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乐平 《商业研究》2012,(4):193-198
老有所养、农民社会保险权、中国农民的特殊性、统筹城乡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分别构成新农保立法的伦理基础、权利基础、社会基础、政策基础和经济基础。新农保立法具有相应的根本法律依据和一般法律依据,保障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权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构成了新农保的立法原则。立法可以提升农民对新农保的良好预期,可以明确新农保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以为新农保提供基本的法定标准和法律制度框架,可以妥善安排好不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可以为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权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弱化,导致农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基于怀化市会同县500户农民的调查数据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显示,农民的参保影响因素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政策认知的综合影响。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收入能力等对农民参加新农保影响显著。为了提高农民参保率,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教育,优化缴费制度,提升新农保服务质量,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保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农保”基金是农民的“养命钱”,确保基金的规范管理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新农保”事业能否健康发展。针对以上“新农保”基金管理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以促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更好的发展,更好的造福我国广大的农民。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甘肃省酒泉地区,了解了"新农保"支付意愿的相关情况,分析出了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农民倾向的养老方式、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情况、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熟悉程度以及农户家庭年收入,并基于此建立因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确定影响支付意愿的主、次因子(附属因子)。  相似文献   

5.
全力解决河北省新农保制度推进中的两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新农保制度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和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效果不明显、监管薄弱两大难题。就此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树立长期参保意识和完善新农保基金管理制度,实现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6.
李玉英  魏勃  赵力 《消费导刊》2013,(12):15-16
对河北省新农保试点县(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有很强的参保意愿,参保率也很高;但是参保能力不均,缴费档次较低;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不深;农民对养老金待遇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加强新农保政策宣传力度;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增强农民参保能力: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完善内在激励机制,增强制度对农民的吸引力;发挥传统养老方式的重要作用,是完善新农保制度、推进试点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暴露出许多弊端,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进一步推进黑龙江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应迅速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通过法律规制防范资金流失或滥用,以确保新农保资金流动的充足、高效,保障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刘世荣 《商业时代》2011,(5):101-10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政策的推行,是一个基于农村特定社会政治生态,农民与国家进行有效互动,并做出理性选择的过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对于新农保政策的推行态度和行为取向,从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对新农保政策做出的预期评估.而造成农民对新农保政策预期评估不高的逻辑因素在于,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难于对政策信息做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新农保存在中西部地区财政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差异导致新农保地区保障水平差异以及保障水平低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建议应该建立中央财政新农保专顷转移支付制度,同时由城市反哺农村,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政府为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而制定的保险制度。“新农保”与农村低保制度、五保制度等并行,为农村低收入家庭提供生活保障。通过收集2017-2020年某市189个村庄低收入家庭数据,以户主年龄作为精确断点进行回归估计,发现领取“新农保”对低收入家庭产生14%的增收保障效应;女性户主的低收入家庭比男性户主的低收入家庭领取“新农保”的获得效应更显著。低收入家庭通过“新农保”增强共同富裕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从2009年开始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仅仅3年时间,很多省市地区就已经实现新农保全覆盖,新农保正在逐渐成为农民热议与关心的话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关系到超过6亿人的养老保障利益,尤其是新农保基金该如何使用,这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要想让新农保基金用得好,除了需要专业的运营团队来操作之外,对巨额基金的“公开透明化”的监督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着立法具有滞后性、资金筹集难度大、政策缺乏吸引力、制度间有效衔接性差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一个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差异性逐步调整,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体系,明确政府的管理和监管责任,优化新农保政策设计,妥善处理制度间的衔接问题,以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的可持续性,解决广大农民群众"老有所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农保实施的困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昌勤 《现代商业》2012,(6):174-175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方式功能的逐步弱化,中国农村广大地区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又切实可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我国从2009年开始施行新农保试点,为使新农保政策能够有效快速的推进,建立农村养老的长效机制,本文分析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芸 《中国电子商务》2012,(17):105-105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民“老有所养”,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农村民生、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和谐社会目标意义重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在我市已经全面推开,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实际问题不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新农保制度在农村的全面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民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大问题,进而影响到城乡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改善农村老人生活条件,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和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重大惠农政策。从2009年试点以来,我国新农保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基于对湖南省茶陵县实施新农保试点的调查,发现新农保制度在贫困地区试点中存在着缴费档次低、集体补助缺失、年轻人参保率低和出现退保现象等问题。提出加大对贫困地区新农保的资金支持和宣传力度,制定适合农村居民特点的缴费制度,以提高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香坊区自2011年底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始,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特色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然而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养老金给付水平较低,捆绑原则违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不高,农民了解程度较低等方面。哈尔滨市香坊区应因地制宜完善制度建设,丰富养老保障方式,加强基金管理水平,提高基金保障增值能力,拓宽宣传新农保的方式,从而解决新农保中存在的问题,使农村地区的农民们与城镇居民一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相似文献   

17.
新农保制度试点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鉴于我国新农保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收入增长方式较为单一,农村家庭收入模式呈现不甚合理的分配,因此,研究农民收入模式问题有助于揭示农民收入增长的内在原因。本文通过研究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代表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家庭收入模式的影响,得出新农保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家庭的收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农保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凸显,作为试点省之一的浙江,如何结合本省实际,创新制度运作模式,真正做到使农民老有所养?这是一个需不断探索的重大民生问题。为此,本调研组来到浙江龙游,在该县社会保障事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对龙游的"新农保"建设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旨在考察当前城乡居保制度运行状况、农民参保意愿及水平,探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参保的主要因素等,为浙江乃至全国欠发达地区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用启示与创新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加速人口老龄化,自2009年起开展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手段。其中“捆绑”政策作为“新农保”扩大覆盖面的有效手段,在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其受惠的可持续性却有待考究。农民参保到底是新农保制度本身的吸引力,还是受到“捆绑”政策的影响,直接影响农民的缴费水平、参保年龄、缴费年限,进而影响新农保制度目标的实现和制度实施的可持续性。因此,在养老保险的扩面过程中,如何使得“捆绑”具备可持续性将是本文所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