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人才竞争,在我们民航各企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中,也出现了“充电”的热潮,写文章就成了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写文章是一份苦差事,也是硬功夫,一些人感到写文章难,也最怕写文章,尤其是怕写论文一类的文章。其实写论文并非难事,只要感兴趣,“肚里有”,得方法,一篇论文就象“十月怀胎”,待到“瓜熟蒂落”时,自然就形成了。本文就如何写政论文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留意到有媒体干了两件事,让人觉得非常讨厌。一件事,错在该说的没说;另一件,错在不该说的瞎说。先说第一件,2月19日,《长江日报》以《病危时颤巍巍写下“我的遗体捐国家”——歪歪扭扭7字遗书让人泪奔》为题,报道了湖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肖贤友临终捐献遗体的事迹。本来非常感人,却因一个细节让人“倒胃口”。这篇报道有张配图,白纸黑字写着11个字,除了文题中那7个,还有4个字——“我老婆呢?”“删改遗言”的行为惹得群情激奋,作家方方在《封城日记》中质疑:“会不会编辑认为爱国家才是大爱,爱老婆只能算小爱?报纸是不屑于这种小爱的?”  相似文献   

3.
跑步人生     
他在信中写到:“为人、写文章就像走路一样,会走还算不上竞走健儿,能走在别人前头,而且领先别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看到这句话,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欣赏自己的脚印,很容易头晕目眩,失去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表哥     
表哥是我本家远房姑妈的儿子,人特精明,可就是不往正处使。平日里和一些小混混泡在一起,酒后惹事生非不断。姑妈老是数落他:“你这辈子啥时也不会有出息,看你表弟,在交警队踏实工作不说,又会写文章,你要有他的一半我也就放心了。”表哥十二分的不服气:“别小看人,总有一天我会比他强的。” 老家是蔬菜种植区,乡亲们户户都建起了大棚,新鲜的蔬菜一年四季不断。可是老家人纯朴木讷,早些年被人骗怕了,再也不敢和外界接触,只好看着院内堆积如山的蔬菜干发愁。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表哥买了辆卡车搞运输。他脑子好使,又能说会道,一些菜商都愿主动和他联系生意。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群特殊的人,每个人都有一个特殊的故事,这些特殊的故事诉说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车祸。"睡着醒来,胳膊就没了"陈爱民,一个有着男孩名字的姑娘,今年24岁.文静秀美。我见到她的时候,立刻被她的美貌打动了。她眉清目秀,瓜子脸上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樱桃般的嘴唇甜甜地笑着。她高高的个了,苗条而又丰满的腰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修长而健美的双腿显示出健康与活泼。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我根本无法把她同"残疾"二"字联系起来。是空荡荡的左衣袖残酷地告诉我,她是一个被车祸吞噬了左臂的残疾人。那是一个黑色的早晨,天空下着雪,…  相似文献   

6.
正每一个交通陋习都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为了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在城市的主要街道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统一着装、拿着小红旗、不时吹着哨子、穿梭于街头巷尾,看到行人翻越护栏,主动上前制止;发现非机动车逆行,主动告知危险……他们叫交通文明劝导员。"人人都要面子,如果有人闯红灯,我们对着他们吹口哨,他们也会不好意思。"一位文明交通劝导员说,"这一年来,闯红灯现象有很大改善,以前是别人都闯红灯,反而个别不闯红灯的人不好意思。但现在不是了,大部分行人等红灯,闯红灯的反而会脸红。"在安徽铜陵,交通文明劝导员上  相似文献   

7.
论编辑写作     
编辑常被人认为是耍笔杆子的,言外之意,此人是能写的,或说是有能写的功底的。在进编辑部或出版社之前,编辑大凡都有几篇像样的章作荐本,但奇怪的是,进了最近水的“楼台”之后,反而往往不再“得月”了,甚至一字不写。  相似文献   

8.
人离不开路,有路就有交通,有交通就必须保障安全。人人都在参与交通,那么管理也纳入到人人参与,参与者不仅学到了交通法规,还形成万家都来管交通的良好格局。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在这方面,新疆克拉玛依市交警支队可谓尝  相似文献   

9.
加减乘除法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算术,可以说,人人都会做。施工企业如何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科学、持续和健康发展,做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加减乘除法,则是一个十分不易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作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的第一天,《中国公路》杂志社的邮箱里,收到了一篇稿件,内容讲述了一个义务寻人的故事,稿件迅速在编辑部传阅开,每位编辑都被故事的细节打动。当我通过QQ和手机跟这篇稿件的作者徐莹进一步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时候,我发现,比故事更打动我的,是徐莹本人,她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活中的"衢州好人"采访的全程,48岁的徐莹一直说这次寻人不算什么,生活中见人见事都是能帮就帮。  相似文献   

