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找出水库除险加固措施的实际效果,研究了原土夯实、浆砌石和混凝土3种方法的加固效果,主要分析了不同措施下对坝体的渗流影响。结果表明:浆砌石和混凝土对坝体的防渗效果接近;对溢洪道进行变水位静水法的渗流强度计算,得出了渗流强度关系式,并在实例中得到验证,综合指出,浆砌石措施可在降低造价的基础上保证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衬砌布置形式对某高地下水位灌区渠道渗漏的影响,文章以Geo-studio软件为基础进行数值计算,分别对采用无衬砌、河道全衬砌、渠坡底端衬砌、渠底中间衬砌、渠底两端衬砌五种衬砌布置形式下的渠道进行入渗量、渗漏量、节水率、孔隙水压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无衬砌时渠坡浸润线最低、下降0. 485m;全衬砌渠道节水率最高达到100%;从节水率、渗漏量、安全、材料成本等角度考虑本工程采用渠底中间衬砌为最佳布置形式。本研究可为该地区衬砌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论述多种求解渠系水利用系数思路,探索推导出利用系数法、损失系数法及定义法的误差对比公式,在此基础上揭示误差产生原因。应用实例表明,选取利用系数法与实则值之间的误差比较小,推求结果更贴合实际。利用系数法在条件有限的灌区实施渠系水利用系数估算具有更强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长距离输水渠道是解决内陆干旱区区域性缺水问题的常见工程之一,输水损失影响渠道的输水效率。文章以某大型输水渠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渠道水利用系数,并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渗流是输水损失的主要部分,合理的防渗措施,能有效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土工膜防渗效果良好,适用于长距离输水渠道。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超声波流量计在矩形渠道测流中的适用性,将超声波流量计应用于实验室变坡水槽和实际渠道中,得到水位-流量、流速折线图,通过分析对比与变坡水槽自动流量控制系统结果的异同性和吻合度。结果表明超声波流量计所得结果与变坡水槽自动流量控制系统基本一致,前者相应的流量、流速略低于后者,流量平均变幅为3%。因此超声波流量计与变坡水槽测流结果吻合度较高,平均相对偏差为3%,二者所测得单位小时总流量差值的绝对值在0.15m~3/h以内。  相似文献   

6.
高地下水位渠道的衬砌结构设计具有较大难度,是水利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以辽宁省喀左县平房子灌区高地下水位渠段为例,利用Seep3D软件针对衬砌开缝式透水衬砌设计中开缝下部设置垂直导流板对渠道防渗作用的影响开展研究。综和模型计算成果和渠道建设的经济性,建议在渠道结构设计中采取长度为1. 0m的垂直导流板。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流速时差法计算的局限性,文章引入虚拟垂线流速时差法进行流量计算,并以本溪地区南甸水文站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虚拟垂线流速时差法可综合考虑水位以及复式断面对流速分布的影响,计算精度好于传统流速时差法,可在实际测验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节水灌溉渠道工程对地下水补给造成的影响,基于Hydrus-2D预测模型,针对不同衬砌材料渠道工程的防渗效果及对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问题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土渠,混凝土节水衬砌渠道以及混凝土加膜复合衬砌渠道具有良好的防渗漏性能,防渗效果达到99. 5%以上;随着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和混凝土材料衬砌渠道的渗漏深度基本呈线性增长,半年以后的渗漏深度仅为6~7m,而土渠在一个月后的渗漏深度已达32m,能够及时对地下水起到较好地补给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季冻区高含水率土壤渠道衬砌混凝土的抗冻胀性能,文章将0#胶晶作为改良材料,对渠道衬砌混凝土进行了室内试验和现场原型试验.结果表明:0#胶晶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降低有害孔占比5.51%,增加无害孔占比8.22%,同时还可以减小渠道衬砌混凝土所受的孔隙水压力和沉降变形,提升混凝土的水平变形能力,对于高...  相似文献   

