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宏 《理论观察》2007,(4):179-180
信用话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如此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或报告中经常用整段文字对信用体系的建设进行表述,各级政府部门都在讨论信用体系的建设,打造各种各样的“信用工程”;大量社会资金涌入与信用有关的各个服务领域;各种媒体每天关于“信用”及信用体系建设的报道不下数十篇。这充分说明,信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义主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解决信用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是,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大搞“信用建设”的过程中,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信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证券市场信用机制的建立,是抑制投机、规范市场、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保证。从市场主体证券交易所信用机制看,经纪人信用管理、股票交易操作规范、抵押放款证券化、信用交易等方面举措激活证券信用机制;从非市场因素分析,股票商业公会、征信所、中国股票推进会、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参与,在会计制度近代化、经纪人对保及债券信用调查等方面促进了证券市场信用机制的完善。在政府对证券市场信用机制建设不完善的背景下,来自于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看不见的手"与社会信用机构参与弥补了这一制度缺陷,中国近代证券市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信用机制对当代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信用之重     
在中国,如果你说某某人没有信用,他也许会火冒三丈。因为按照中国人的理解,没有信用往往被看作是缺乏诚实的表现。这里我们说中国人对信用记录的陌生,丝毫没有怀疑国人诚实性的含义。大多数国人不愿借贷,其实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信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证券市场信用机制的建立,是抑制投机、规范市场、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保证。从市场主体证券交易所信用机制看,经纪人信用管理、股票交易操作规范、抵押放款证券化、信用交易等方面举措激活证券信用机制;从非市场因素分析,股票商业公会、征信所、中国股票推进会、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参与,在会计制度近代化、经纪人对保及债券信用调查等方面促进了证券市场信用机制的完善。在政府对证券市场信用机制建设不完善的背景下,来自于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看不见的手与社会信用机构参与弥补了这一制度缺陷,中国近代证券市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信用机制对当代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各类问题,其根源都可以归结为信用问题。本文的方法论特色在于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在分析信用的经济内涵时,进行均衡和非均衡两方面的分析,并指出信用的制度性特征。关于信用秩序的分析部分,本文从自组织经济理论出发,分析三种理性基础上的三种信用秩序,并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信用秩序的基本规律在于提升系统理性。  相似文献   

6.
信用衍生工具在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对商业银行意义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信用互换、信用期权和信用关税票据等几种目前市场上最常见信用衍生工具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对信用衍生工具在中国可能的应用及具体措施设计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所谓信用 ,是指经济活动对象的履约能力和意愿。信誉就是金钱 ,善于付钱的人才是别人口袋的主人。经济发展与信用基础的优劣关系极大。从某种意义上讲 ,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信用经济。疑云层层的中国人如果有人问中国人的信用如何?可以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有人说 :中国是礼仪之邦 ,信用为本。中国人的言行受着“言必信 ,行必果”、“言无而信 ,行之不远”等古训的约束 ,因此是守信的。但是 ,也有人说 :中国人没有信用 ,当代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信用危机。中信国际研究所的安志达先生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在俄罗斯作生意的倒…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信用形式相继出现。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信用秩序混乱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对我国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我国新的信用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用体系包括商品流中的信用体系、资金流中的信用体系、政府的信用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三个基本序列,以及信用文化、信用法律体系两个基本的信用运行规则和安全保证。以此对我国信用体系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战略性构想。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然而,在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的相对匮乏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信用记录不全,信用查询不便,使得中国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一个基础平台。由于信用尚未充分体现价值,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困扰企业发展的症结。中国加入WTO后,信用体系逐步得到发展,更多的中国企业呼唤信用环境的建立及其自身信用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李志俭 《发展》2002,(8):31-31
一直以来,“信用”问题既是国人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着企业的难点。我们就“信用”采访中国市场信用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信用管理专家蒲小雷先生的文章,明确了“信用”的经济概念,企业存在的信用危机,以及企业如何加强信用管理问题。记者:最近“信用”这个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很高,您能讲一讲什么是信用?蒲小雷:西方“信用”(CREDIT)这个词是纯经济学概念。它表示价值交换的滞后产生的活动,信用主要体现为商业领域和个人流通领域的赊销行为。我国对信用的理解要广泛得多,除了经济概念,更多地加入了社会学概念,表示道德…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运行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是信用体系,信用体系又是经济交往的重要保证。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世界上对信用及信用评级的重视,评级机构作用的增强都反映了信用的重要性。政府信用、国家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中介机构信用以及个人信用是经济得以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保险信用缺失的现状 保险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保险经营活动中,以最大诚信原则为基础,在法律的框架和市场经济的原则之下,体现职业道德,保证保险合同得以履行的一种行为规范.保险信用体系是指通过法律调整、制度建设、道德规范和社会监督等手段对保险监管者信用、保险主体信用及业外信用在保险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而形成的保险信用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信用关系的形成和深化过程。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然而,我国近年来信用缺失的现象愈演便愈烈,已严重损害到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对信用方面的研究远不如对法制的研究。本文对信用缺失的危害和原因进行探讨,并从宏观与微观、德治与法制等方面提出措施来改善目前信用状况。  相似文献   

15.
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是人类文明的果实,体现了最根本的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体现了市场经济必备的道德理念和法律意识,体现了整个社会交往的基础。良好信誉是宝贵的无形财富,甚至比有形资产更为珍贵。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将无以立足。信用也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就像经济学家陈淮说的,信用是一种资源,12亿中国人的信用相加应该是个天文数字的资源。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取决于这种资源的利用。现代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为轴心运转的,而金融活  相似文献   

16.
品牌信用及其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军 《山东经济》2006,22(4):55-58
在选择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品牌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在其本质上是一种信用。本文在传统信用概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品牌信用的概念,在从顾客和企业两个角度对品牌信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中的需求—供给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品牌信用进行经济学分析,同时提出加强品牌信用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美国信用体系简介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信用体系具备了较为充分的内涵,既有比较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也有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企业主体,还有对信用产品有强烈需求的信用产品使用者.  相似文献   

18.
《东方经济》2004,(9):72-74
对于信用信息的披露,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在不断努力探索中。常见的信用信息披露形式有:试行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对信用良好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通过红盾信息网站、新闻媒介、提供查询等方式进行公示;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创建活动;银行系统可以通过银行信贷咨询系统了解信贷企业的信用状况;信用中介利用报纸、报刊、电视等媒体公布自己的信用评级结果。但在实践中,笔认为社会信用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严重失常主要表现在信用体系发育不良和信用无序化 ,分析信用失常的原因离不开历史原因、体制环境、经济主体的逐利本性和现阶段传统经济伦理的沦陷 ,并应根据这几方面进行社会信用重整。  相似文献   

20.
商品交易初期是以"钱货两清"的方式进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赊销取代。文章基于商业信用融资方式是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的背景下,主要从商业信用融资的理论综述、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账款的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优化商业信用融资成本的对策这三个方面着手,针对各企业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融资成本高昂的问题,进行商业信用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