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内地、香港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两地旅游市场的联系愈来愈密切,其中中国内地占到港旅游总数的22.2%。而香港人到内地旅游人数也不断增加,香港中旅上半年组团到内地的人数比去年增长70%。虽然今年香港消费市场趋弱,有些旅行社业务并不十分理想,但内地旅游对港人仍有较大的吸引力。 近几年,内地交通事业特别是航空事业的发展相当迅速,国际航运的供不应求情况在近两年出现转变,给旅游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不久前在北京接见以香港旅游协会主席罗旭瑞为团长、成员包括酒店业、航空公司和零售业代表的访京团时表示,中央政府关注到香港旅游业目前遇到的困难,同意进一步放宽内地居民来港旅游的配额和限制,同时建议加强香港和内地的旅游合作,让香港旅行社和国内各地的旅行社合作经营,共同开拓内地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环环相扣的关系.香港回归10年来,随着内地放宽出境政策,内地游客已成为香港的最大旅游客源。  相似文献   

4.
祝建华 《沪港经济》2004,(10):46-47
随着今年8月27日CEPA扩大开放磋商纪要的签署,内地企业赴香港投资的"企业自由行"具体细则将在近期出台,它不仅为港商带来巨大商机,也将极大地方便内地企业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化商贸平台优势以及发达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5.
酒店业是促进香港旅游业 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 香港旅游业与贸易、金融、房地产、制造业并列为香港五大经济支柱,更是主要的赚取外汇的行业之一;1992年起,香港旅游业已由第三上升至第二大出口创汇行业,仅次于纺织暨成衣制造业。1983年香港旅游业收益为108.6亿港元,1993年已增长到532亿港元(均不包括内地游客消费),占香港生产总值的6.6%。在增长迅速的旅游收益中,酒店住  相似文献   

6.
“非典”过去,加上内地放宽个人游政策,使沉寂一时的香港旅游业再度活跃起来。面对与日俱增的内地旅客,如何让传统的香港游更富有新的活力,这是摆在香港各大旅行社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在香港有30多年历史的老牌旅行社——康泰旅行社董事长黄士心先生,就如何开创香港旅游新局面等问题和他展开了探讨。 黄士心在香港旅游界里算得上是个“老法师”了。早在1981年他已开始主办旅行团进军北京、上海等城市,是香港最早组团到内地旅游的旅行社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旅行、旅游提供服务的旅游业,素称“无烟工业”。它依托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3个条件存在和发展。香港旅游业经过兴起、繁荣和大发展,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服务行业之一,也是最能赚取外汇的第二大行业。由航空公司、酒店、旅行代理商、旅行团经营商、零售商、食肆和其他旅游服务机构组成完整的服务网络。1993年,香港旅游协会的会员机构已有1699间,当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达720万(不包括来自中国内地的旅客约170万)人次,超过本地居民人数。旅游业收益(不包括内地旅客的消费)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在如今自主旅游盛行的时代,我国自助游、自驾游已经日益成为旅游发展新常态。以往单一景点景区的旅游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基于移动互联网自主化旅游的需求,高质量、全区域、不同行业资源融合的新兴旅游需求推动着"全域旅游"的形成。那么怎么对全域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全域资源旅游化,从而推动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珏 《特区经济》2009,(9):133-135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核心是要实现旅游要素国际化,而旅游要素国际化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实现旅游业跨省域、跨国际的一体化发展,乃至构建跨国无障碍旅游区。充分认识自身融入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优劣势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对海南旅游一体化发展思路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人民币替代港币的"人民币化"现象.其对内地与香港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正面效应,也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对此效应作了详细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在两地构建人民币最优货币区是人民币化趋利避害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张清 《特区经济》2007,(5):183-185
古商城洪江的旅游业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开发。本文以古商城洪江当地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居民对洪江旅游开发具体状况和对洪江旅游开发形象的认知差异。经过独立样本的T-TEST发现不同籍贯和教育程度的当地居民在对洪江旅游开发形象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认知状况为洪江古商城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瑛  ;汪明林 《特区经济》2009,(7):201-203
正确确定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方向,对于充分利用城市资源、促进城市与旅游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国内外游客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乐山市更应如此。本文分析了决定乐山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方向的旅游主体吸引物、区位条件、城市经济与文化背景等主要影响因素,遵循现状与发展相结合、突出特色、国际化原则,提出了乐山国际旅游发展方向为以世界遗产旅游、山水文化体验旅游为依托的,观光与休闲并举的区域性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3.
覃豪 《特区经济》2012,(4):23-25
1997年香港回归以前,粤港两地的金融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然而,回归以后,在"一国两制"方针的背景下,随着CEPA的实施和粤港两地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粤港两地金融发展迅速,竞合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推动了大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重新分工与整合。这一趋势将会扩大还是缩小两地金融差异,成为经济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利用金融相关率等统计指标比较分析两地金融发展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基于经济收敛理论的计量实证分析两地金融发展的动态差异性,得出粤港两地金融发展差距缩小,呈现σ收敛特征,但幅度不大,整体未呈现长期的随机收敛特征,并对该特征的成因作出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缩小两地金融差异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货币当局意识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由于资本项目的未完全开放和人民币尚未实现可自由兑换,为了稳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香港成为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首选之地。伴随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日益发展壮大。本文在考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实施以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流动性的形成、债券市场的演进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特点,探讨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预期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香港在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实施有效的人才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行国际化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公务员培训,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这对内地人才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中食品相关的工业旅游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开展工业旅游示范点的食品企业的数量变化、地域分布、产品类型、开发模式等方面对我国食品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邹亮 《特区经济》2011,(10):137-139
继2009年底国务院审批了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建设纲要》,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在此背景下,海南旅游市场正逐步走向国际化大舞台,进而成为国内旅游业走向国际的平台。尽管旅游业作为海南的龙头产业,但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却不乐观,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短腿"。为促进海南旅游纪念品发展,呼应国际旅游岛建设,文章首先探讨了发展海南旅游纪念品的重要意义;研究了海南旅游纪念品开发的优势、劣势两方面;分析海南旅游纪念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建立专项发展资金、细分市场、保护开发者及消费者权益、整合资源优势、强化品牌意识、创新销售渠道等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宋红娟 《特区经济》2014,(1):165-167
粤琼港澳台地区带海岸线漫长,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具备了发展旅游的资源、需求、区位和产品四大优势,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近年来,该地区的入境旅游增长幅度逐年下降,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对外经济体系和服务经济体系中的比重也正发生着变化,旅游业面临着转型。海洋旅游资源作为该地区带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本文剖析了粤琼港澳台地区转型时期的旅游产业,分析该区域旅游产业的新形态,并提出了构建海洋特色旅游产品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李勇 《特区经济》2012,(2):165-167
港澳台市场是江西入境旅游的核心市场。通过对港澳台市场的进行总体及个体特征分析,为港澳台市场拓展定位提供指导,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港澳台市场的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鄂渝黔边区既是全国重点扶持和18个贫困区之一,又是拥有极其丰富旅游资源的"中华旅游第一走廊区",以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是必然选择。本文以旅游基本部门为基准,以投入产出的关联性来分析旅游直接、间接和引致影响产业部门,再借助旅游卫星帐户,构筑旅游业对湘鄂渝黔边区经济发展贡献的指标体系,用以揭示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业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度和旅游业对地方财政和居民收支及就业贡献等方面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