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农业文明是一个多元交汇的体系,外来作物的引种推广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域外作物大多通过"丝绸之路"传入,隋唐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主要传播途径,宋元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渐显著。这些外来作物不仅包括重要粮食作物,也包括蔬菜果树、油料作物和大量经济作物,总数超过120种。经过长期的适应和改良,这些作物已经完全融入中国传统农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论六朝江南之麦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麦类作物起源于西部地区,江南本无麦。今天,麦类作物在江南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它的传入和推广始于六朝时期。通过对六朝时期江南麦作的研究,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以下一些问题:1.永嘉丧乱后,由于大批北人南下,麦作业在江南兴起。除民间的传播以外,政府为解决粮荒也常下诏督麦,促进麦作的推广。2.麦作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在建康周围和京口、晋陵之间以及会稽、永嘉一带,这与北人的聚集有关。3.由于当时尚未解决水田旱作的技术问题,麦作在江南没有得到迅速发展,稻麦轮作复种的耕作体系尚未完全确立。  相似文献   

3.
司飞 《中国农史》2006,25(3):117-126,116
对于传入我国的“外采作物”的历史考证的论著,大多都注重从现今的地域、时间范围为起点,沿传入时间、途径等方面追溯其栽培历史的源头,而忽略了对于历史时期地域范围变迁对“外来作物”这一定义划分的影响,同时对于这一作物与当地民间习俗的关系及其具体用途的方面的源流考证则相对较少,本文选取槟榔为例,以所掌握的古代文献记载为依据,并将其置于当时的一个地域和时间背景之下,对约定俗成的“槟榔为我国外采作物”的这一说法提出质疑,同时集中对其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众使用中所呈现的“槟榔礼俗”的“啖槟榔”和“婚俗用槟榔”等方面作一个初步的源流考证,并旁及晚清时期槟榔与此地区的方言、歌谣、贸易等方面的联系状况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圣钟 《中国农史》2006,25(2):12-21
目前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针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传播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主要农作物种植趋势是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但过程相对缓慢;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农作物中,粮食作物的种植与传播较经济作物更为广泛;清代是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外来作物在凉山各地始种时间有先后,不能笼统地界定其传入凉山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立体农业”是丘陵山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姚诗煌潜力在山希望在山我国山地丘陵要占国土面积的66.7%。若以耕地面积来算,则全国三分之一的耕地和一半的人口在丘陵山区。尽管山地各种资源丰富。但是山区的经济落后于平原地区,始终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我国的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6.
几个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的适生树种佟希达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兼跨温带和寒温带两个气候区。总的来说是有较明显的季风性气候特征,适于作物生长,但是、我省西部平原地区受季风影响弱、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根据干燥度我省从东部山地到西部平原、由东向西可划...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位于东南沿海,118°~123°E,27°—32°N。境内丘陵和山地占70.4%,平原占23.2%。西南部山地,大部份地区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中部广大地区为不到500米的丘陵山地,几十个盆地错落其间,许多地方的河谷较宽,为发展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东北部的杭嘉湖平原、钱塘江两岸平原、宁绍平原、温台平原等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中外闻名的农业区。  相似文献   

8.
历史时期汉江流域农业经济区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西奇 《中国农史》1999,18(1):35-45
人口密度与城镇密度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动,是考察历史时期农业经济区之形成与演变的两项重要指标。历史时期汉江流域主要有5个农业经济区,其中南阳盆地开发最早,先秦至两汉时期农业经济在全流域居领先地位,之后则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襄宜平原与随枣走廊以及汉水上游河谷盆地的开发稍晚,农业经济的发展平稳而缓慢;汉江下游平原的垸田经济在宋代开始兴起,至明清时期进入全盛,其农业经济水平跃居全流域第一位;秦巴山地农业经济区形成最晚,并很快走向衰退。土地资源、人口资源、环境因素、区位交通条件等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及其变动,是制约农业经济区形成与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南京郊县辖五区两县,面积63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6.2%,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土地类型多样,山地、河流、平原交错,大致是“六山三田一分水”。从2001年开始,南京坚持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定位,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的工作思路,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10.
辣椒是我国的重要蔬菜作物,早在明代末期就传入中国,但是关于其传播路线却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辣椒最先登陆于浙江一带,而后传入到长江中上游和云贵高原地区,并逐渐形成重辣区。辣椒在我国的选择性传播受到经济、自然环境、群体迁移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辣椒的传入也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种植制度等多方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牢把握"‘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这条主线,紧扣市情农情,走以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路子,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2016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0.7%,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二。顺势调结构,大力促转型,把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山城重庆,人口多耕地少,山地多平坝少,相对于平原地区,这显然不利于大规模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情况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面临日本海和黄海,绝大多数为山地,海岸地区为广阔的平原,属于温带气候。人口为4900万。首都是汉城。政体为共和制。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是农业与森林部。使用货币为韩元。  相似文献   

13.
一、生产与价格变化情况 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南方地区雨雪天气相对较多,江南、华南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作物遭受冰冻、霜冻危害,不利于热带水果的生长。降水量除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北部、华南中东部、西南地区北部以及西藏大部偏多外,其余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部分水果生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
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产于美洲的烟草,作为一种嗜好作物,明代传入中国以后迅速形成抽烟风气,随之烟草种植因其利润大于种粮而快速普及开来。本文考证了烟草传入中国的时间、路径及明清、民国直至当代烟草在中国的分布和演进情况,重点对烟草在中国传播的动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田婧 《农业经济》2022,(3):143-144
自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来,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被提到了同等高度,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农业旅游作为农村地区最繁忙的业务类型之一,对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都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这也契合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农业旅游开发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旅游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育生 《山西农经》2021,(6):152-153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土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等地形汇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我国虽然拥有诸多广袤的平原,比如江汉平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这些平原对于现代化农业发展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山区在我国占地面积也极为广大,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也不能忽视山区农业发展。对山区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产于美洲的辛辣作物辣椒,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辛辣饮食相结合,迅速替代了传统的辛香植物花椒、食朱萸等,并且作为一种蔬菜,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普及开来。本文重点考证了辣椒传入的时间、路径以及明清、民国直至当代辣椒在中国的分布和演进情况,对辣椒在中国传播的动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经济》2013,(10):29-33
8月份,全国农业生产出现“北涝南旱”情况。东北地区降雨偏多,导致松花江、嫩江等河流超出警戒水位,部分低洼地区及沿河地区玉米、水稻等作物遭受洪涝灾害。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和干旱叠加导致湘黔渝赣浙鄂皖7省市农业生产受到较大不利影响,一季稻、玉米、棉花、茶叶、蔬菜等作物受灾较重。尽管8月下旬,台风带来的降水使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伏旱得到有效缓解,但部分地区一季稻、玉米等作物所遭受的损害已无法挽回。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平原林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广大的平原地区初步形成了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并作为一种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异军突起,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高产稳产,提高农民收入,治穷致富,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平原地区人多地少,林业发展毕竟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因此,应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四旁林业用地,选择最优经营方式,以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多丘陵山地和平原水乡,水源丰富,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稻作农业发展需求,促成了唐宋以来灌溉机械水车的使用和推广。传统水车主要包括人力龙骨车和水转筒车两种,以湖泊圩荡为中心的江南平原水乡为龙骨车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而广袤的南方丘陵山地则是筒车的用武之地。水车制作就地取材,设计巧妙,架设使用因地制宜,提水灌溉省时省力,增产效果显著,历千年而不衰,为唐宋以来南方稻作农业的发展和经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古代南方地区独特的农业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