10.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指标,工程设计规范对其计算方法有明确规定,从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获取的方式方法来看,综合反映了设计水平年一个灌区"标准状态"渠道系统工程状况、能力和田间灌溉水平下的灌溉用水效率。本文从和田河大型灌区和田市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概况出发,介绍了本灌区灌溉制度及设计灌水率的确定依据,并计算了渠系水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11.
中小河流水文站水位流量单值化影响因较多,传统单值化拟合难度大,为简化其计算流程,采用主次指标分组方法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再结合多项式拟合方法确定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通过实例分析,该方法应用操作较为简单,适合于中小河流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其拟合后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各项检验指标均在SL 195—2015《水文巡测规范》精度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文章应用二维河道冲刷数学模型对河道冲刷物理模型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浅水二维水动力模型在河道冲刷物理模型试验中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预测的断面冲刷深度和试验测定的冲刷深度误差小于20%;随着断面坎高的增加,河道断面冲刷深度逐渐减小,坎高从2~6cm,河道断面冲刷深度在0.38~0.19m之间;随着试验放水流量的增加,河道冲刷总体呈现中部冲刷深度较大,两端冲刷深度较小。  相似文献   

13.
程克俊 《水利技术监督》2023,(8):147-149+245
黄村防汛站受水位流量各年度间变化大,每年各季度差别大影响,其水位流量情况较复杂,根据洪水涨落和回水两种情况对黄村防汛站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进行分析。采用水位落差法、水位流量单值化两种方法,进行水位流量单值化成果精度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通过计算基于双要素校正的单值化成果精度基本上能够满足防汛站定线的精度要求。意义:双要素校正过程中考虑到水位流量的相关因子所起到的作用,为水位流量进行单值化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统一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沿线所有闸、倒虹吸前后水尺水位高程,以济平干渠段为试点,在通水结束落闸后,采用静水面传递高程的方法,利用一精确高程点推导所有闸前后真实水位值。结果表明,静水法可以较快地解决全线水位校核问题,当闸间距大于5. 8km时,静水法测高差满足三等水准限差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泰州老通扬运河引水工程为例,建立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论证新建泵站的必要性和规模。结果表明:新建引水泵站可有效增加老通扬运河水量,加快水体流动,提升断面水质,经综合考虑分析,新建泵站规模为20m~3/s,经济合理且可行,满足水质目标要求。模型计算结果可以较好反映平原河网地区闸站调度与河道水位、流量、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为今后的引水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河道电厂温排水运输扩散情况,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水动力与温度运输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模型方法可行,参数取值合理。计算结果表明,温排水与河道水流发生掺混后,温水主要分布在排水口下游沿岸局部区域,并形成扁长状热扩散带。河道流量越小,温排水影响范围越大。随着水深增加,温升数值逐渐减小,温升带包络范围以表层温升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7.
在计算河流水质监测指标平均值时,为了体现监测值所代表的水体水容量,使计算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文章提出了流量加权法,阐明了其原理,并做了实例演算。  相似文献   

18.
在辽宁省选取10个典型大中型灌区,结合人工同步观测方式开展灌区自动量水设备计量精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各典型灌区不同水深流速进行率定校准后,各典型灌区水位、流量精度误差均可控制在±6%以内,满足灌区自动量水设备精度要求,可基本实现灌溉用水自动计量和精准计量。研究成果对于灌区智慧化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供水隧道孔隙水压力的控制,通过销孔排水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销孔长度、销孔外围角度位置、安装角度横向倾斜、双销孔之间纵向距离对隧道孔隙水压力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衬砌表面可渗透时,销孔长度的增加不能达到控制孔隙水压力的水平,需增加销孔数量,在双销孔条件下,当销孔与隧道顶部的角距离为45°和115°时,孔隙水压力呈均匀分布趋势,且施工过程中销孔之间最佳纵向距离应小于4.5m。  相似文献   

20.
针对庄河灌区渠道现状存在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工程建设标准低和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为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注重渠道防渗技术研究、加大渠道建设力度、确保渠道施工质量、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和提升渠道管理水平等措施,使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