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美国首先提出“公司治理”的观点后,现代公司治理问题和实践已经成为各国管理界普遍研究的一项课题。在我国,公司治理是被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来研究的,其对国家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泛意义上的公司治理是用以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即股  相似文献   

2.
“十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以城镇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国家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宏观调配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加速我国的城镇建设。加速城镇化是解决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如何与国际经济接轨等一系列迫切问题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尤其是农村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贷难”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是保证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而农村信贷是农村金融的核心内容,如果信贷环节运行不畅则会致使农业发展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因此,有效消除不完全信息,加大相关制度、资源的供给是解决“农贷难”的根本途径,本以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对导致“农贷难”的信息,制度诸因素的分析,以期为今后农村金融制度的变革和体系完善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时期加快我国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努力破解“三农”难题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加快“三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以流通产业现代化为先导,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能力”,是“十一五”时期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的构建,既要注意各种不同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在一定时期内有其共生性,同时又要科学预见其发展趋势,引导其适应社会需要适度而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首先提出"公司治理"的观点后,现代公司治理问题和实践已经成为各国管理界普遍研究的一项课题.在我国,公司治理是被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来研究的,其对国家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投入是农业生产的第一推动力,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我国农业生产几年来萎缩、徘徊,根本原因在于农业投入减少。因此,研究农业投入减少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我国的农业投入曾一度保持较高的水平。据统计,从“一五”至“五五”近30年中,农业基建投资占国家基建投资总额的比重,除“一五”时期为7.1%外,其余时期均在10%左右或10%以上,其中三年调整时期最高,曾达到17.7%。同时期,国家对化肥、农机、农药等农用工业和农业教育、农业科研等项事业的投资也维持了较高的比例。尽管在此期间内党在指导农业上存在着严重的“左”的偏差,但由于农业投资较多,加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对组织大规模的农田建设具有明显功效。  相似文献   

7.
百年来,乡村建设贯穿于中国现代化探索的整个进程。“文字”作为伴随着乡村建设运动下沉到乡村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和工具,为政府提升治理效率、贯彻国家意志以及保证乡村社会有效运转提供了可能。“数字”作为信息社会的新“文字”,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以数字技术、数字信息、数字权力等形式助力政府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通过对“文字下乡”和“数字下乡”的考察及比较发现,“文字”和“数字”作为不同时期的现代性符码进入乡村社会,促进了现代性价值在乡村社会的传布和发展,政府治理行为随之表现出治理技术理性化、治理面向服务化和治理内容精细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论公司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公司+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公司和农户之间稳定的契约关系,不仅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交易双方资产的协同效应,实现交易的双赢。但是,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而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又加剧了契约的不完全性,致使企业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差。本文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对契约关系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程度的资产专用性提出相应的治理机制,以期对增加公司与农户之间契约的稳定性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9.
提升社区慈善组织化进而实现价值共创有利于提升民生福祉、助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本文融合价值共创理论与嵌入性理论,提出“制度—组织—价值”的分析框架,剖析山东省W村社区慈善价值共创的制度嵌入机制。研究发现:农村社区慈善组织化面临治理资源匮乏、治理主体流失、慈善内生秩序弱化的发展困境;信用制度嵌入通过信用基金筹集、运行规则设置与自治机构再造,将资源、规则与主体嵌入社区慈善价值共创过程,在提升社区慈善组织化的基础上,以资源动员建构价值共识、以规则下沉规范价值共生、以主体再造助推价值共赢,最终以慈善的直接效应、强化效应以及扩散效应创造了个人福利价值、社区共享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本文拓宽了价值共创与嵌入性理论的应用领域,制度嵌入的机制呈现对发展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社区慈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封建社会生产力看“重农抑商”的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农抑商”是探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一项农业政策,它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结合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析“重农抑商”如何由保护和促进农业的发展,成为阻碍农业的发展,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1.
提高商品化程度加快市场化进程——“九五”时期成都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陶武先“九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成都农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成都农业不仅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面临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不容回避的具体矛盾。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拟发掘现行选聘机制下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并基于此探析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保障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效用充分发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三农”工作总体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村治理向现代民主法制治理转变、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一些传统的制度、政策和理念已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而新的制度、政策和理念尚未建立和完善,导致农业发展微观基础缺乏活力、农村建设缺乏实力、农村治理缺乏保障。  相似文献   

14.
“小生产+大服务”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如何更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制度?什么样的经营制度才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有效率的?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笔者认为,我国农业今后较长时期内理想的农业经营模式应是:“小生产+大服务”。(一)西方式的规模经营不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污染排放问题形势严峻,其治理已被列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农业污染排放与农业总产值高度正相关,且两者间关系更符合“倒N型”假设,这意味着农业污染水平并不会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而自动下降,因而需要积极实施治理.从农业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随着多种经营的发展,农业污染排放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推进农业的集约经营.最后,本文基于实证分析并结合“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支援农业”的口号几乎伴随着整个农业发展进程。不容置疑,“支援农业”,在许多重要时期,对农业的恢复与振兴起了不可低估的重大作用。但综观细析一番“支援农业”的内容及其伴生结果,我们便可发现它有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消极方面:一是被动性。由于没有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位置,表面看处处都在强调加强农业这个基础,实则是干打雷不下雨。由于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长期偏少、农产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致使农业  相似文献   

18.
禅宗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光 《中国农史》2005,24(4):51-57
禅宗农业是寺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禅者的生活和修行方式促进了禅宗农业的形成与发展。长期开垦荒地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禅宗农业的最大特点。同时,具有一定规模的禅宗农业对禅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并因之形成了“农禅并重”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农为国本,种铸基石”。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种业也是农业发展的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适应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走中国特色集约型、内涵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核心在种业。全国政协委员、隆平高科常务副董事长伍跃时认为,目前我国种业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难以抵御国外种业的冲击,加快提升种业创新能力是发展现代种业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国家治理视角回顾了中国对广袤乡村疆域的治理。在漫长的国家乡村治理进程中,乡村的秩序既取决于国家攫取的程度和方式,也取决于国家与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代理人的行为,以及作为乡村治理基础的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中国的国家乡村治理经历了从传统乡土社会时期的县政村治——集体化时期的国家全面控制——改革时期的乡政村治——城乡统筹时期的国家治理的演变和回归。国家乡村治理制度安排改变的目的是矫正上一个时期的治理弊端和问题,但迄今有效的国家乡村治理结构与秩序并未形成。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带来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城乡中国下的国家乡村治理出现大变局,非正式制度规则与秩序进一步演化与变迁,国家正式治理的成本收益结构发生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形成与乡村转型相适应的乡村治理制度安排,提高国家直接治理的绩效、完善与乡村治理半径相适应的委托代理制度安排,进行村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力量平衡,形成更有效的乡村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