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发展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但城乡差距仍在扩大,农村地区面临着严重的金融排除问题。金融排除效应在扩大社会贫富收入差距的同时,也帮助中低收入者摆脱贫困。通过选取浙江省县市经济的统计数据,构建农村金融排除指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金融排除程度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浙江省县域农村金融排除度较高,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排出指数呈现负相关关系,与当地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呈现正相关性关系。政府应着力实施农村金融改革,颁布更多的惠农政策,并给予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2.
于淼 《现代商业》2014,(20):157-158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型的支农方式,在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繁荣、支持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制约黑龙江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小额贷款在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是金融,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消除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抑制因素,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当前黑龙江省农业银行支农现状、农业贷款和农村经济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出影响黑龙江省农业贷款投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不容忽视。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完善金融供给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至关重要。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探究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全国层面上看,财政支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均存在负向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从不同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农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西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东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短期滞后现象。进一步,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PVAR模型实证得出的关于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作用关系结论的稳健性。推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实施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为金融助力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利用来自辽宁省统计年鉴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其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三个维度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缩小辽宁省城乡就业差距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辽宁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本文研究为数字金融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助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推动乡村振兴。从金融支农视角探讨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作用与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地理邻接关系空间权重矩阵构建SDM模型,定量分析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直接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从金融支农视角探讨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且这种作用在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地区更明显;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助于相邻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农地经营权流转主要通过凸显农地金融资本属性、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因此,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不仅有助于直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而且有助于通过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间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必经之路。应优化农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制度,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以劳动力自由流动为基础推动农地经营权流转,充分调动农民参与...  相似文献   

7.
刘志雄 《江苏商论》2012,(4):155-157
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广西的财政支农规模不断增加,农民增收越来越快,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具有非常明显的正效应。然而,财政支农力度仍然较弱,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不理想。为此,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解决存在问题。如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强财政支农政策引导,合理调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加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8.
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但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城乡二元结构日益明显。本文主要以泰尔指数为分析工具,以《贵州省统计年鉴》数据为支撑,将贵州"十二五"时期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量化。从农村内部、城镇内部、城乡间的泰尔指数进行分析,并引入贡献率,得出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在缩小、城镇内部在扩大、城乡间在缩小,其整体泰尔指数在缩小,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整体在缩小。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疆1978—2008年度数据,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对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新疆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引导和支持非正规金融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建立农村金融保护性机制,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适度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大力发展多种方式的农业保险是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电商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014—2021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电商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农村电商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推进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农村电商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电商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多 《商业文化》2021,(6):122-123
农业是黑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黑龙江省农民收入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这和黑龙江省多年以来坚持财政支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分析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与振兴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促进了东北地区振兴和助农扶持政策落实,为黑龙江省经济振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与支持,带来巨大发展机遇。这也更强调了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农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力争促进财政支农的有效实施,提高支农资金的效率,从而增加农民各种类型的收入。  相似文献   

12.
以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理论为基础,运用黑龙江省1989~2009年数据,从量化分析角度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暂时收入与消费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促进农村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政府既要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也要适时出台一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短期政策,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同时,还应该在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补贴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让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持久性,增强边际消费倾向,带动消费水平的升级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在快速发展中仍存在金融制约因素,造成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不足。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些金融制约因素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程度,从而提出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改善信贷管理体制等对策,以促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郝艳芳 《中国市场》2022,(32):19-21
银行是社会融资的主要资金供给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省份、能源省份和工业省份,其经济的发展,对于“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银行对黑龙江省经济提供支持、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梳理并统计黑龙江省宏观经济发展和银行机构分布现状;深入分析银行机构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的各类支持。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和黑龙江省发展规划,提出银行支持黑龙江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助力黑龙江全方位振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调整,激活内需,促进居民消费对未来经济持续增长作用愈发凸显。长期以来的城乡收入差异使得农村居民消费率偏低,文章以贵州省农村为例,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特征,为制定合理的乡村振兴及扶贫开发政策提供一定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外向型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以农业银行为主的商业性金融支持对改善农业弱质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商业性金融支持存在着农业银行支农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大幅度减少,信贷支农投放受到制约等问题。解决黑龙江省农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必须扭转商业性金融出现的与农业分离的倾向,强化商业性金融对农业经济的服务功能,发挥农业银行支农的主导作用,加大商业银行支农信贷的有效投放,整顿农村信用环境,加快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纪瑶 《商》2012,(5):100-100
在长期以经济发展为纲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城乡收入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造成收入二元化的有效影响因素,提出应充分利用分项收入有差别的不平等效应来缩小城乡收入不平等,实现收入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城乡收入差距是中国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通过对1990-2014年中国城镇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若干个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人口城镇化率、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外贸依存度、金融发展、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均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主要得益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国家财政支农。我国应当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因素,加强农村教育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抑制经济发展的城镇偏向,稳定城镇化建设,以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stata软件进行了对福建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了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额、、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解释变量,并运用2013年《福建统计年鉴》的数据得到模型再对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结合福建省城市发展的具体实际,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寻求途径来解决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支农"贷款规模不断提高;农业保险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支农"金融产品服务不断创新。但是也存在着农村产权融资难、资金供需矛盾凸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黑龙江促进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是:完善农村产权融资机制;扩大信贷资金供给,满足现代农业生产资金需求;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