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湿地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符的生态系统。它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而且在蓄水防洪,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2.
于2001年6月5日正式启动的“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iumEcosystemAss-essment,编写为MA)是一项利用已有的生态学知识为资源环境决策服务,从而改善生态系统管理状况的全球性国际合作计划。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文章了洞庭湖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并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估,提出了洞庭湖湿地整治开发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仙山湖湿地公园位于长兴县泗安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占地面积2269.2公顷,是浙北最大的湿地,也是长三角地区人工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之一。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对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自2006年成为省级湿地公园,2015年成为国家湿地公园以来,仙山湖湿地公园先后获得了国家4A级景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生态旅游区、浙江省林业观光园、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和湖州市十大旅游品牌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2月2日,是第12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世界湿地公约委员会确定这一主题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拉姆萨尔湿地公约,了解保持湿地的健康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旨在强调机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密不可分,同时强调建立针对湿地健康和人类健康的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浙江林业》2008,(11):23-23
近日,在江苏省姜堰市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举办的“保护湿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一致呼吁: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远超我们的想象,全社会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加强湿地保护,尤其是类似长江湿地网络等流域性的湿地保护网络,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以应对和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6.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位于湖北西北端,坐落于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上,西与重庆、陕西接壤,北与十堰市为邻,东与恩施巴东县相连,素有“一脚踏三省六县”之说。大九湖湿地平均海拔1730m,被神农架群山所环绕,形成了独特的高山盆地。构成别具一格的盆地与山岳相间的自然景观,天然森林植被与湿地沼泽植被交相辉映的迷人画卷。神农架大九湖是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独特的湿地结构让大九湖湿地比其它湿地更具多样性,金丝猴、白鹳、金雕等珍稀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以珙桐、鹅掌楸等为代表的孑遗植物在这里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得到庇护。2013年大九湖湿地被《湿地公约》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大九湖是名符其实的方舟湿地。  相似文献   

7.
优良的湿地生态系统日益为人们所需要,贵州省湿地资源丰富,在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下,坚持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构建湿地产业实现湿地生态、社会、经济等价值的最大化和再循环,但湿地产业价值在实际转换发展中仍存在产业价值双刃剑、联结弱、同质化等问题,进而提出平衡“护”与“用”、联结湿地产业、构建差异化路径等方式促进湿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障湿地产业的嵌套融合,实现湿地生态与产业价值的绿色、有效变现。  相似文献   

8.
吉林西部地区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破坏了生态系统,致使土地“三化”加剧、地下水开采过量、湿地泡沼萎缩、防护林体系欠缺、资源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繁,不仅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也阻碍了其他周边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恢复和重建草地生态系统、加强水利保障工程、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和调整区域布局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湿地之韵     
《林业经济》2013,(20):3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多种物质产品,而且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生物资源丰富,虽然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8.6%,却蕴藏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  相似文献   

10.
黄河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类型,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由世界渔业中心(The Word Fish Center)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同组成的“中国黄河流域湿地水生生物资源价值评估”项目考察组于2008年7~11月先后四次对三门峡湿地经济、农民生计和生物资源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活动,发现黄河湿地的多种功能和综合利用价值尚未被管理部门和广大群众所充分认识,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威胁,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为研究区域,开展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技术研究,通过构建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核算体系,应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替代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技术方法,探索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体系构建,并试算了鄂托克前旗2015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15.94亿元,相关研究成果为该地区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浙江林业》2011,(2):48-48,F0003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1971年2月2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相似文献   

13.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强调“湿地贵在原生态”。2022年是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的第一年,中国湿地保护工作进入法治化的发展新阶段。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随着湿地保护建设的不断深化,全省在制度建设、保护体系、宣教合作、科技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得益于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一些地区更适宜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可以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湿地在环境美化、气候调节、水源净化等方面的作用。湿地公园项目为大型项目,在开展施工建设时可能会造成周边环境破坏,因此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是湿地公园项目建设中的重点工作。以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为例,详细探析了项目实施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5.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环境条件,在土壤浸泡于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因具有巨大的水文和物质循环功能,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拦蓄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保护问题也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开展生态旅游前景广阔。本文从分析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开发模式,并对合理开发湿地旅游资源提出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唐琼  陈琳 《浙江林业》2023,(2):34-35
<正>西溪湿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历经汉晋发现、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的历史变迁,千百年来在人类渔耕经济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以鱼塘为主,并由部分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为“三西”,是中国首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获得了“国家5A级景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等荣誉。  相似文献   

18.
湿地及其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们誉为“自然之肾”。景宁畲族自治县境内多高山,群山环抱中有不少高山湿地独具特色。其中以懵懂洋(又名望东洋)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已成为国际湿地学前沿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森林湿地是一个从沼泽到森林的演替阶段,是非常敏感的生态区域,是一种复杂的群落交错带,具有脆弱性、过渡性和结构、功能独特性等特点,极易受到干扰破坏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开展交错区研究,探究其内在发生发展的规律,防治森林沼泽化和恢复利用沼泽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整理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提出深入开展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研究,不仅对东北林区湿地资源管理及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丰富与完善我国退化森林湿地恢复理论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20.
李峰  喻龙  郝彦菊 《渔政》2008,(2):35-36
湿地由于参与水文循环和化学循环以及接受自然和人为的废水排泄的特殊功能,被人们誉为“自然之肾”,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滨海湿地是海陆间的一种过渡区域,也是海洋作用、大气过程、生物作用、地质过程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最活跃的耦合带,兼有独特而显著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双重性,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