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凯 《水利经济》2022,40(5):46-53
面对水量水质双重制约的不利局面,我国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同时明确了采用市场化交易机制治理水环境污染问题。当前市场化交易机制存在诸多桎梏,政策对排污权个体交易行为的有效性亦无法判断。在分析现实治污困境的基础上,引入总量控制下的水排污权交易理念,对排污权多元主体的交易逻辑进行阐述,同时基于多主体系统构建排污权交易系统的仿真模型,模拟政府在排污权交易过程中的政策规制与排污企业的动态博弈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总量控制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能够对排污主体进行有效正向激励和反向惩罚,引导排污企业主动减排;在弱管制的自由竞争市场下,水排污权交易方倾向于违规合谋,隐瞒真实价格;当政府进行强管制有效监督,且上级政府部门能够对下级部门采取有效监督时,水排污权交易方能够减少违规合谋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林业碳汇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碳汇产品定价难等特征,基于实物期权定价理论,利用Black-Scholes模型,对福建省碳汇造林项目价值和碳汇交易价格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的净现值法计算出的项目价值与引入实物期权评价模型计算出的项目价值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与2022年福建省林业碳汇成交均价相比较,林业碳汇造林项目价值及碳汇产品交易价格均被严重低估,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评估方法对林业碳汇产品进行定价更加科学合理。为进一步丰富林业碳汇金属产品交易体系,提高碳汇市场活跃度,文章提出对策建议:(1)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激励林农营林造林;(2)科学核算投资回报,提高经营者积极性;(3)创新碳金融产品,规避价格波动风险;(4)引入多元交易主体,促进碳汇流通交易。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森林环境资源的经济学特性的基础上,将森林环境资源的定价理论分为基于经济学的定价理论、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价理论以及基于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定价理论三类,并就不同的定价理论的思路和重点问题进行了对比阐述。通过对森林环境资源定价理论的梳理,认为森林环境资源定价的机理和定价模型及森林环境服务市场的建立等是该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梳理总结其他稀缺资源定价方法在排水权交易定价中的适应性,结合排水权交易市场特征,运用完全成本定价模型和改进后的价格上限模型(RPI-X),明确排水权交易价格的上下阈值。以句容市赤山湖2016年汛期排水权交易事件为案例,计算出两地排水权交易价格上下阈值为7347.68万元、13225.82万元。研究结果显示:该定价方法能有效表现排水权转让区所承担的洪涝灾害损失,保护交易双方权益;契合我国目前防洪调度注重损失补偿的现实,利于实现价值量化;交易定价过程应综合考虑转让区的机会成本,以协调流域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林木资产B-S期权定价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并评价其优缺点,然后以宁陕县马尾松林木交易实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马尾松的公允市场价格,代入期权定价模型,求出待评估马尾松的评估价值,并据此形成一种改进的林木资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莹  赵辉  聂汉江  杨健 《水利经济》2015,33(4):50-52
进一步推进再生水的利用不仅依赖于政策的扶持,也依赖于再生水水价所具有的优势。再生水与自来水之间的价格差是促使用户接受再生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借鉴合理水价定价方法基础上,详细分析再生水合理价格构成与定价机制以及再生水的定价区间,分析常规水价与再生水的比价关系对再生水利用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再生水等之间的比价关系,分类制定再生水定价,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现状,分析了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排污权交易关键是要建立完善、健全的排污权交易法律法规,创新排污权交易的监管模式,积极探索垂直统一的监测体系和灵敏、快捷、高效的运行机制,为我国排污权交易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说明了静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条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实证检验中存在的缺陷,然后,为了改进CAPM模型,增强它在投资实践中的价值,选取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深交所A股有关月交易数据作为样本,对条件CAPM进行了非参数估计检验,得出:在条件CAPM中,风险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系数是非线性关系,从而否定了学者经常假定的线性关系,并从检验的偏差数据中得出非参数估计方法优于参数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说明了静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条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实证检验中存在的缺陷,然后,为了改进CAPM模型,增强它在投资实践中的价值,选取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深交所A股有关月交易数据作为样本,对条件CAPM进行了非参数估计检验,得出:在条件CAPM中,风险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系数是非线性关系,从而否定了学者经常假定的线性关系,并从检验的偏差数据中得出非参数估计方法优于参数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借助演化博弈理论,建立无政府监督管理和存在政府监督管理两种情形下排污权交易企业双方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交易双方行为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稳定演化策略及其对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无政府监督管理情况下,排污权交易企业买卖双方只存在唯一稳定演化策略,即(违反规则,违反规则);当政府对排污权交易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并制定合理的激励惩罚机制后,交易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均逐渐向(遵守规则,遵守规则)演化。为了提升排污权交易市场效率,政府必需加强监督管理,制定有效的激励惩罚机制,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张廷熙  仇蕾 《水利经济》2015,33(3):37-40
针对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排污权的转让问题,分别构建了高污染处理成本厂商和低污染处理成本厂商在行业间排污权转让的最优决策模型,以及同行业内的双寡头厂商之间的排污权转让的博弈模型,从而求得排污权的最优定价,以及两种转让方式下厂商的最优生产量以及最佳排污权交易量,为排污权交易市场下厂商的最优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我国水权交易价格与价值不符的状况,将价值流与水权交易相结合,分析水权交易价值形成机理。以此为基础,采用买卖双方水资源价值量作为水权交易的最低及最高价格,探讨水权交易价格的定价方法,为合理估算水权交易价格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实物期权在水利项目投资决策中的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单介绍实物期权的概念、特性、分类以及定价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水利工程的特点,分析水利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特征,构造水利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中的两种实物期权:延迟投资期权和增长实物期权。依据两种实物期权特定的定价模型参数确定方法,确定可用于水利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过程的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水价改革绩效的熵权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  郑垂勇 《水利经济》2015,33(3):32-36
随着农业水价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试点展开,客观上要求建立有效、合理并且实用的农业水价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以便科学、客观地反映改革试点的农业水价改革的成效与不足,为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此,构建了农业水价改革的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出一种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型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农业水价改革绩效中的模糊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进行综合量化,得出评价结果。将模型运用于实例中的湖南省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的绩效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的成效与不足,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Effective climate policy requires global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to be cut substantially, which can be achieved by energy supply technologies with lower emissions, greater energy use efficiency and substitution in demand. For policy to be efficient requires at least fairly uniform, fairly pervasive emission pricing from taxes, permit trading or combinations of the two; and significant government support for low‐emission technologies. We compare the technology‐focused climate policies adopted by Australia and the ‘Asia–Pacific Partnership on Clean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AP6), against this policy yardstick. We find that such policies omit the need for emission pricing to achieve abatement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they over‐prescribe which abatement actions should be used most; they make unrealistic assumptions about how much progress can be achieved by voluntarism and cooperation, in the absence of either adequate funding or mandatory policies; and they unjustifiably contrast technology‐focused policy and the Kyoto Protocol approach as the only two policies worth considering, and thus ignore important policy combinations.  相似文献   

