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随着Internet城域网和接入网带宽的不断加宽和音/视频压缩技术的进步,为流媒体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而Internet的普及和用户数的迅猛增长则为流媒体业务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前景。目前在Internet上,流媒体业务己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视频点播(VOD)、在线直播、多媒体新闻发布、视频会议、电子商务、远程教学、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已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巨大资源。在未来21世纪中,信息领域的竞争将是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特别是IP(Internet Protocal)技术作为下个世纪网络的主要技术,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光Internet是Internet发展的趋势,本文介绍了光Internet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基本网元,帧结构及其标准化进程,并分析了光Internet的特点和优势,最后展望了今后光Internet的发展。 关于什么是传送IP业务的最佳技术,业界一直有争议。通信界通常倾向于用ATM作为公共网络技术。从保证服务质量和良好的业务工程管理来看,ATM可能是最适合的技术,但对于大部分Internet业务而言,只要求提供“尽力”或“保证”传送的服务,那么能提供大容量IP通道的技术可能是最适宜的技术。而在近两年来,WDM、千兆比以太网、千兆比/兆兆比交换选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发展光Internet创造了条件。基于WDM的光Internet正是同时能把IP over ATM和IP over DWDM这两种解决方案纳入一个网络结构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使网络经济蓬勃滋长,作为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应运而生,成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热点。为了要保证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营,必需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了PC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其应用从原先的单机使用上升到了网络应用的水平,特别是Internet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兴起,促使了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并即将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产业。计算机网络应用已向以提供信息为主的信息网络迅速发展,以Internet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和软、硬件结构。及嵌入式Internet的发展背景,论述了EMIT技术在嵌入式Internet系统中的应用,并指出了未来Internet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末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诞生了一个全新的事物——网络。网络,特别是公用网络(Internet)的蓬勃发展和快速普及成为世纪之交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Internet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利用Internet,人们不管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能获得大量的信息、进行通讯联系及网上商业交易等。实际上,Internet几乎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所有领域,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到1998年2月,全世界Internet用户  相似文献   

8.
吴也文 《当代通信》2003,(12):46-47
一、前言 近年来,Internet异军突起,网络规模和用户数迅猛增长。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发展信息网络,中国也把网络通信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随着中国对骨干网络进行扩容,Internet用户发展十分迅速,视频点播(VOD)、实时远程教学等高速业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接入网却成了Internet发展的瓶颈。目前,56K Modem,ISDN技术是最为成熟的接入技术,但它们都属于窄带接入的范畴。宽带接入方面,利  相似文献   

9.
IPv6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技术简介 任何与Internet网络相连的不同规模的企业网络及其承载的各种应用和IP协议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IPv6是针对目前Internet上使用的IPv4协议的不足而提出的新一代Internet协议。IPv4协议是1981年在RFC791文档中定义的Internet协议。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IPv4已经很难满足网络的运行和业务的需要。1994年11月7日Internet工程导航工作组IESG正式通过  相似文献   

10.
一、Internet发展的启示 传统电信业务提供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常称作通信(Communication)。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业务在近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步占据了电信业务的半壁江山,这一切可以说应归功于Internet。 Internet是90年代的一个奇迹,它的发展使人类在跨向21世纪的同时也跨入了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TCP/IP技术一时间理所当然地成为电信业的第一技术热点,这自然无可厚非。但从业务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所要关注的似乎不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Internet网的应用服务是推动Internet技术发展的巨大原动力。本文就应用服务提供商如何建立多应用服务平台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同时对新旧二种应用服务系统的体系作了技术和经济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几年Internet热潮席卷全球,各种Internet应用蓬勃发展,而目前Internet及信息服务网络的接入和访问对大多数用户而言都仅限于采用基于模拟铜线28.8Kbit/s的接入速率,这样的带宽对于访问日益丰富的WWW页显然是太慢了,用户Internet接入矛盾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因特网(Internet)以其网络结构和协议简单、能支持多种业务、技术更新快、成本低廉等优点,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电话的推出,使人意识到Internet日益增长的影响,不得不重视对它的研究。另一方面,各国电信运营商为了迎合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也纷纷经营Internet网及其业务,研究如何利用智能网(IN)来为Internet用户提供智能业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Internet发展之快令人始料不及,这里,笔者通过三年多来对Internet技术、业务、应用、标准以及管制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现对Internet发展总的看法和认识,以及带给作者本人的一些启示进行总结,以飨读者。 一、Internet的未来发展将向“3358”的方向发展: “3”:未来用户的需求将向  相似文献   

15.
由于技术和网络的发展,Internet电话从1995年开始产生,在经历了不断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之后,目前已逐渐在电话通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国内长途电话和国际长途电话市场。本文在简要介绍了Internet电话在全球的发展概况后,详细分析了Internet电话在2010年前对我国传统长途电话市场、网络规模、网路组织的影响,并指出了当前长途电话网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融合,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尤其是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成长和普及,利用Internet实现商务活动的电子化、无纸化,已成为目前商务活动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子商务,正是以这种技术的进步为基础,为了适应的变化发展起来的。 一、发展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从广义上讲,是指以电子设备为媒介进行的各种商业活动,包括通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Internet的迅猛发展,给信息产业带来无限生机,同时也推动着通信技术的进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在Internet骨干网的作用已日益突出。一、卫星通信与TCP/IP协议  相似文献   

18.
xDSL技术及其在高速信息接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特别是基于Web浏览业务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宽带业务的需求迅速增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为用户提供经济而有效的宽带信息接入手段,成为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当务之急。众所周知,用户接入网宽带化的最终目标是用光纤取代现有的铜双绞线,实现光纤到家(FTTH),但这需要巨额的投资和较长的建设周期。近年来,人们提出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如今,Internet/Intranet网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通过采用全新的Internet技术,可以实现完全的信息共享。互联网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巨变,极大地推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化的进程。在GIS领域,WEB GIS为下一代GIS沿革带来新的观念。随着网上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网上信息发布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网上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地图与数据库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图形与数据的有效连接。 东莞市邮电规划设计所是在原东莞市邮电局设计  相似文献   

20.
引言 Internet的迅猛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信网承载IP业务。从电信业本身来看,现有的电信网的框架将从电路交换及其组网技术逐步转向以分组交换特别是IP为基础的新框架,电信网承载的业务将从以电话为主转向以数据业务为主。宽带化和IP化是核心网发展的趋势,同时又是接入网发展的方向。但是,IP接入网与用于接入传统电路交换型业务的接入网相比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