老板无论到哪里创业,都能很快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凭的是极强的亲和力和适应力。如南京方圆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州老板李方源去年移师南京,他充分展示了温州老板经商的“套路”:先是摸清一大批在宁经商的温州人下落,然后挨门逐户地拜托他们为自己承揽一点业务,拉开了一张几百户的“老乡网。”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