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所谓“三大经济圈”——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地区后,谁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西部的成渝地区、中部以武汉为中心的“大武汉都市圈”近期都不约而同地有了争夺第四极的想法。近来,东北老工业基地裹携政策之威力提出要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成渝地区也不甘落后地要通过区域协作与东北老工业基地角力,而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华中地区  相似文献   

2.
论广西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于其他地区,其经济发展战略亟待改进。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应建立区域增长极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即将区域经济发展融入到一个开放式的区域中,以港口群为重点,以能源和资源产业为主导,以临海产业为突破来构建“钦防北经济增长极”产业结构,选择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多边共赢、效能显著的合作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是人力资源发展的两大趋势。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进而抑制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则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并可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来“对冲”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采用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系统GMM模型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就业增长,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有利于就业增长,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可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产生“对冲效应”;从区域异质性来看,该“对冲效应”在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较强,表现为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趋于加深的背景下,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人力资本水平的持续提升来优化和提高劳动力供给结构和质量,进而弱化和抵消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府行为与蒙晋陕豫交界地带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行政区经济”的背景下,省区交界地带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省区交界地带的“交易成本”过高。本文在对蒙晋陕豫交界地带区城经济合作的现状、模式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降低省区交界地带的“交易成本”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本体化特征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两极化方向,即世界经济发展一方面在趋同,另一方面在趋异。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这种趋势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双重的,即一方面为西部地区直接获得和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发挥“后发优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追赶目标带来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使西部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西部地区的基本对策应该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稳妥地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西部开发的政策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的短缺是西部资本、技术、企业家形成的制约,也是东部要素“西进”的瓶颈。西部开发需要充足的制度供给,更需要充分的制度创新权力。单纯依赖市场机制不能在预定期限内实现经济增长的“区域梯度推进”,政策援助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要素。政策援助应突破以往直接投资的单一渠道,从制度供给、体制变革、政府建设、金融创新等出发,为私人资本的进入扫除障碍,从根本上解决西部经济进步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基于全国30个省份2000年~ 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括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5个方面的综合指标体系,测度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并实证研究资源禀赋和制度质量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差的格局;资源禀赋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具有“双刃剑”效用,且制度质量是影响其双面效用的关键因素.即当制度“高效”时,资源禀赋的投入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高;当制度“低效”时,资源禀赋的投入则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阻碍.  相似文献   

8.
对OECD31个国家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经济周期微波化是所有经济发展、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的国家的普遍趋势,其内在原因在于“市场成长”。将市场成长定义为“市场机制不断成熟,信息不对称的幅度不断减小”,可以很好地解释转轨国家经济周期的高位收敛趋势和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微波化趋势。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市场成长”,应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作为衡量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准;同时,应坚持和加快市场化改革,以加快实现我国经济高位收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等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9.
区域间固定资产投资边际收效率的大小关系,决定了不同状态下的固定资产投资最优空间分配策略。今后,要在较大经济总量和较高经济质量的基础上,既维持我国东部地区快速发展态势,又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应该实施多增长极经济发展战略。坚持“局部选优、重点突破、合理分工、整体协调、适度倾斜、公平竞争”的原则,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实现资源空间优化配王和生产要素跨地区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至今已有四年,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差距却一直在扩大。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促进最大的是国家投资,而国内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并未大规模跟进,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能力”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尽快清除大量不利于该地区经济“自身能力“成长的体制性障碍,东西部经济差距才有可能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成长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第三级,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7—2005年环渤海地区五省市的法治水平与金融发展相关指标,基于协整理论分析得出环渤海地区法治水平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唯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验证法治水平的提高是金融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1995—2014年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特征显著,分为“辽宁”和“京津冀鲁”两个子网络;网络密度稳步上升,但仍然较低;核心区域的经济比重有所降低,但份额始终较大;网络效率在波动中趋降,空间溢出效应趋于显著。其中,北京、天津、济南等9地属于“主受益”板块,石家庄、保定、潍坊等19地属于“经纪人”板块,沈阳、大连、鞍山等4地属于“双向溢出”板块,而秦皇岛、承德、葫芦岛等12地属于“净溢出”板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控制FDI区域差异以及投资多元化等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增强区域经济空间关联。应多途径构建区域经济关联通道,打造“环型”网状关联经济,并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多元化发展增进区域经济空间关联。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环渤海地区的区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内部各省之间产业关联度较高,区内乘数效应大;同时,环渤海地区是在国内各区域区际经济联系中获得溢出效应最大的区域,它从国内其他区域获得的溢出效应要显著地高于本区域对其它区域的溢出效应。环渤海地区应进一步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的经济联系,以获得更大溢出效应;同时也要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并注重提高对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更好地发挥自身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地区发展非均衡邓小平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水平和条件出发,在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提出了地区发展非均衡思想:“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邓小平地区发展非均衡思想包括三层含义:1.中国经济的地区非均衡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自然条件、历史条件、文化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必然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和经济发展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投资》2014,(23):55-57
2013年,随着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提出“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布局已经基本到位,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到“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表明了中央以丝绸之赂经济带建设推动向西开放的长期战略构想。而国家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方而,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本身就是我国能源的主要供给地之一,如伺将新型能源安全理念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加强中亚对我国能源的输入,将大大有助于我国能源供给渠道的多元化,增强稳定性和供给总量,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固的能源安全基础,是我国能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同时,雾霾、流域治理、污染物排放等区域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与单一城市的污染治理不同,城市群由于各城市距离较近,经济发展基础趋同,存在“毗邻效应”。通过制度类区域公共品供给可以实现城市群环境政策整合,其效果将远大于单一城市环境政策效果的加总。制度类区域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作为长效机制,将促进各城市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条件差异进行分工和合作,有利于解决城市群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各城市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论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经济条件下,不同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在资源约束型经济中,积累制的养老社会保险有利于增加储蓄,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在需求约束型经济中,社会总需求不足,现收现付制的养老社会保险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更有利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对比关系已经发生由总供给不足到总需求不足的变化,必须以注重公平、着力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稳定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为基本取向,重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方法对我国传统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尤其对传统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所存在的代理问题和“搭便车”行为进行了全新分析。通过建立农村公共品供给对涉农收入分配关系影响的数学模型,说明了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对缩小涉农收入差距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优化涉农分配关系视角下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重构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不发达地区增长极的培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发达地区培植工业增长极是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是调整经济布局,合理配置资源的客观需要,增长极是创新的基地,更是发展本地经济的立足之本,培植增长极要以经济规律为依据。找准增长极的空间生长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打出一批名优产品,建立对外开放的经济技术联系,以“外极”带动“内极”。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新兴的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推进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战略地位的提升给广西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广西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把北部湾经济区建成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的新一极,并通过增长极的聚集与扩散效应带动泛北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北部湾地区在建设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增长极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