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融危机警示与宏观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和新兴市场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回顾,分析了这些危机背后的共同诱因在于:外部冲击、国内经济结构性缺陷和资产过度投机.中国目前在短期内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虽不甚大,但亦受到上述三方面因素冲击带来的宏观管理挑战.因此,有必要通过稳步推进市场化、适度政府干预和宏观协调,来防范我国潜在的金融不稳定风险.  相似文献   

2.
宽松的信贷政策、政府监管不力、金融从业者的疯狂投机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美国开始通过降低利率、向市场注资、接管问题金融机构、出台巨额金融救援计划、加强监管等方式大肆干预经济。本文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次金融危机开辟了美国"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波及到世界每一个经济体,中国也毫不例外地受到冲击。对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70%左右的国家,我国外贸业正经历着一次全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本文从金融海啸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冲击和现状出发,揭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与我国外贸企业的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应对本次金融海啸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波及到世界每一个经济体,中国也毫不例外地受到冲击。对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70%左右的国家,我国外贸业正经历着一次全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本文从金融海啸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冲击和现状出发,揭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与我国外贸企业的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应对本次金融海啸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经济制度的中国模式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将进一步引发我们对经济制度的政治经济学思考。现在在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领域爆发的一次次危机,其根本原因仍然没有超出马克思当时的判断。美国最近几次爆发金融危机的事实不仅一次次宣告市场自我调节的失败,而且对作为政府干预理论基础的宏观经济理论提出挑战,从而牵动宏观经济理论的突破。首先是宏观经济的范围扩大到资本市场上的资产价格总水平。其次是虚拟经济领域成为市场失败的主要方面,从而成为政府监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各类金融危机的形成和演变机制的分析,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恶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资产负债表的恶化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体制和市场缺陷等因素共同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货币政策失当是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先导因素,软约束机制、道德风险、制度刚性是危机的根本原因。2008年~2009年对危机反应过度,使宏观对策偏离了结构调整的轨道,加剧了结构失衡,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抄底国际资源、人才和技术市场的机会。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适当降低增长速度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为避免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沼,中国不宜再次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而应该坚持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7.
经过1992年英镑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几场大战役,各国政府开始对外汇投机刮目相看了,经济学家们也不再轻言投机稳定论了。事实越来越证明外汇的投机特别是富有攻击性的外汇投机可以在短时间内使一国货币出现剧烈振荡,并完全有...  相似文献   

8.
2007年始于美国随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被认为是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向以制度健全、市场完善、运作规范和信用优良而著称的美国金融市场,恰恰在金融监管方面出了大问题。应该说金融监管滞后于金融业发展几乎是世界各国的一  相似文献   

9.
抑制过度投机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文章基于投机动力与预期的关系分析了我国房地产投机动力强劲的诱因。从防止金融危机角度提出了防止房地产业危及金融业的政策建议,从削弱投机动力降低投机预期收益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指出大力发展科技,削弱房地产投机动力,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武萌玉 《经济论坛》2010,(5):100-102
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深入研究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机制的机会。本文着重对美国金融危机在国际间的传染途径进行梳理,认为金融危机主要通过流动性传染途径、市场预期传染途径、实体经济传染途径、美元贬值传染途径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染。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金融海啸"的本质是资源金融炒作与次债CDO精巧设计"碰撞"的结果,是国际金融资本因贪婪给自己挖掘的坟墓。由此,我国应高度重视资本大规模流动的监测和对策研究,加强国际合作来限制资源金融的炒作,注重金融创新风险濡染机制的研究,完善对金融创新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这场金融危机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波及至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封全球尤其是西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冲击,短期内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中国目前正处于资产价格上涨、信贷投放过度的经济环境之中,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描述此次危机的发展脉络,在分析美国金融危机背景的基础上,从强化房地产按揭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等六个方面得出了对中国的警示。  相似文献   

13.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由过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造成的。新自由主义和深刻的政治原因、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及西方金融体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则是引发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它给世界各国的金融部门、实体经济、文化格局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因此,从长期看,必须改变经济增长结构;从中期看,必须完善经济要素的定价机制;从短期看,必须积极利用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另外,应继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坚持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关于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成因解释大多仅停留在技术和操作层面上,唯有马克思主义金融危机理论才指出了其本质和根源。虽然其也提出了一些化解措施,但由于时代不同,指导价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会略显不足。从战略的高度看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首先,要对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有一个准确认知;其次,要推进金融体制在改革中吸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和操作层面上失败的教训;最后,要提防被当前金融危机下的意识形态之争所迷惑,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跟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相比,2008年越南所谓“金融危机”实在难以相提并论,它顶多算一次越南境内的金融风波。而且把二者拿来比较,也有诸多的困难。首先,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差11年;其次,两个事件影响范围不可同日而语;第三,事件性质上也多有不同。之所以拿来做比较,笔者的出发点是:1、二者也有一些可比之处:如事件的起因、症状、政府处理的手法等;2、更主要的考虑是出于两次事件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在国际化与体制转型双重任务之下,我国可以分别从泰国、越南的经验教训中学到很多。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发展,使国际金融和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给我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国金融稳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有效维持金融稳定,保证金融功能的良好运转,尽快消除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discusses the recovery of the Argentine financial system after the crisis of the so called convertibility regime of the 1990s. The Argentine macroeconomic regime established in 1991 and based on the hard peg of the peso to the dollar at a 1 to 1 parity ended in a multiple crisis in 2001–2. Beyond the default on the public debt, the crisis also involved the breakdown of the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and an almost complete isolation of the country from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default. Under such a deep crisis and the consequent uncertainty, the recovery of the solvency of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as an almost insurmountable enterprise. However, with a gradualist approach (contrary to the advice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d a degree of “regulatory forbearance,” the financial and monetary authorities were able to recover the health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which became much more resilient to shocks, even if its development has been very slow and, as a consequence, the contribution of domestic credit to the economic expansion of the 2000s can be considered almost negligible.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月星 《技术经济》2009,28(2):113-117
中国金融欠发达严重影响着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已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认为:金融创新并不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金融创新有利于分散危机所带来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创新是世界经济强国获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有效工具。为了确保我国改革开放经济成果的保值与增值,捍卫金融资产的定价权,中国政府应运用各种宏观政策工具,包括财税政策,以大思维积极鼓励金融业全面创新,并通过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财务预警的非财务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流的财务预警研究方法基本上没有突破使用财务指标进行预警的框架,其研究思路依然停留在财务预警的财务观。通过对财务危机背后的本质原因及其发生机理和财务行为的社会嵌入性的分析,认为财务指标是财务危机发生的征兆而不是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非财务指标为主要预测变量的财务预警研究思路,即财务预警的非财务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