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海南省水资源供需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祖光 《水利经济》2005,23(3):47-49
阐述海南省水资源的特征及变化趋势,并针对水资源供需中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用水效率不高,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大等问题,提出保障水资源供需的战略措施,即建立新型水资源价值体系、水资源供需保障体系、水资源供需集团化与规模化经营体系和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用水存在供需矛盾加剧、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效率低下、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着粮食安全。本文以13个粮食主产区为例,构建了包含水、耕地、劳动力、资本等粮食生产要素的粮食生产函数,并对粮食生产中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粮食产量与农业用水量正相关,在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主产区水资源投入每增加1%,粮食产量增加1.96%。受水资源限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将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利用指数分解模型对影响中国用水量变化和水资源使用效率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研究。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2000—2015年期间,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扩大是促进全国用水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并且前者的贡献率远远高于后者;行业用水技术进步和工业结构的优化都有利于用水总量的降低和用水效率的提高,但行业用水效率提高具有较大的贡献率,贡献率分别为76%和53%。最后提出研究期内水资源管理政策的评估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全面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背景下,强化对水资源的总量控制,落实用水总量统计工作亟待解决。在分析与领会统计组织体系设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多地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用水管理与用水总量统计工作的现状,剖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可行的用水总量统计组织方案有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和统计行政主管部门主导两种;并依据目标导向机制,结合两方案的优缺点,提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总量统计组织体系应由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剖析水资源"费"改"税"的趋势,明晰用水总量统计工作与水资源税的关联性,据此阐述用水总量统计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并进一步设计依托于水资源税的用水总量统计组织体系以及各参与主体的任务与职责。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向不同地区制定切合实际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辽宁省14个城市1999-2005年的用水效率数据,以用水效率为因变量,对影响用水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城市用水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中,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与用水效率呈正相关,而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与用水效率呈负相关;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来说,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虽略有不同,但人均GDP是它们共同的影响因素,说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粮食用水效率是降低农业用水规模、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测度中国31个省(市区)的粮食用水效率,揭示了其时间演变规律与空间分异特征。[方法]以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5年、2010年与2015年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静态分析和评价,揭示各省(市区)粮食生产水资源投入松弛量,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差异特征;其次,采用各省(市区) 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水资源全要素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中国大多数省(市区)粮食生产用水效率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是影响用水效率的关键因素;多数省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近50%的省份粮食生产用水存在冗余,应适当减少粮食生产用水量;从区域分布特征来看,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空间分布有关,与区域水资源丰沛程度负相关。[结论]国家应加大对粮食灌溉设施的技术投资,因地制宜优化粮食生产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
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域,以其所辖的8个行政分区作为研究单元,利用基于组合赋权的模糊物元分析法,从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质3个维度建立青海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三条红线"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青海省水资源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强。但是青海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程度呈现出区域性差异,西宁市和海东市水资源承载力已近饱和状态,而其余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强,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熵值法的河北省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需求居高不下,投入压力积聚;供给增长有限,地下水开采程度不断加深;部分地区水资源污染、浪费以及利用的低效率等方面,总结了河北省农业用水的现状及问题,进而选取水资源消耗、水资源自然条件、水资源技术条件和经济产出效益4方面的指标构建了农业用水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数据的时间序列矩阵,应用熵值法进行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通过实证分析得到2005~2012年各年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研究结论:影响农业用水效率的因素中,技术条件贡献率最大,其次为产出效益、消耗程度和自然条件;农业用水综合指数近几年有所增长但呈现波动态势,技术条件指数走势与其趋同,其他影响因素对水资源效率贡献度变化较平稳。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在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技术条件、提高投入产出率、减少水源消耗、增加供给几个方面探索了提升河北省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总结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国民经济用水效率的关键性指标,并对这些指标的合理性进行讨论,认为水资源管理投入产出模型中用于描述国民经济用水效率的用水直接产出系数和用水完全产出系数并不合理。同时根据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水的乘数和虚拟水资源输入输出量4个指标对2007年江苏省各产业部门进行聚类分析,并对2007年江苏省用水效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部门水的乘数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部门虚拟水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制定长期的发展规时,不仅应权衡直接用水,也要考虑间接用水的影响,才能使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0.
赵敏  刘姗 《水利经济》2020,38(1):54-60
基于有效效率前沿(乐观)和无效效率前沿(悲观)面SBM-DEA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7年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Tobit模型对农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用水综合效率较低,其中,乐观效率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悲观效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不同农业用水区之间用水效率差异较小,高农业用水区农业用水效率最高,中农业用水区次之,低农业用水区最低。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节水灌溉技术、水库总库容量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正相关,水资源禀赋、地区教育水平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从水量、水效、水质、水生态4个维度构建了江阴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评价指标分级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江阴市2011—2016年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阴市水资源承载能力逐年增强,并从超载向临界超载转变。最后,针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地下水埋深三大水资源承载能力限制因子,提出了江阴市水资源调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林昕  刘嘉熙 《水利经济》2017,35(5):23-27
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南京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基于时间序列的DEA模型,分别对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考虑非期望产出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对比两种情况下的效率值,发现在环境约束下,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南京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比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下的效率值提高了。引入环境效率概念,解释了其原因在于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环境效率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13.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后评价对于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后评价方法,以湖北省襄樊市为例,分别利用逻辑框架法和指标评价法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了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通过2年多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用水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公众节水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襄樊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预期目标。但资金投入没有完全到位,管理机构改革涉及面广,后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在全面分析济南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在自然延续型、经济发展型、节水型、协调发展型4种方案下济南市2001~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协调发展型方案是提高济南市水资源承载力,保证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可行方案,该方案下模拟的2020年济南市水资源可承载的工业总产值和城镇人口分别为4 989.21亿元和515.55万人。  相似文献   

15.
陶晓华 《水利经济》2005,23(2):33-33,36
结合淮安市的农业水费收缴情况,从水商品的角度阐述淮安市水利工程供水的运行模式,结合目前供水体制改革,提出农业水费由委托代收改为由水利部门自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冰  舒成 《水利经济》2017,35(2):59-62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呼伦贝尔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了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开发在水生态保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居民饮水安全及水利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从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水利管理制度改革四个方面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模式和应对措施。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上,解决用水需求并保障用水安全,实现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构建包括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序列方面,江西省及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在空间分布方面,赣州市和宜春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位居全省前列,其他各地级市差异较大;南昌市部分年份出现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大,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低,用水效率全省最高。  相似文献   

18.
张杰  贾绍凤 《水利经济》2012,30(4):19-22
制定合理的水价,是解决水资源不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措施。在对纽约市和北京市目前的水价构成及水平介绍的基础上,从水价承受能力、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角度进行对比和优缺点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两市的自来水定价与调节程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体现在:纽约市将水费分为计量水费、设施水费和服务费用,对房屋正面宽度和涉水设备收取非计量水费,污水处理费比例相对较高,水价的相对水平基本可引起居民对用水的重视;北京市实行单一的计量式水费,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比例较低,水价相对水平偏低,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水价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伟忠 《水利经济》2010,28(3):36-38
介绍了天津市水价改革的背景,在回顾天津市水价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津市水价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和完善天津市水价改革的建议: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加快供排水单位体制改革进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水价改革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赵忠 《水利经济》2005,23(3):45-46
针对资阳市水利发展面临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探讨资阳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提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思路,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融资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统筹城乡水利的建设与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