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小明 《改革与战略》2013,(10):25-28,89
文章采用Moran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和Lisa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对1997—2010年间中国劳动力的省域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的省域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各省域间劳动力分布的空间差异不断加大,东、中、西部劳动就业人数的空间结构差异明显。因此,各省域应立足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本地区的劳动力,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于省域经济在我国区域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使得省域经济竞争力研究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省域经济的特点,构建了由一个1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和184个四级指标构成的评估体系,对我国31个省域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对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现状的总体判断。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应对资源约束、产业升级压力的必然选择.安徽省域经济紧邻长三角经济区,在多方面与长三角经济区具有互补性,是泛长三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圈一带"空间结构,即合肥都市圈、沿江城市带,可以优化安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使其融入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省域、市域、县域是行政区域的划分。"市域性"是市域高校的典型特征。本文着眼于市域资源与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化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讨论如何立足实际,将具有市域特色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利用好,进行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2011-2019年中部省域数字经济产业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中部省域的数字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中部省域的数字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而综合效率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共同影响;②数字经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主要受技术进步影响,技术效率对数字经济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省级空间范围内,强强联合、一体化发展的创新集聚溢出体系利于该省整合创新资源,加快该省的创新发展.但并不是任一省域都可以在其内部建立起这种集聚溢出结构.文章在把创新空间集聚溢出划分成多种类型的基础上,运用局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各省地域间创新集聚溢出的具体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总体上,地级创新集聚溢出的局域性及其与我国省级创新活动非均衡布局间的较强空间关联特性,凸显了多样性的创新集聚溢出对我国省域创新差异形成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陆区域内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空间结构通常按照"核心—边缘"模式演化.通过对要素禀赋结构、规模经济和区域发展考察发现,作为全国首位度最高的成都市,尽管相较于周边市(州)展现出了更快的资本深化水平和更强的规模经济,但城市间要素禀赋结构趋于收敛,且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周边市(州)到成都市的距离与其城市劳动生产率呈现类似U形的"W"曲线关系,出现了以川南经济区为第二增长极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成都市展现的良性经济集聚驳斥了"一个省养一座城"的观点,带来的启示是内陆省域可通过经济制度改革获得改革红利,应改革以地区经济总量为指标的考核方式,鼓励非中心城市融入区域"核心—边缘"结构,在打造第二增长极时以市场潜力为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8.
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于区域经济研究而言.提供了理论基础.用以研究省域提供了沿源思路。笔者认为:省域是指省域内部一系列互补的资源、产业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优势产业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它是省域在一系列发展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和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济实力.省域表现在区域经济绩效、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区域内基础设施上.  相似文献   

9.
王合玲  王生喜 《特区经济》2010,(12):279-280
通过对2007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水平的空间非平稳性研究,发现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水平在省域间存在空间差异,呈现出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逐步增高的特点,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各省域制定具有区域特点的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我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路径研究的不足,本文从工业地理学视角开展了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与发展路径研究。通过从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和规模效益6个维度构建省域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8个重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工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是经济结构变迁的过程,而经济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变量结构为三次产业的结构,研究产业结构的变迁成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1990年至2009年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把我国省域分为外向型地区与内向型地区,按不同类型地区对我国省域产业结构变迁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地区的产业产出结构及产业就业结构的变迁轨迹,进而为我国省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理论、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2.
保险强国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保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良性耦合协调关系。基于保险-经济二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耦合模型,研判保险经济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可以发现2011-2020年无论全国还是省域保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都逐步增强;就全国层面而言保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良性互动和耦合协调,从省域层面来看保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空间分异性较大。因此亟需推动同一区域保险与经济同步发展,不同区域保险与经济协调发展,从而缓减不同省域保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状况,实现省域层面保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进行保险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理论推导和实证研判,明确促进保险和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对策,助力保险强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宁波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发展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指标,它的变化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对象。但国内的研究一般以省域或东、中、西部为研究对象,而事实上即使选择省域作为研究范围,其内部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的,以一个省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适用于该省的全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两个层次,一是城市外部地域空间结构,把城市作为区域中的点,从城市体系的角度进行研究:二是城市内部地域空间结构,把城市作为一个面,从城市形态和功能分区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立足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以及城市在城市体系和区域中承担职能的调整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侧重于对空间结构演进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市场上任何交易行为都必须有其相应的空间表现形式,都必须在特定的空间中实现.由于受到行政因素、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等程度不同的影响,市场空间会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秩序,即表现为不同的市场空间结构.随着我国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张,我国的市场空间结构也在不断演进和优化.我国市场空间结构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行政管理界限划分出行政区域市场.这是依附于行政权力而存在的一种市场地域形式,维系其存在和运行的主要是行政机制.经济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省域经济发展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省域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具体介绍了模式分析法及省域经济发展模式概念,并对省域经济发展模式在理论上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7.
一、广西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现状 1.广西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横向比较。 根据(2006-2007中国省域经济综合指标发展报告分析》及《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广西2001年-2010年经济综合竞争力均排名于全国第22位-27位.处于下游区。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定量分析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 ,阐述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重视效率仍是当前山东经济发展的主要出发点 ,提出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当倾斜与均衡发展、实施点轴开发模式、科技兴鲁、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差异等区域发展政策 ,促进省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构建中国省域智慧乡村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并运用泰尔指数分解、核密度估计、遗传算法等研究方法对智慧乡村发展潜力的时空格局、分布动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省域智慧乡村发展潜力整体处于中等(Ⅲ级)水平,且各省域智慧乡村发展潜力呈“橄榄型”分布。②中国省域智慧乡村发展潜力快速提升,部分起点低、增长快的省域实现“弯道超车”。③中国省域智慧乡村发展潜力呈东-中-西阶梯下降的空间特征,区域间差距是造成分异的关键。其中,东部地区已进入成熟阶段,各省域分布呈多极化趋势;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东北地区各省域分布相对均衡,中部地区头部省域表现突出而落后省域并未取得显著提升;西部地区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各省域分布呈两极分化趋势。④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农村消费水平提升、农业现代化推进与农业技术创新是影响中国智慧乡村发展潜力省际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城镇化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从城镇化体系建设来看,青海省城市和城镇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省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与新兴城市的城镇化,其发展水平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