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作为改革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集中反映的群体性事件的频发,直接折射出我国地方政府在基层管理中的缺陷,如何有效消除地方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实现信息公开的障碍,发挥行政信息公开对消除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作用 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利益冲突、社会矛盾、干群关系恶化等原因,我国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当前的经济危机更有可能诱发新的群体事件.构建服务型政府,建立群体事件的预警机制,解决就业问题,化解经济危机可能引发的群体事件,是地方政府治理、跨区域的府际合作治理、基层群众自治三者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的"大治理"模式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群体性事件的诱因透析及处置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高 《理论观察》2007,(4):39-41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变迁过程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经济和社会变革进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是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体现。当前群体性事件突发的诱因集中于经济利益失调、社会心态失衡、管理工作失责、处置方法失当等方面。因此,应以先进性明确执政理念、加强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建设、构建社会稳定预警机制、果断稳妥的策略及方法等方面的处置路径,将群体性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初动状态,把事件的危害性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利益格局发生大的调整,社会矛盾集中表现为各种利益冲突,有的甚至激化为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在群体性事件中,其冲击对象往往是党政部门和有关执法部门,这说明公众对党政机关部门的认同度和信赖度降低,而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势必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理顺中国社会非现实性群体性事件的产生逻辑.认为首先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不平等造成不满和怨愤情绪,其次突发性事件中强势群体首先制造对立行为,使得弱势群体先前因不平等产生的情绪找到了宣泄的着力点,并在"情绪感染"和"行为模仿"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了非现实性群体性事件.随后,本文引入经济学中的分离均衡理论,指出避免这种非现实性群体性事件的方法归根到底是对上述两次不平等输入的矫正.最后,本文指出,非现实性群体性事件从产生逻辑和预防之道上根本区别于"现实性"群体性事件,我国政府应该对这两种群体性事件做出区分,对症下药,以更好地应对群体性事件,化解社会戾气,提高治理能力,稳定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成份日趋复杂化,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由此产生不断上升的群体性事件,其所造成的纠纷与冲突的范围不断扩大,尖锐和对立的程度也不断加剧,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全力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以稳定保障社会和谐,成为公安机关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7.
尤佳 《理论观察》2010,(1):145-146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深层次的利益矛盾纠纷逐渐增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日益增多,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就可能引发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性事件。中央多次强调,要落实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夯实基层基础调解工作,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非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往往看似偶然、突发,实属必然,是迟早都要发生的.它是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常态.非直接利益冲突是一种价值观冲突,目前由冲突的价值观已衍生出两种不同的非直接利益冲突形式:无意识群体行为和社会泄愤事件.在行政伦理的多个维度中,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是内在与外在、他律与自律的两个最基本维度.因此,本文从这两个基本维度出发,分析非直接利益冲突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峰  李景平 《理论观察》2013,(10):17-18
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群体性事件呈现高发、频发、易发的趋势,这些群体性事件不仅扰乱了民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造成严重损害.本文聚焦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发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办法,以期能为社会和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光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种种社会矛盾的凸显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件件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突然性和暴力性,并且社会影响比较大,对事件的及时有效的回应及解决则显得更加迫切.只有把社会矛盾积累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解决好,才能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造福人民,给人民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折射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复杂性.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既是形成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之必要,更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需要.本文立足于群体动力理论分析群体性事件,拓宽了目前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视角,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对等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占兰 《理论观察》2006,1(2):11-12
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围绕社会阶层分化引起的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此,必须采取协调经济利益,实现公平正义;实行民主决策,扩大公民参与;转变作风,为群众办实事;提高综合协调能力等对策,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虞璐 《魅力中国》2014,(22):7-8
当前中国正处於社会转型加快与阶层利益急剧分化的时代,因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又无有效的解决机制,群体性时间不断激增也成为一种必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仅蕴含着复杂的社会矛盾,同时还蕴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因此,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都有其特定的心理,需要加以区别研究,进而区别处置。研究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理,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以厦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研究——以福州大学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置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以福州大学城为例,概括了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分析了高校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构建预防和处置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发生在科研人员以论文、项目为考核指标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大量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讨论了食品科学研究中利益冲突的集中体现形式及在食品科学研究者面临利益冲突时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广,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度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有人归结于社会转型期的必然阵痛。从社会意识形态的角度去思考群体性事件的本质,找寻它们彼此的联系,从而从群体性事件窥探我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的困境,探寻从根本上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社会心态、社会情绪、社会行为理论为基本支撑,推演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为的产生和演化路径,并从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群体性事件管理模式。研究表明:群体性事件管理中,政府管理行为的基本切入点就是扭转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只有使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转向正轨,才能促使失范的群体行为稳定、消退和转向;群体性事件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监控、识别和调节,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监控网络,能有效反馈社会情绪和心态,有助于社会危机的化解和政府治理的改进;群体性事件管理中要兼顾群体原生消极心态和次生消极心态,其中切断其转化路径、破坏其转化条件是控制群体性事件继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宛新龙 《魅力中国》2010,(17):36-37
我国现阶段有一个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象,那就是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据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家行政学院工作的若干意见》披露:10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激增了5倍,并且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面对日益增多的群体性事件,我们有必要全面分析其成因并积极寻求应对之法。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危机的反映,是时现有制度与控制机制的自我重构与自我治疗的过程.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针对群体性事件具体的性质、成因以及利益结构冲突等状态,在社会秩序重构的前提下,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科学合理的应对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鑫 《中国经贸》2011,(16):150-150
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群体之间情况复杂,导致群体事件经常发生。本文从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与规模、参与者多为无相关利益者、斗争对象多是政府一方三个方面说明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殊现状,以期能够引起我们警醒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