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企业转制刚开始起步,转制中出现的债务悬空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企业转制,贷款债务转移,这对银行、信用社信贷是否在影响,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影响了银行、信用社贷款的自主决策权 银行、信用社是在企业转制之后,重新确定落实贷款。企业转制,在转移资产的同时也转移债务,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的做法符合情理,但正是在这里,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企业转制可以自主决策,而银行、信用社的贷款则是随企业的转变而进行转移的,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银行、信用社贷款的自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目前海南垦区大部分农场或企业被银行贷款债务困扰,有的贷款债务远远超出偿还能力,有的甚至到了资不抵债的境地。海南垦区企业1990年末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87535.6万元,当年支付银行贷款利息8142.1万元,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企业改革存在着一些畸形现象,表现在:一是有些地方和企业借转制之名,转移企业资产,逃避对银行、信用社贷款本息的清偿责任。二是有的企业借破产之机逃避银行债务,出现了不正常的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对鹤壁市郊区企业破产情况的调查,引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企业兼并是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等有偿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虽然保留法人资格但变更了投资主体,其实质上是一种“产权”的有价转让。本文把改变法人资格的兼并称为“完全兼并”,把改变投资主体的兼并称为“部分兼并”。“完全兼并”与“部分兼并”其兼并方企业的帐务处理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按“收购法”处理帐务,后者按“投资法”处理帐务。本文所探讨的是在“完全兼并”中兼并方企业所支付的兼并成本低于被兼并企业净资产时的帐务处理方法,供讨论参考。一、企业“完全兼并”帐务处理的基点。1996年8月20…  相似文献   

5.
自去年以来,由于全国粮食购销市场疲软,粮食企业超储积压,经营举步维艰,亏损不断扩大。要改变这种状况,从企业改革成功的经验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实施企业兼并破产。通过兼并破产,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实现存量资产流动和重组,提高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这对于农业发展银行来说,提出了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在兼并破产过程中,信贷资产难以保全。下面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一、企业兼并破产对信贷资产的影响1、在有些地方银行不能参与企业兼并破产改制过程,使银行信贷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在当前企业破产实施过程中,有的企业和主管部门搞封闭式破产,破产预案和破产财产划分过程有意回避银行,事实形成后,银行对企业兼并破产动因不清,动态不明,无法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形成银行贷款被悬空的局面。2、有些企业借改革之名,废债逃债,造成大量信贷资产流失。3、认识中的偏差,致使大量贷款长期呆滞。粮食企业一直是"吃政策饭"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大部分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思想观念转变慢,对市场经济一时还难以适应,认为银行贷款是国家的,企业也是国家的,所以,还贷意识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地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活动。企业转制,从实质上说,是信用社与企业发生的信用关系的一种变革。企业转制给信用社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贷款被悬空,债务无法落实。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如何防止信贷资产流失是摆在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 一、企业转制、悬空贷款的几种表现形式 1、企业兼并、合并,贷款(债务)却不并。 兼并、合并另一个企业的同时,本应抓债权债务的落实,但  相似文献   

7.
企业转制:农村信用社如何运作荣国平一些地方的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借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以兼并、破产之名,转移企业资产,逃避信用社债务,“悬空”信用社贷款,使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度加大,给信贷工作带来许多难题,给信用社经营效益带来直接威胁。──信用...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逃债行为的界定及表现所谓企业逃债行为即企业利用转换经营机制之机,平方百计将本应企业承担的债务不履行偿还责任或逃避偿还。其具体表现为:1.隐藏收入、移做他用。不少企业在兼并、合营、产权转让等过程中,将原有固定资产而目前又使用较少的以出卖或出租等有偿形式调剂出去,所得资金不是用以归还银行贷款或其他债务,而是隐藏不报,另做他用。这种做法的危害,一方面使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使所收入资金使用去向缺少透明度,极易发生经济案件或给不法分子提供机会,扰乱正常流通秩序。2.资金体外循环,逃避银行收贷。有些…  相似文献   

9.
税费改革后,农村集体的经济收入明显减少,对于化解农村集体债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有村办集体企业的村,开办之初都是由村集一体向银行或信用社借款来投资兴办企业。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些企业都已转制为股份企业、私营企业,或者已停办,但兴办企业所形成的债务却留给了村集体。  相似文献   

