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流动性管理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本文使用我国113家商业银行1998~2014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这两个流动性监管指标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存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激发银行的风险承担,并且流动性监管的加强也会增强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效率.从银行微观特征看,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在中等规模的银行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去杠杆背景下,通过对债券信用风险、银行流动性风险、银行表外业务及股票波动等金融风险交叉运行机制的分析,构建t-Garch-Copula模型对交叉传染风险进行度量。研究发现,银行流动性风险与债券信用风险存在较大的相互依存感染几率,且中型银行受债券信用风险感染的可能性最高。此外,实证结果表明银行是目前表外业务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其中小型银行受表外业务风险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量化分析利率市场化及相关控制变量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指数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其平方项有显著负向影响;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银行应优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流动性;夯实传统存贷款业务;严控贷款流程,提高贷款质量。  相似文献   

4.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微观基础.研究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和银行体系风险的关系,有助于监管当局制定合适的监管工具,有效管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中国未曾爆发过真正意义的银行业危机,因而研究影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因素成为难题.在借鉴风险二维定义属性基础上,本文对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何影响银行业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商业银行偿付能力上升时,银行风险承担会上升,进而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上升也会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偿付能力提高时,流动性风险会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时,偿付能力风险也上升.  相似文献   

5.
邵梦竹 《中国物价》2020,(5):43-45,52
本文基于2006-2014年中国104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呈负相关关系,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资产端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对银行负债端流动性以及表外业务流动性未产生明显影响。此外,互联网金融对于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也有区别,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受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外资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而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贾凌 《商》2014,(26):140+113-140
目前,我国银行业已经步入全面开放阶段,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其往往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流动性风险如不能有效控制,将极大的损害银行的清偿能力和商业信用。本文通过分析JT银行2008-2012年间的数据,指出了JT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最后,通过JT银行的具体情况,给出了增强流动性风险的建议。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面对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JT银行必须建立科学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14家商业银行1996—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对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与银行抗风险能力提升有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对银行开展存贷款业务能力无显著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监管新政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银行风险,而不同的货币政策环境会影响流动性监管新政实施的有效性。本文基于2006-2017年111家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了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考察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否会改变该指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结论表明:第一,提高净稳定资金比率会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第二,流动性监管新政的出台加强了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第三,当央行采取宽松(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会削弱(加强)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因此,监管当局要考虑货币政策对流动性监管新政的影响,加强两者的协调,使其更好地发挥防范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使用中国A股上市银行2007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1季度数据,本文首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同群效应问题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资产定价模型并结合上市银行股票收益率数据,本文定义工具变量,并使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同群效应,个体银行的流动性政策选择会受到群体银行的影响.(2)中小银行之间的同群效应最为显著,“太多而不能倒”的集体道德风险构成了中小银行之间相互效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国有四大银行与中小银行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模仿行为,这排除了基于信息获取的学习动机导致同群效应的可能性.从宏观审慎的视角,本文结论为系统流动性风险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2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整体和局部两个维度分析净稳定融资比率能否取代存贷比作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1)从个体来看,20家上市商业银行在两种指标体系下达标率表现存在巨大差异;(2)从商业银行经营实际来看,两套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对部分银行能得出较为一致的达标率,而对于另外一些银行而言,一致性效果较差;(3)就上市银行整体而言,用净稳定融资比率代替存贷比作为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指标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存贷比作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的效果.最后,文章针对流动性风险监管给出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使学界和业界都开始关注信用风险转移机制及其影响,在金融危机日趋频繁的背景下,探讨中国CRT市场发展状况及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贷款转让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贷款转让行为会提高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而通过贝塔的分解,发现系统性风险水平的提高并非源自银行个体风险水平的提高,而是源自贷款转让导致的商业银行与市场相关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并强化市场约束力。新巴塞尔协议和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息披露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我国相关披露标准与新巴塞尔协议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披露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健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信用风险信息披露内容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检验审慎监管指标与银行效率和风险的关系,从银行发展的视角对审慎监管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同时,也导致其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下降;拨备覆盖率的增加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却显著地提高了银行成本效率;存贷比监管不仅不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经营风险,还显著地增加了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流动性比率对银行风险和银行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些结论表明,不同审慎监管工具对银行风险和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别,部分审慎监管工具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效率,审慎监管的目标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取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理财意识逐渐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得以快速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在丰富居民投资选择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隐性刚性兑付风险等一系列风险。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面临主要风险的基础上,厘清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和投资者角度提出防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方贤军 《北方经贸》2011,(4):117-118,121
房产税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从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策略两个方面展开分析,认为房产税改革主要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战略风险,其次影响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对各类风险所受到的影响做了定性分析。对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风险分散和风险补偿为主,其次是风险对冲、风险转移和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检验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双重效应,即表外业务发展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直接效应)以及表外业务通过强化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间接效应).理论分析表明,表外业务高复杂性、高杠杆率、 低透明度和流动性期限错配风险直接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表外业务对利益搜寻效应的强化和对央行沟通和反应函数的改变则强化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利用2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采用两步法规避货币政策与表外业务的内生性影响的前提下,本文实证检验发现:表外业务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并且表外业务确实强化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本文探讨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异质性,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响应更为稳健与审慎.本文的研究为理解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对防范表外业务风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风险监管的一个重要指标,且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的监管要求有稍许不同。为研究资本充足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是否会受到银行资产规模的影响,本文从非线性关系视角出发,采用面板门限模型来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基于2007-2014年38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建立门限模型,以资产规模作为门限变量进行门限检验。实证发现,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其资本充足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不同。对于大型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率能够显著降低银行风险,但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该作用不再显著。因此监管当局应针对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制定不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2年相关数据,引用熵指数(Entropy Index)衡量银行的多元化经营程度,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绩效与风险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多元化经营与国有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对股份制银行绩效关系不显著;第二,多元化经营对风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目的在于促进银行业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运用SPSS模型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影响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诸多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比较在资产盈利性水平、流动性水平、安全性和成长性方面的因子得分及排名,并对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合理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主要风险还是信用风险;其次是流动性风险和财务风险;再次是由于我国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而造成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最后是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高负债风险、信用卡风险、金融欺诈风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