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全面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背景下,强化对水资源的总量控制,落实用水总量统计工作亟待解决。在分析与领会统计组织体系设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多地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用水管理与用水总量统计工作的现状,剖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可行的用水总量统计组织方案有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和统计行政主管部门主导两种;并依据目标导向机制,结合两方案的优缺点,提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总量统计组织体系应由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剖析水资源"费"改"税"的趋势,明晰用水总量统计工作与水资源税的关联性,据此阐述用水总量统计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并进一步设计依托于水资源税的用水总量统计组织体系以及各参与主体的任务与职责。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鞭效应”是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供应链信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对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供应链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用水部门和地区的需水量预测方法,输水线路长度,水价波动及当地降水情况,每一个节点地区可能存在着本位主义思想,用水量短缺时的博弈,供应链复杂的多层次结构。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减少不确定性,减少用水户用水量的变动性,缩短提前期,建立节点地区之间的战略协作关系、订立供水协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水资源的利用问题,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利用综合用水指标、农业用水指标和工业用水指标等衡量我国的用水水平,利用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地下水开发利用率及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等指标来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分析,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灰色加权关联系数比较各年份水资源利用情况和国家提出的2020年与2030年目标的偏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助于改善我国水资源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增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动力、推动建立全社会节水参与机制为目标,贯彻落实中央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应用社会群体经济、社会和行动利益分析的方法,基于不同社会主体节水驱动因素视角,从政府、用水户、供水企业等不同层面分析各类群体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动力,明确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作重点应围绕激发用水户、供水企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动力,进一步推进水价和水权制度改革,建立稳定增长的节水资金投入机制和财政激励机制,激发各主体的经济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持久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5.
对跨区转移的水资源用水效益及其增值进行测算,可以为区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利益协调提供基础的参考和决策依据,保障不同用水主体之间用水利益的公平共享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对各用水部门水资源用水效益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跨区转移规模和各地区用水结构等因素,构建水资源跨区转移的用水效益增值评估模型。以浙江长潭水库为例,库区水利工程建成后每年向下游地区转移用水0.29亿t,利用用水效益增值评估模型测算上下游地区工业用水、农业居民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增值,最终得出水资源跨区转移总的用水效益增值为0.49亿元,验证了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王寅  任亮  王崴  张彬 《水利经济》2019,37(4):39-41
为进一步明确合同节水量参与水权交易的路径与方法,根据直接取用水户与间接取用水户的用水特点,从制度基础、交易方式等方面进行水权交易可行性分析。直接取用水户能够开展区域、取水权与灌溉用水户等类型水权交易;若能明确间接取用水户的取用水处置权以及专业节水公司的合同节水量收储权,间接取用水户也有较大水权交易潜力。在分析相关参与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提出水权制度建设与配套资金支持是相关政策的设计要点,应围绕水资源使用权的确权、赋权与易权设计水权制度,从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降低企业税负三方面开展配套资金支持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城市水资源利用及其用水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用水总量,用水结构,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和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等方面。对东北3省区城市水资源利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对上述地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的基础上,对2010年和2030年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李生潜 《水利经济》2016,34(6):65-67
合理的水价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民乐县为例,从农民水费承受能力和供水成本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农村推行保本微利的水价调整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行阶梯式水价机制进行研究,探讨水价合理性和供水成本合理构成。推行保本微利和阶梯式水价机制保障了正常生产生活的基本用水量,兼顾了水企业和用水主体的利益,使水资源成本和供水成本在水价格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促进用水户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张掖市实施可交易水权制度的调查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用水户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相互监督机制,从而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使可交易水权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取得很好的执行效果。进一步分析有地下水和没有地下水以及有地下水但村庄条件不同的情形下可交易水权制度中的相互监督机制,可以发现,只要满足以下条件,无论在有还是没有地下水的情况下都能形成这一机制:①分级管理体制的责权明确;②水权和用水配额界定清晰;③上一级管理部门严格控制下一级管理部门的水源总量,使其接近(甚至刚好等于)用水配额总量,同时小于用水需求总量。  相似文献   

10.
刘玒玒  崔尧  赵雪  李鹏 《水利经济》2019,37(6):60-65
我国的流域水资源配置主要从流域管理者角度出发,追求流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由于忽视了流域内各用水户的个体利益和协商意愿,导致流域内部分用水户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满意度较低,方案可行性较差。因此,将用水户对配置方案的满意程度定义为用水户满意度,并将其量化为最低满意度函数和协调满意度函数,为用水户参与水资源配置方案决策提供通道。最终,建立基于用水户满意度准则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以黑河流域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①基于用水户满意度准则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能够满足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②流域内各分区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协调满意度与各自的水资源配置权重成正比。③当最低满意度取值较高时,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在制定配水方案时更强调配水的公平性;反之,则更强调用水效率,易出现部分区域缺水情况,影响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应避免该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1.
段涛  刘晓君 《水利经济》2006,24(2):49-51
通过对城市再生水特许经营项目的考察,探讨了特许经营项目中再生水如何定价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可分性的再生水特许经营权拍卖机制,并分别研究了在这种拍卖机制下项目公司向政府指定机构售水的价格的影响因素以及政府指定机构向用户售水的价格的确定方法。最后考察了这种拍卖机制所具有的激励相容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亦宁 《水利经济》2019,37(4):48-55
应用博弈论的方法,探讨水源地、城市及用水者等相关利益主体在不同决策模式下的行为方式,分析了“用水者各自决策”“城市政府主导分配”“市场交易”和“政府调控下的市场配置”4种水源地水资源分配模式,认为“政府调控下的市场配置”是相对最优模式。探讨了跨境水源地权利保护机制、用水总量控制政策背景下的水源地水资源分配、水源地水权交易和生态补偿等相关政策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定义了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概念,分析了冲突脆性源及脆性激发过程。运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漳河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进行评价,提出了降低脆性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跨界流域内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冲突脆性,不同地区的各子系统的冲突脆性,以及各地区的不同子系统的冲突脆性,均表现出异质性。要降低流域和地区的水资源冲突脆性,需要流域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从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等方面同时入手。流域管理机构应致力于建立流域整体水资源冲突脆性协调与控制机制,区域地方政府则应更新发展理念,加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共赢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水利工程PPP项目供给量,在分析政府部门和私营机构博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非对称信息委托代理模型水利工程PPP项目供给激励机制,并求解得出最优供给量、政府部门和私营机构最大效用,提出提高私营机构努力水平、降低私营机构成本和私营机构风险规避程度等建议,为水利工程PPP项目的供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晶 《水利经济》2017,35(1):45-47
分析内部控制对水利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以及水利部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资源整合、大数据应用、动态预警监控和完善监督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内部控制要求的水利部门财务信息化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信息租金抽取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运营管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管理中委托代理双方在信息对称与不对称下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结果表明:在不对称信息下,存在供水部门将提供给用水户的本地水谎称是外调水以收取较高水费的可能,导致用水户为了减少用水费用而少用或不用外调水,从而影响了调水工程的效益.为了提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经济效益,必须消除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壁垒,对流域水资源与区域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设置两级管理单位,将管理主体组织结构扁平化,以降低委托代理双方之间的信息差距.  相似文献   

17.
破解水价改革难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无偿和低价使用,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加之水浪费、水污染严重,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加快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实行用水计量收费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在管理、供水、用水和排水等诸多环节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人们的节水动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