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破解农信社改革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思群 《中国金融家》2010,(11):158-159
农村农信社作为一个群体,它在中国金融版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农村金融服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农村地区,农信社已经成为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最大的金融机构。但农信社仍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城市化发展和客户演变问题、历史包袱化解和风险控制问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问题将会影响到农信社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来城乡结合部转变为城区,农村乡镇转变为小城市或城市集镇,城区农村信用社失去了原有的经营环境和服务对象。文章以城区农信社寻求转型为主线,结合漳州城区农信联社近几年的实践探索,阐释城区农信社走零售银行之路的比较优势,提出城区农信社发展零售银行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3.
2016年5月1日,我国已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营改增"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农信社作为农村地区主要金融机构,存在着三级法人机构、特殊企业架构等特点,这些特点对"营改增"后农信社的税负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营改增"后,农信社存在发票管理与传递成本上升、"简易计税"带来的税收风险、实际税负上升、开票困难和三流一致等问题。鉴于此,发票电子化发展和政策的不断细化将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袁明 《西南金融》2004,(8):58-58
一、结合实际加强产权制度的改革。(一)实行股份制改造。有些地区城乡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个体经济活跃,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三农”的概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农业比重很低。因此把这些地区的农信社按股份制原则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市场化的运作,从而可以有效解决农信社民主管理难以落实的问题,吸纳资本,增强抗风险的能力,而且可以规避不合理的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5.
亏损农村信用社如何走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信用社整体发展水平不平均,东南部和中部地区农信社发展较快,而北部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信社存贷款业务萎缩,资产质量低,亏损严重。限制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农信社的发展。因此,根据欠发达地区农信社的不同情况,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农信社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近段时间,我们在进行农村信贷调查时,发现农民的信贷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以支农服务为己任的农信社应注意到这些变化,并及时调整信贷思路.提升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为加快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质量,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寻甸县启动了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当年寻甸县农信社设立232个惠农POS服务点,覆盖137个行政村,弥补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密度低的短板,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然而,寻甸农信社于2016年12月20日向人民银行寻甸支行提交了125户惠农支付商户退出的申请,寻甸支行对退出的原  相似文献   

8.
《金融纵横》2008,(9):56-60
本课题本着既要关注现金流通总量又要仔细分析现金流通渠道和流通环境的指导思想,调查分析以往几年和当前南京市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农村地区现金流通状况变化和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现金投放方面的静态和动态信息,揭示农信社现金供应方面存在问题的症结、剖析问题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总体设想和具体措施,进而研究如何理顺该市农村现金供应渠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新构建符合本地区需求特点的农村现金供应体制和流通环境,使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职能得到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9.
万世平  梁红漫 《南方金融》2007,(5):40-41,54
近年来,广东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方式不断改进,服务三农的主体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声誉显著提升。但是由于农村金融体系竞争不充分,农信社放贷意愿不强,农村地区风险补偿机制缺失,农业产业的高风险性对农信社开展支农服务形成制约及信贷管理政策欠灵活、农信社支农资金结构性不足等原因,使得农信社信贷支农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从提高地方政府的认识、建设涉农贷款风险保障机制及转变农信社经营观念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也带来了金融领域的新变化。农信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金融服务主体之一,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应积极寻求盈利模式转型之路。本文首先剖析了新常态下农信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新常态下农信社盈利模式转变的方向和途径,以期对农信社今后的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信社是"农民自愿互助合作"的集体所有制金融机构这一制度安排,产生于50多年前封闭型计划经济和自给、半自给农村社会,在经历了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所处的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都发生了一系列渐进而深刻的变化.同时,这一具有50多年历史的制度至今仍然没能有效地支持农信社整体摆脱经营困境,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加深了"三农"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王帆  高园 《中国外资》2010,(12):34-35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这是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新农村建设的旗帜也给农信带来很多机遇。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就农信社支农资金不足、如何加快改革步伐、如何提高农信社服务创新、农村保险业发展以及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农信社的扶持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斌 《上海金融》2001,(11):19-21
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对农信社管理经营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农信社转归人民分行监管、进行合作制规范、清产核资等。然而,农信社资产质量差、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违规经营屡禁不止等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地区甚至还呈严重恶化之势,给我国的金融和农村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国内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也进行了许多的讨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一些方案,如统一法人制度、成立地(市)级联社等已经在一些地区开始进行试点。这些方案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认为农食社应实现规范化的合作制(龚方乐,2000);另一类认为农信社应实行股份制,向商业银行转化(谢平,2001);第三类认为应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多层次性以多元化模式为主。而所有这些方案又可以归为一种思路:通过“明确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长期制度性安排”,从根本上解决农信社问题。限于篇幅关系,本文不打算对这些方案进行详细评论。问题在于即使各个地区或各家农信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宜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否就能够使我国农信社彻底摆脱困境呢?笔者认为否。在此,本文将集中讨论国内学术界比较忽视,但又非常紧迫和十分重要的农信社的市场监督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信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农信社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信社改革,其共同特征就是社会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受关注程度大。农信社新一轮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还面临什么问题,其改革发展如何进一步深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赣州市农信社为调查样本,对当前农信社的改革发展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5.
董伟 《上海金融》2001,(9):23-24
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成为资产、负债及员工规模等各项综合实力仅次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金融组织。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规模甚至已超过了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但是,由于历次农信社改革都未从根本上解决农信社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产权及法律地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信社自身的发展和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本文就经济发达地区继续深化农信社体制改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农村的经济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就如何顺应形势的变化,使农村合作银行在新的形势下焕发新的生机,从探索特色经营、加快服务转型升级、强化队伍建设等几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在1996年行社脱钩之时,国务院[1996]33号文对农村信用社就有了明确的市场定位: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农信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肩负着服务农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已深入人心,广为社会认可.然而,身处城区的农信社,尤其是省会城市中的农信社的市场定位问题一直含糊不清、定位不明,不仅制约了其自身业务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制约了辖区农村地区农信社各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农村的经济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就如何顺应形势的变化,使农村合作银行在新的形势下焕发新的生机,从探索特色经营、加快服务转型升级、强化队伍建设等几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文利用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及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存贷增量差为被解释变量,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信用社系统(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存贷差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导致农信社存贷差变化缩小,在其子维度中,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影响较为明显;在东中部地区以及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地区,农信社存贷差缩小明显;市场竞争加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信社存贷差缩小的影响。农信社应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同时要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助于缩小存贷差,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铁  陈赛玲 《浙江金融》2002,(7):18-19,21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经过50年的曲折发展,已成为资产、负债、职工规模仅次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金融组织.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信社的存贷款规模甚至已超过了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但是,由于历次农信社改革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信社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产权及法律地位等问题,导致农信社经营体制一直不顺,严重制约了农信社自身的发展及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农信社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仅就经济发达地区农信社体制改革问题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