10.
场办企业是农垦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对繁荣农垦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场办企业经营机制不活,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仅对场办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途径及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一、转换经营机制存在的难点问题   (一 )认识问题。 一是对出让企业产权必要性认识不足。仍存在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疑虑,认为场办企业是国有企业,出让产权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只习惯于管理实物资产,不会营运价值形态的资本。对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企业兼并重组的趋势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11.
目前银行、信用社大量债权不能实现,其原因有的是企业经营不善造成亏损,无力还债;有的是企业偿债意识差,恶意逃废银行、信用社债务,表现为企业法人甩债出逃、有钱不还、故意拖欠到期贷款本息、多头开户骗取银行、信用社资金。一些借款企业动辄以“企业破产将影响社会稳定”等理由拖欠银行、信用社贷款,有的地方司法部门往往出于保障地方就业等动机,对赖账企业进行保护,严重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究其原因,法律约束弱化是“赖账经济”形成的温床。   “赖账经济”我拿什么和你算账 ?以法律为支撑点,给失信者以惩戒。信用是市场经…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地的企业改革搞得风风火火,一批半死不活的企业在机制转换中“起死回生”,国家、企业、职工都分享到了改革的甜头。这种以改革促发展的势头,委实令人欣慰。但是也有鱼目混珠的现象。有的企业不是从转换机制。明晰产权、促进发展这个根本目的出发去搞改革,而是借改革之名,行“卸包袱”之实。有的名曰兼并,实则为了免息;有的名曰股份制,实则为了筹资;有的名日中外合资,实则为了减税;有的名曰“无主管企业”改革,实则是主管部门“垂帘听政”,与企业之间的“脐带”并未割断。假如我们到推行股份合作制企业走一走,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3.
1 改革驱动 首先要解除企业沉重的历史包袱,让企业轻装上阵 目前,比较普遍的办法是推行“两个置换”,通过股份制、转让兼并、公开拍卖、规范破产等多种途径置换企业国有产权,清理偿还银行债务;通过一次性经济补偿,并为职工缴足养老保险费后置换职工全民身份,解除所有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银行统包企业资金,不少企业在效益低、风险大,甚至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情况下,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导致企业的贷款债务越来越多,甚至产不抵债,给银行的信贷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也使银行的贷款存量中出现了不少的呆滞、呆帐贷款,有的甚至根本无法收回,这既是企业的包袱,更是银行的包袱。银行背着这个包袱,就很难走向市场。这种状况决定:如果再沿用过去单纯的银行与企业的贷款关系,不仅信贷资产质量较低的状况难以扭转,而且也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为此,很有必要将部分银行贷款转为向企业的投资,使金融资产向产业资产渗透,使银行更广泛地参与企  相似文献   

15.
向银行贷款必须要有担保,如保证、抵押、质押等。按照《商业银行法》和《担保法》的规定,“贷款担保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然而目前企业“多头开户、交叉贷款、相互保证、多方担保”的现象比较普遍,银行很难判定担保方是否真正具有足够的担保能力;更何况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提供假担保的方式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带来直接威胁,不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正常,这已成为银行三防一保工作的防范重点,并引起执法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查清贷款风险隐患,及时发现问题,把事故苗子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企业的债务日益增多,企业间的所谓“三角债”仍然是困扰企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它引起了经济决策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并且把清理“三角债”列为一项重要工作。为减轻企业负担,维持资金的正常周转,银行拿出一部分清欠资金是很必要的,但问题是,仅靠银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企业的“三角债”,并不能避免前清后欠的再度发生。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三角债”问题。一、对企业“三角债”要做具体分析为了解决企业以拖欠发展,以拖欠求资金,以拖欠求生存…  相似文献   

17.
内部银行在我省森工企业安家落户已有10年。但从我省情况来看,90%以上的森工企业建立的是“单轨制”内部银行,即将内部银行机构设置在财会部门之内,成为财会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有的内部银行与财会部门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有的在财会部门内下设内部银行(副科级或股级建制);有的是局(厂)长、副局(厂)长或总会计师任行长,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破产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退出市场的一种有效机制,不仅有利于债权人合法利益的实现,而且为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条件。但目前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法制建设较为薄弱,由破产引发的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屡屡发生。实践中,一些企业借破产故意逃避债务,有的采取“先分立后破产”的手段,有的通过预先转移、隐匿或者低价处置企业有效资产,然后再申请破产的方式来逃避银行债务。对此,银行应提高自身  相似文献   

19.
目前,黑龙江垦区场办工业已基本转制到位,转制企业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企业发展,隐藏在转制企业中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突出表现就是原有的优势,如产权明晰、所有者热情高涨、经营机制灵活等已逐渐减弱,企业缺少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企业适应市场和抗市场风险能力明显下降。其根本原因是:一是利益分配机制不规范。转制企业的股东或出资者往往把自己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作为投资受益和进行利益分配的惟一手段,不善于运用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正式的契约关系来约束或协调企业的利益分配。因此,极易…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步骤,它对于搞活、搞好国有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国有企业的大部分资产是靠银行贷款积累形成的。企业改制也必然涉及到银行债权债务关系的调整和转移,甚至会出现债务悬空。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更要阻止粮食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采取整体出售、买断工龄、带粮分流等不规范做法,以防逃废、悬空银行贷款债务和直接或变相挤占挪用政策性粮油贷款,造成国家信贷资金流失。因此,对金融机构来说,一方面要防范企业改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企业改制也是化解原有金融风险,提高贷款质量的良好机遇。永安市代理行成功收回永安市饲料工业公司390万元贷款,就是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