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志锋 《中国市场》2007,(31):97-98
教育适应学生思想理念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原则和要求之间有着本质的契合。实施教育适应学生的教育理念,加速创新性人才培养,要从制度体系上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尊重和保障学生自我发展需要及其在校期间自主学习的各项权益;要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方面下工夫,努力实现教育教学内容、方式的开放性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却是一个独特而脆弱的群体,高职教育要想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并从深入思考与探索,抓住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有重点地建设有特色的师资队伍,使学生在学校就接受到系统的、更适应高职学生的专业的教育,帮助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不仅使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革命性的转轨,也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传统教育已不适应大规模扩招与人才需求差异化的发展趋势,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柔性。柔性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就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使学校教育成为一个"柔性"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学生,学生能够适应不同的职位需求。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有所选,培养模式柔性化与教学管理配套改革,让所选有保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势在必行,同时,政治教育要以创新教育为中心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来适应新形势下创新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娴兰 《消费导刊》2009,(15):172-172
心理教育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维护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安院校的心理教育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他们认识自我、完善人格,适应职业、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6.
林芝 《科技转让集锦》2008,(23):125-125
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它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信心、兴趣、意志、个性和动机等,完全适应学校教育,应用赏识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肋 《中国电子商务》2010,(11):295-295
本文探讨了香港与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各种差异,尤其是香港教育的成功之处。香港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岽尚学术自由和开放式教育,学生的独立性和组织能力很强,同时更适应社会和实践。大陆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创造性。因此,香港的教育某些方面值得内地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8.
进入大学后大学新生在面临新的环境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如学习习惯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等。教育者应对他们进行及时教育及引导,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设置相应的教育目标,并采取以主题班会、心理辅导、课外活动代表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经院校存在重专业课教育 ,轻基础课教育倾向 ,影响了办学质量 ,学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加强经济基础理论教育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0.
郑洪滨 《北方经贸》2014,(8):212-212
新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教育,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守纪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学业教育;其目的主要在于解决新生不适应问题,帮助他们适应大学新生活,尽快转变角色投入学习。大学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使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大门,夯实整个大学教育质量的根基。要完善新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提升新生自我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袁敏 《商》2012,(11):148-148
高职教育不应仅仅是对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培养,而应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文化教化和文化启蒙,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精神境界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提升。本文从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就业为导向,确定具体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会计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凸显通识教育地位、创新会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着重会计诚信品格塑造、构建适应会计人才素质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五个方面,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袁敏 《商》2013,(1):249-249
高职教育不应仅仅是对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培养,而应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文化教化和文化启蒙,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精神境界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提升。本文从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就业为导向,确定具体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会计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凸显通识教育地位、创新会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着重会计诚信品格塑造、构建适应会计人才素质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五个方面,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当代高职学生管理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教育形式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新形势下,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实行科学化与人性化管理,成为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势下,推动高职教育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荷兰 《商场现代化》2009,(18):164-165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由于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方法与教学设施落后,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本文就如何改革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学体制创新性改革的必要性选择。学分制的管理模式是要从人才培养的整齐划一转向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从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探讨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管理,旨在建立科学可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引导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保证学生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作为入学后的首个必修环节,对引导新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重要的学生工作之一。如何通过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当前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分析了新生适应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开展思路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大一新生适应期教育,是帮助大学新生由高中教育转向大学高等教育的辅助性适应教育。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和掌握知识转变为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生活方式由完全高中的家长老师的管理变为自我管理,这种转变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并需要一定的指导。大学新生适应的基本特点是适应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适应时间的长期性,适应影响的多重性。大一新生在入学初期基本沿袭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主学习精神。适应期教育可以针对较为普遍的适应性不良问题开展活动,开展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从而为成人成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系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给中学生的学习、成长构建了美好的校园环境.为适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新课改需要,必须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如何让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心灵,发挥其在个性心理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本文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夏志琼 《中国市场》1999,(10):50-52
<正>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对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加快发展教育,既可以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又可以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当前我国已将满足教育消费需求作为驱动内需的一只轮子。那么银行如何去适应满足学生、学生家长和学校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呢? 学生:我读书我花自己的“钱”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在高校中有近20%的学生属于经济困难和低收人家庭的学生。他们完全依靠家庭难以完成学业,十分需要助学贷款来支持。在高校中,以往的助学贷款规模小、贷款条件要求高、适应面窄,所以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教育由个人承担的费用越来越多,要读书又没钱,最好的  相似文献   

20.
面对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和我国部分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现实,我们通过构建“以品格为目标,健康为基础,就业为手段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交叉式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做人、健康、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能够适应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人格健全的劳动者,尽自己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