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佳 《财会通讯》2006,(8):81-8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交易或事项的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其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应用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美、英、法国的会计准则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表述展开讨论,简要分析了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的关系及“实质重于形式”在法律实践和会计活动中的应用。说明在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不明确或不适用时。会计应偏重于其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和反映。并在回顾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引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过程以及应用具体环节的基础上。得出由于存在文化差异,我国会计人员使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需要在职业判断的适度运用上多下功夫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被确定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后,对于约束企业的虚假会计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会计信息揭示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用户经济决策的正确与否和经济活动的成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会计的本质要求,它在相当程度上能够减少或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红 《会计之友》2002,(10):44-45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及产生背景 所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是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以理解为:由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非总相一致,作为经济信息系统的会计,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而非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简言之,当某一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发生冲突时,会计强调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5.
实质重于形式顾名思义,即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法律形式与其经济实质之间发生不一致时侧重于经济实质而忽视其法律形式。文章通过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中经济实质与法律关系的研究及其在会计领域具体环节中的应用分析论述,有助于初学者深入理解该项会计原则。  相似文献   

6.
一、对实质重于形式含义的重新认识《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是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就是著名的“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概念可以说是现代会计师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但从现有的会计文献看,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都是原则性,不利于实际操作。实质重于形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之中,该公告发布于1970年。在该公告中,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财务会计应…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含义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有时是一致的,此时会计上应按照法律形式来进行核算;二是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可能出现分歧,此时会计上应按照经济实质来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美、英、法国的会计准则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表述展开讨论,简要分析了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的关系及“实质重于形式”在法律实践和会计活动中的应用。说明在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不明确或不适用时,会计应偏重于其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和反映,并在回顾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引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过程以及应用具体环节的基础上,得出由于存在文化差异,我国会计人员使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需要在职业判断的适度运用上多下功夫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于蕾 《财会月刊》2005,(1):73-73
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它与会计原则体系中的稳健性原则有着内在的联系。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稳健性原则的内在要求,稳健性原则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外在表现。本文将以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A会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会计实质量子形式原则是指在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中直接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当某项业务的法律形式和其经济实质不完全一致时.企业应以业务的经济实质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而不论其法律形式如何:  相似文献   

11.
李军 《四川会计》2001,(8):19-21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当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而不拘泥于法律形式。换言之,即对于某一交易或事项是否纳入会计系统,应以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导致相关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为判断标准。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明确规定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这对于今后进一步发展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与规范会计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制度》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定义。从法律角度出发,判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美、英、法国的会计准则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表述展开讨论,简要分析了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的关系及"实质重于形式"在法律实践和会计活动中的应用.说明在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不明确或不适用时,会计应偏重于其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和反映,并在回顾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引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过程以及应用具体环节的基础上,得出由于存在文化差异,我国会计人员使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需要在职业判断的适度运用上多下功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玲敏 《企业经济》2003,(11):144-14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交易或事项在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方面不一致,甚至发生背离。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原有的12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在会计核算中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更好地符合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但这条原则在应用时也要把握适当,防止规避和滥用。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实质重于形式是指某一事项或交易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处理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  相似文献   

14.
何勇 《事业财会》2001,(2):44-46
鉴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并非总是一致,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对交易或事项应该按照其实质而不是形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实质重于形式是一项基本会计原则,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沿未包含该原则。为此,有必要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出深入探讨,并考虑将其纳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此原则贯穿于会计核算始末。"实质重于形式"与会计职业判断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本文从会计职业判断与"实质重于形式"的内在联系入手,结合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提出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促进"实质重于形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2001年1月1日颁布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第十一条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简称为“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该会计原则的内涵是指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其实早在1999年1月1日颁发执行的  相似文献   

17.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一条第2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我国以往在制定准则、制度时虽然已有所体现,但一直未将其明文列示于会计原则部分。这次制定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将其例为会计原则的第二条,这对完善甸会计理论,指导企业会计实务,保证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总则第10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意味着新会计准则增补了会计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这一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总则第10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意味着新会计准则增补了会计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这一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应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一项修订性惯例南开大学陆宇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EconomicSubstanceOverLegalForm)原则的简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交易事项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翻新,使得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