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雪 《商》2013,(13):80-80
"粉丝"是英语单词"fans"的谐音,在中国俗称追星族,即崇拜某些明星的一些人或群体。他们多数是年轻人,有着时尚流行的心态,现在大概是因为超女们的出现追星族有了另外一种称号,那就是粉丝,"fan"是"运动、电影等的爱好者"的意思。所以,"film fan"是"影迷"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迷"或者"××追星族"一类意思"粉丝"本文从粉丝行为入手,分析他们的行为对特定商品供求的影响,以明星现象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粉丝现象的网络外部性与粉丝市场存在的巨大的可以挖掘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娱乐业发展火爆,尤其是伴随着互动交流手段方式的不断更新升级,使越来越多粉丝群体的身份由最初的普通观众完成了到深度参与者的转变。而如今,粉丝的众多行为已经具备了经济属性,也就是所谓的粉丝经济。同时,粉丝群体关注的对象,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由娱乐业扩展到了体育、文化、科技、互联网等多个领域,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使粉丝经济越发引人关注。本文就从粉丝经济的定义理解出发,简要归纳粉丝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及讨论它的“喜”与“忧”,并就更好促进粉丝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7,(3)
针对品牌的粉丝群体、敬畏感、神圣化的新现象和相关研究正在成为品牌研究学者关注的前沿课题,然而已有文献并未揭示忠实粉丝与其热衷的对象品牌之间的关系性质和特征。以苹果品牌的忠实粉丝为研究对象,论文遵循消费者文化理论范式,首先通过网络志收集网络社群中的网帖作为质性数据,然后采用崇拜性维度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对品牌崇拜的概念进行了探索和界定,并构建了其三维度模型,包括品牌信念、品牌崇敬感和品牌热诚。论文发现忠实粉丝与其所热衷的对象品牌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世俗情感依恋关系,开始向精神层面上升并具有了崇拜性特征,是对消费者品牌关系理论的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刘佳 《中国报业》2021,(6):18-19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粉丝社群也展示出新的特征.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关系突破了最初的模式,由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互动.借助网络社交平台,粉丝开始进入偶像的生活甚至推动偶像成长,并对个人乃至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互联网语境下粉丝社群进行研究,以期展现其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技术更新迭代周期的缩短,使得人们的社会实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虚拟交往逐渐成为主流模式,在此环境下也催生出了CP粉丝群体.本文以真人选秀节目《青春有你2》为例,分析CP文化下粉丝文化活动的方式,探究CP文化中粉丝的情感需求以及消费主义文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思琦 《商展经济》2023,(14):57-5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偶像文化的兴起,粉丝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从偶像明星扩展到IP、品牌等领域。粉丝经济虽对消费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逐渐显露出许多弊端。本文将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梳理了粉丝经济的社会及研究发展现状,探究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忽视产品质量、过度营销导致粉丝黏性低和错误引导消费观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促进粉丝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大众媒体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众多新兴经济中的一员——粉丝经济,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毫无疑问,粉丝经济拥有十分广阔的未来,然而,作为粉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粉丝群体在粉丝经济中并不总是扮演着正面角色。本文将以近期某事件为例,通过对各个涉事群体进行逐一分析的方式,探讨粉丝群体对粉丝经济的阻碍作用,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劲  王博通 《中国市场》2014,(34):15-17
2013年5月,华为在郑州成立全球首家花粉俱乐部,正式启动"粉丝营销"战略。本文对粉丝营销的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基于华为花粉俱乐部的立场,对华为粉丝营销中暴露的制度性缺陷进行了批评、反思与建言。对于企业如何洞悉消费者行为,得当处理与粉丝间的微妙关系,审慎且灵活的利用粉丝营销实现品牌战略,乃至企业长远文化的养成,本文均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2018年偶像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情况的出现,"偶像"逐渐成为了一个符号,而《偶像练习生》的成功以及节目里的部分练习生走红都令外界再一次注意到了粉丝经济的潜力和其背后的能量,"粉丝经济"以及其隐藏的巨大的能量也随着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共生关系也再一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粉丝经济与偶像符号化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是否与消费升级有关,本文将通过2018年最具有话题性和讨论度的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以及所谓"一夜成名"的偶像"蔡徐坤"及其粉丝"IKUN"为例,来分析和研究粉丝经济与消费升级的关系及其关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呈现新态势,作为国内第一家用互联网思维成功运作粉丝经济的企业,小米在研究粉丝经济运作模式上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对小米的案例研究,从品牌社群营销的角度来分析及总结小米公司的成功经验,提出"产品聚合用户,社区平台沉淀粉丝,营销互动助推发展"的具有示范作用的粉丝经济运作模式,以期为企业重新构建与用户关系时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陈静 《商场现代化》2012,(26):209-210
