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洪湖的形成与生态功能地位入手,阐述了洪湖湖泊环境演变、水产业过度开发对洪湖湿地生态的影响,分析了洪湖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发展休闲渔业和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将区域新型产业经济发展与流域的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定格人水和谐为洪湖生态产业经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对上海西郊受损湿地进行生态规划.该区域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属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淡水水源地.土地使用状况分析表明,区内湿地比例约为55%以上,而且水陆交通发达,周边邻接地区旅游条件优越.但规划区也面临退化的威胁.此外,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根据规划区的条件分析和发展定位,文章提出了水源地保护、湖泊湿地修复新模式、高标准建设和管理模式等规划理念,构建湿地森林区、水源保护核心区、湿地科普教育区、缓冲区、湿地体验区等7个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具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同样的功能和效应,在城市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人工湿地在城市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人工湿地可以减缓城市的高温、干燥等环境压力,也可以给城市增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也可以给生物提供一个安居之地,既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又可以给居民带来美好的环境,既可以对城市的污染起到净化作用又可以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产品。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民对城市水体的游憩需求日渐强烈,而目前尚未有明确可行的办法指导城市湖泊等水体的功能定位与其布局的优化调控。通过GIS建立以道路网络为基础的交通网络数据库,以及包含湖泊面积、入口、名称等的湖泊(公园)数据库,分析得出建成和潜在的湖泊公园的游憩服务范围,并与基于实证调研计算的服务范围进行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通过游憩服务半径分析计算,得出步行服务盲区、车行服务盲区、真空盲区和隐形盲区4种服务盲区类型,与盲区用地性质和自然条件共同指导湖泊公园的优化调控和城市湖泊的功能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真空盲区和隐形盲区消除的湖泊公园优化调控策略有所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于湖泊公园规划建设的启示。运用GIS对湖泊公园服务范围进行分析,可切实将城市居民休闲需求与城市湖泊分布相结合,优化调控湖泊公园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5.
使用1981~2010年太湖流域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和嘉兴时间序列数据,检验湖泊环境库茨涅兹曲线(EKC)是否成立。研究发现梅梁湖、五里湖和整个太湖的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收入表现出倒U形和N形关系,湖泊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存在且拐点都发生在人均GDP 2万~4万元之间。  相似文献   

6.
《经济地理》2021,41(7):61-72
以成都市为例,基于地铁刷卡、POI、建成环境等多源大数据,运用GIS、Python、Spark等进行数据处理,分析156个站点客流量、出行时间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解析站域设施数量、建成环境、经济属性等15个因素对客流量与出行时间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成都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倒U型分布特点,每站日均客流量为1.6万人次;(2)出行时间随距CBD距离增加逐渐增大,每站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为32 min,出行时间的概率密度呈Gamma分布特点;(3)路网密度、容积率、办公设施、交通设施等对客流量具有非线性正向影响,而房价、距CBD距离与客流量则分别为"凸"形与"凹"形的非线性关系;(4)距CBD距离、购物数量、办公数量等与出行时间非线性正相关,而交通设施、房价等与其负相关。最后,提出考虑"流量"与"时间"阈值效应的建成环境优化、构建"出行+生活"的轨道通勤圈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网络范式下城市空间格局分析的新思路的基础上,以河南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省内外铁路客运班次对河南城市省内外联系网络的空间格局及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省内外联系网络的均质度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河南城市直接联系的省外城市数量和联系强度明显提升。(2)趋中型城市在省内联系网络中的权力地位突出,边界型城市在省际联系网络中的权力地位逐步提升,边界型城市在省际经济联系与合作中的门户职能和区位优势逐步凸显。(3)城市省内外联系呈现出典型的高等级城市指向、高铁沿线城市指向和城市群指向的新特征,高速铁路逐步替代普速铁路成为城市省内外联系的主导轴线。(4)高速铁路建设有利于强化城市间联系的空间近邻效应,但空间距离约束下城市省内外联系的距离衰减效应仍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国家湿地公园网络关注度的研究,可从新的视角为湿地生态旅游网络营销提供参考。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地,基于百度指数,探讨其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11—2018年,西溪湿地网络关注度总体上呈现先递增后下降的时间演化趋势;年内变化上表现为"双高峰模式",具有旺季长、平季与淡季短的特点,2016年以来季节性表现出减弱的趋势。(2)2011—2018年,西溪湿地网络关注度的分布均较为集中,地域空间格局变化较小;省际差异明显,关注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3)气候舒适度与休假制度是影响西溪湿地网络关注度时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网络发达程度与两地间距离是影响其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滇中高原湖泊区域地理环境是造成湖泊水环境敏感易变的主要原因,湖区快速城市化是加剧湖泊水环境恶化的推动力,滇中高原湖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高原湖泊区城市景观格局安全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借鉴组合结构概念模型,从城市景观格局的环境影响识别出发,筛选城市规划环节中对湖泊环境有主要影响的指标,包括城市选址的环境资源安全性、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城市用地布局的合理性三个方面。