16.
李华  徐存寿  季云 《水利经济》2006,24(3):36-38
剖析《灌溉排水学报》2005年第2期发表的“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农业水价制定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农业水价制定原则、农业两部制水价的内涵、农业用水两部制定价模式及具体表达式等问题,指出其具体计价、计费公式存在着物理意义模糊、不同用水条件考虑不全面、定价模式本身存在着实际操作性较差且不能保证供水单位持续运行的缺陷。提出农业用水应考虑公平性原则、两部制定价的意义及两种农业用水两部制水价定价模式等。  相似文献   

17.
The problems caused by water scarcity demand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criteria and objectives of water policies.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Spain consumes up to 80% of all available hydric resources and the need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current uses of water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s at the core of the country's national water policy. One alternative would be to resort to water pricing policies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incentives to save water consumption although it would inflict a certain degree of income losses to the farmers and raise the revenue collected by the water authorit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the effect cau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water pricing policies on water demand, farmers' income and the revenue collected by the government agency. To undertake this analysis a dynamic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 has been built that simulates farmers' behavior and their response to different water pricing scenarios. Empir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several irrigation districts in Spain covering varied farm regions and river basi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alternative pricing policies for irrigation water a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regional, 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 and that changing policies produce distinct consequences within the same region and water district. Thus, equivalent water charges would create widespread effects on water savings, farm income and collected government revenue across regions and districts.  相似文献   

18.
谈飞  赵莹 《水利经济》2017,35(6):50-53
从产品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河道航运补水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讨论河道航运补水的定价原则,并利用多目标规划决策法构建河道航运补水定价模型。在考虑政府对各方利益关注度的条件下,求解最优化定价。以解台翻水站为例,证明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期为航运补水价格的收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邱源 《水利经济》2016,34(4):42-46
通过对国内外水权交易相关文献的整理,就当前的研究成果及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水权及水权交易的定义、前提、定价、外部效应及政府的角度对当前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述评。通过文献梳理得知,近几十年来水权交易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已为这一问题构建了较完备的研究体系,但在水权的内涵、水权交易的前提、水权的定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仍不理想,建议未来应当重点从水权及水权交易的内涵、水权交易过程的效率评价以及生态环境效应等角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