11.
当她听说我在“写”她时,她却不好意思起来:“有啥好写的啊,风风雨雨跟你走过了这么多年,都已经习惯了。再说,我做的这一切,哪个警嫂不是这么做的啊?实在是微不足道。既然嫁给了警察,就得牺牲,就得奉献,为丈夫撑起这个家,当好贤内助。”  相似文献   

12.
嫁给藏族人     
这是一个小秘密:嫁给一个藏族人。 内蒙古的小伙子,到拉萨后找了一个藏族姑娘,他说,哈,我成了藏族人民的女婿。生活在城里的姑娘们,内心渴望着什么?女人们渴望被一种不知道的力量拥有,城市里再物质的女人在某一瞬间被属于土地的和生殖的浑厚的原始力量征服,逃离城市吧,我们暂时会对自己说。有人说了就会去做,有人说了不去做。不做的人会向往西藏,会做的人可能会来到西藏,来到西藏的人或许会留在西藏,来到或者是没有来到西藏的女人们会不会想到嫁给一个  相似文献   

13.
《西藏旅游》2011,(11):12-13
去西藏面对高原反应是个老话题了,但又是每个去那里的朋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可别小看高原反应哦。体会过的人一定会明白个中的痛苦。那么,怎样才能克服高原反应呢。这期编辑就会为你慢慢道来!另外,编辑还将各处搜集的万花筒般的问题,一一为你解答。问题少一分。出发的热情就会增加一分。不过,问题永远都有,你不能奢望坐在家里就把它们都完全解决了。真正想出发的人,是不会被问题吓倒的,你说对吗?  相似文献   

14.
人离不开路,有路就有交通,有交通就必须保障安全。人人都在参与交通,那么管理也纳入到人人参与,参与者不仅学到了交通法规,还形成万家都来管交通的良好格局。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在这方面,新疆克拉玛依市交警支队可谓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西藏旅游》的编辑: 你们好!我非常喜欢你们的杂志,每次盼新一期的杂志都是望眼欲穿。很羡慕那些经常能去西藏的人,常常能感受高原温暖的阳光是一件太惬意的事了。我在两年前去过西藏,至今仍在慢慢咀嚼那次旅行给我带来的精神的震撼。文章写了好多,终于有勇气向你们投稿,  相似文献   

16.
大型活动赛事的确是一个很高大上的场景,尤其是举世瞩目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少不了很多企业参与,但对于很多企业来讲,这样的事情并不都是好看又好吃的香饽饽。我认为做生意要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你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情,这样做起生意来就会得心应手,慢慢的生意做大了再去做更大的业务。我在做生意过程中,也接触和了解过很多的大型赛事活动,我发现这些活动的合作方大多都是知名的品牌企业,或者即便有一些没有知名度的工作能够参与进来,那也是有着过硬的人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一个人久居于一个城市而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或者一个人终于在某一天与魂萦梦牵的城市相会时,是否会有这么一种感觉:我曾与这个城市静静的对过话或我曾与这个城市有个约定终于实现了从而有些许激动。西安于我来说,她所包含的历史沧桑或是文化底蕴之美都是大众的。我想,用七个字形容我的感觉再适合不过:不得不去的地方。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用"座"来做这个城市的量词,极为贴切和传神:它有中  相似文献   

18.
矫情的梦想     
吴昊 《西藏旅游》2014,(3):15-15
每当有人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时,我都会非常轻蔑地一笑,我想让他觉得谈梦想是一件很矫情的事情,不然说出来会让他觉得我是一个很矫情的人。但是我的确有一个很矫情的梦想,我想当一个驻唱歌手。当我说出这个矫情的梦想时,旁人会很惊奇地瞪着我,他们的眼神像是在对我说:“你怎么不去当一个诗人呢?”  相似文献   

19.
志与趣     
正人人都在胸前挂个相机,但并非人人都是摄影家;人人都会在纸上涂抹书写,但也不是人人都算书法家。仅能按快门和书写,那还只能算停留在技术层面,要进一步上升到艺术的等级,必须得有大的格局和气象,讲究的是法度,展示的是功夫,蕴含的是文化。公路界爱好书法的多,不少人还有了成就,参加各种展览,在各种书画组织里担任着理事、主席一类的职务。每每看  相似文献   

20.
<正>在会计学专业上,我是个半路出家的人,和那些根正苗红的人相比,我错过了本科,只来得及赶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别人常常问我,我也常常问自己:"不转专业,我会在做什么?"我想大概会成为一个不好不坏的统计,每天正常上班,认真地计算着GDP的增长,按部就班的填写着固定的报表,过着轻松的日子,不会像现在这样忙忙碌碌为考试奔波,但也绝对不会看到另外一个世界的精彩,无法有那么多的自我成长的经历,无法体会到会计考试成功后的成就感。如果真是这样,会多遗憾,每念及此,我都感觉万分幸福和幸运:我正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