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南现代化首先是人才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社会整体的变迁过程,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过程。人,特别是人才,是变迁发生的主体因素。一切变迁都要归结到人的活动的结果,特别是那些社会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人才(其中包括各级领导人才)的活动的结果。苏南现代化的发展内涵可以概括为,以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指导,以人才现代化为主体,以经济现代化为中心,以科教文化现代化为先导,以实现社会全面现代化为目标的综合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走向现代化是肯定无疑了。应该指出的是,现代化不仅仅是迎接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增长的过程,而且是经济、科技、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过程。所以,政治现代化的提出,当然是伴随着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把社会现代化看作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政治现代化的主题就不再纯属理论范畴了。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成就也是硕果累累,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当然,目前我国的政府的社会治理和管理职能还不能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由目前的国内环境分析,只有不间断的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现代化,以人为核心,不断促进我国经济、 政治、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有效的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里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尺度和集中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实现现代化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它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体现.为了全面、系统、准确地分析各国现代化的进程,自本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6.
政治体制改革在我国现代化中的地位现代化是社会从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形态向现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形态的总体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共同过程。从这一过程的起因来看,有内发型和外发型两种。中国属于外发型。在中国,最初的现代化要求并非起源于社会内部,而是来自外部的冲击。因此,中国人对于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一种独特的从被动到主动、从片面到全面、从不自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义政冶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8.
由于现代化是一个包罗宏富、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对"现代化"涵义的界定更是涉及不同层面与角度,马克思所提出的"现代生产方式"蕴含了"新兴生产力是历史进程的主导力"思想,而劳动者作为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及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理应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关注的焦点和目标。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现代特征,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根本旨归;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创建学习型社会,既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和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应以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加快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事业的发展,重点加强农村建设人力与财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对于实现我国的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祁小敏 《经济师》2023,(2):178-179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落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应有之义,立足于从马克思主义,德治思想,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政治教育观中汲取实践经验和丰硕理论成果;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促进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全面提升国民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研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 《江南论坛》2008,(12):47-4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不仅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样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张献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253-254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终身教育是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人的素质的教育,能够提升人的主体意识,充分展现人的个性和特长,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实现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的社会中。最近,党中央又强调要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工干部如何紧跟时代  相似文献   

14.
吕萍 《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02-203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飞跃,是在立足中国当代现实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而提出的,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新形势.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以人为本".中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自始至终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和精神需求,为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深入分析了人的存在方式的演变性,强调应当以人的存在方式的演变性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深刻洞见,赋予了现代化双重的内涵,即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实践中对物的拜物教带来了对人的现代化的漠视,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并没有解决好为谁发展这一具有根本价值判断的命题。充分挖掘马克思的人的存在方式演变思想,彰显人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明确经济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性的能源、生态与社会危机催生了新型工业化战略。但由于新型工业化战略依然建立在技术迷信、个人主义与消费主义价值观之上,并没有改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对立,只能延缓而不能避免总危机的爆发。只有彻底改变现代化的价值观基础,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把新型现代化置于新型工业化目标之上,才能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和当代国情提出的,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转变,是国家全面进步的历史性标志。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消除人文贫困。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落脚点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与人的全面发展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的现代化需继承传统道德精华边险峰人的现代化意味着人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而实现其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有了素质的现代化,才会有人的现代化。在人的素质中,道德素质占有重要地位。而道德素质的现代化只有在正确对待道德遗产,正确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就说明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指导思想。一、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和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 ,就是“三个文明”并举 ,“五个统筹”兼顾。“三个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