迷现象和追星行为,在上个世纪中开始进人欧美传播学界研究范畴,粉丝对明星又爱又恨的情结,被认为是受众研究中最复杂的一部分。本文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探讨女性的粉丝小说阅读行为的动机以及其阅读行为与明星认同感程度变化的关系。作者提出粉丝小说在粉丝明星认同感的三个变化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及影响,并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本文对粉丝所形成的文化消费模式进行了补充,有助于理解粉丝制造意义、认同和社群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力。它覆盖了我们生活、学习的诸多领域。互联网时代追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因而催生了数量可观的粉丝群体,而从中又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粉丝经济。粉丝经济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社交媒体平台成为粉丝经济的主要载体。粉丝经济开始占据时代主流,真正意义上实现利用粉丝变现。借助粉丝经济可促使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认同感得到相应的增加,继而便可逐步转化为企业的经济利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自媒体行业的从业门槛也越来越低,数量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也催生出多种新型经济模式,“粉丝经济”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在互联网环境下诞生的新兴经济模式,“粉丝经济”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多元化发展的新型经济,除最初的明星效应激发出的购买力外,还衍生出诸如追捧IP、品牌粉丝、社群集结等多种形式的消费模式,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粉丝群体,未来“粉丝经济”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针对“粉丝经济”的相关概念和特点进行系统阐述,并对“粉丝经济”视角下的企业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市场营销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脱贫攻坚阶段,中央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粉丝组织作为一支快速成长起来的社会组织,正在强势介入公益领域并成为强有力的新生力量。从粉丝公益和政府精准扶贫两个角度出发,说明粉丝公益所具备的特点能够为参与精准扶贫提供客观基础;并借助对红原县的调查,说明贫困地区的扶贫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对粉丝参与扶贫的支持力也为粉丝公益参与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从而阐明两者实现对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知识付费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同时,这也与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文章分析了在强大的互联网背景下付费知识的产生,与网红、粉丝的关系,对某些行业的影响,以及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陈琦 《北方经贸》2022,(11):47-50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与资源的快速传播与共享,使得粉丝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播与发展,催生了粉丝经济这一新的商业运营模式。文章聚焦于互联网时代下粉丝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与新模式,研究发展粉丝经济给予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回馈与负面影响,探究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从顶层设计、社交平台、艺人自身及其团队等多方入手,提出加强治理监管,引导粉丝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物质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精神需求的增加,偶像练习生等造星类娱乐节目层出不穷,不仅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体现了粉丝经济效应的不断扩大。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是一种通过提升用户黏性并以口碑营销形式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商业运作模式。本文研究了粉丝经济的定义、起源、典型案例,并探究了其中蕴含的社会经济学原理,旨在分析当前的粉丝经济模式及其不足之处,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新媒体应用更加广泛,流量规模呈指数型增长,以上皆为粉丝经济的崛起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同时粉丝经济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本文结合不同模式下粉丝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对电子商务大环境下的粉丝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其在发展过程的优势和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文娱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伴随流量明星的崛起,“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模式应运而生,“粉丝经济”原本是娱乐公司使用的一类以流量明星带动,粉丝付费的营销战略。辩证来看,这一营销战略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不可取之处,因此文章通过分析“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战略模式带来的娱记资本公司增收和增加造型力度等正面影响和产品缺陷明显以及产品周期短等负面问题,并且对负面问题从缺乏引导、平台不完善、公司资本逐利等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同时针对负面影响,提出了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意识,完善平台建立、引导粉丝等建议,以期望“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战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正向的影响,促进我国娱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粉丝营销的概念频繁地出现在市场以及学术界,很多活跃的互联网公司依靠粉丝营销打开市场或维系消费者,小米公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笔者以个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粉丝营销研究的整理总结,提出了小米公司用户级别及聚合、沟通渠道、多元化互动粉丝营销模型,在对小米公司的粉丝营销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注重产品创新,提升品牌价值,主动加强与粉丝的沟通,重视物流配送问题,开发和管理手机网络游戏,增加发展空间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