对2008年昆明城市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的结果为"临界安全",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的不足加剧了湖泊水环境恶化局面;道路总用地规模和路网密度不足导致交通效率低下;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严重;工业用地布局较为分散,对城市其他用地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环洱海地区为例,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Voronoi图及基于地理网格的景观格局指数系统分析高原湖泊乡村聚落位置—规模—形态空间分异特征,并引入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探测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高原湖泊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呈显著集聚分布特征;洱海西侧的集聚程度高于东侧,密度较大的聚落集中分布在洱海西侧、北侧及东北侧,密度较低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洱海东侧。(2)网格微观视角从位置—规模—形态刻画高原湖泊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特征更清晰;聚落位置受洱海湖泊中心辐射作用明显;聚落规模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C型”结构,规模较大的聚落集中分布在洱海东侧及南北两侧区域,并呈团块状;聚落形态相对规则,结构不复杂。(3)高原湖泊乡村聚落空间分异驱动因素体现出聚落较强的“人—土—地—水”的共生关系;乡村聚落位置和形态的空间分布主要受高程、坡度等自然环境因素和距耕地、水域距离等区位可达性因素的影响,而聚落规模受GDP及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更明显。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协同增强效应,其中,自然环境和区域可达性的交互作用对洱海乡村聚落位置和形态特征影响最为突出,区位可达性和社会经济的交互作用对乡村聚落规模特征协同增强...  相似文献   

11.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城市建成环境场耦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适宜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创意氛围刻画与营造研究成为城市经济地理与宜居城市规划契合难点。采用基于文化创意企业大数据的核密度法和构建城市建成环境场模型,分别分析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及集聚度、城市建成环境场势能的空间特征,继而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法甄别与诠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与城市建成环境场的耦合性及其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呈现以文三路和学院路区块为核心向外围逐渐扩散的圈层结构,内核包含浙江省政府、武林广场、浙大西溪校区围合区域,沿着天目山、体育场、莫干山等路向周边扩展。(2)杭州城市建成环境场势能呈现浙江省政府所在区域为核心高值区,向外距离增加城市建成环境场势能呈现"高—低—次高—低"的卧"S"型曲线。(3)杭州市核心八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城市建成环境场之间存在较高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关联存在地域与行业差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与城市建成环境场势能具有空间不平稳性和空间异质性,高集聚度—高场势能位于城市建成环境场的高值核心圈层,低集聚度—低场势能位于文化创意企业分布的外围圈层,如杭州市八区的西北、正东和正南三翼边缘地带;高集聚度—低场势能和低集聚度—高场势能分布于核心圈与外围圈之间。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规制刻画了地方政府在绿色创新中的角色特征。基于我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知识作用视角,采用负二项分布模型测度我国城市环境规制强度的地区差异性对城市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邻近城市的高环境规制强度对本地绿色创新质量产生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通过城市间知识宽度缩小、知识距离扩大两类中介效应影响本地绿色创新质量;(2)城市间的知识平衡度在邻近城市环境规制强度与本地绿色创新质量关系中发挥调节效应,当城市间知识平衡度较高时,邻近城市的高环境规制强度对本地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由负转正。由此,获得如下政策启示:地方政府应重视环境规制政策带来的知识成分变化与知识结构调整,促进环境政策与绿色创新政策协同,同时,不同地方间应深化绿色创新主体合作机制,促进知识流动,提升城市绿色创新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流域大部分具有跨行政区特征,往往行政边界行政区会成为跨界水资源冲突比较集中的地区。文章选取漳河上游流域三省22县作为跨界水资源冲突的研究空间,采用Barro回归方程及重力模型,引入距离、边界等控制变量,构建了跨界水资源冲突的边界效应测度模型,对漳河流域水资源的边界效应结构及演变趋势进行测度,尝试回答行政边界对跨界水资源冲突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漳河流域省内间边界效应有趋同特征,而跨省边界的存在明显的边界效应;(2)在晋与冀、晋与豫方程中,边界(Boundary)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1%)且为正值,说明晋与冀、晋与豫的省际边界对水资源冲突改善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表明现阶段漳河流域矛盾集中在上下游间;(3)晋与冀边界系数(1.792)大于晋与豫间(0.61),说明晋与冀边界效应要大于晋与豫的边界效应,表明漳河矛盾焦点更多集中在晋与冀之间;(4)晋与冀、晋与豫边界系数α2分别从2004~2008年的0.103、0.271上升到2008~2011年的0.128和0.387,表明漳河流域跨界水资源冲突的边界效应影响呈扩大趋势。最后,提出缓解漳河流域跨界水资源冲突边界效应的对策建议,促进漳河流域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4.
邹萍秀  曹磊  王焱   《技术经济》2020,(7):105
通过文献计量法对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分析, 验证湿地美学在景观美学心理物理范式中的研究意义。研究 结果表明:近40年,关于心理物理范式的湿地美学研究主 题的已发表文献数量显著增加,特别是从2000—2010年 达到峰值时开始呈指数增长,将近一半以上关于心理物理范 式的湿地美学研究内容的出版物都在2000年后出版。这些 出版物通常来自3个杂志: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环境管理杂志)、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景观与城市规划)和 Wetlands (湿地);通过四大 范式的分析比较,检选的136篇出版物在景观美学范式下提到 了湿地美学,其中大部分概念都是等义或近义的,验证了景观 美学范式同样也适用于湿地美学;在湿地美学研究中,有部分 文章跨越了一个以上的范式,其中心理物理范式的使用频率高 于其他3种范式,心理物理学范式的综合运用已经成为很多学 者的共识。最后从心理物理范式中对湿地美学未来的主要研究 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应该完善其理论体系,丰富其研究内 容,综合考虑公众态度对湿地美学研究的影响,以期为湿地空 间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湿地美学的进一步研 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系统介绍了整合型人工湿地(ICW)系统的发展、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另外,此研究还以位于爱尔兰北部格拉斯洛赫地区占地32 500 m2的整合型人工湿地系统为例,讨论水力负荷和季节性气温变化对系统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对2010~2013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所研究的ICW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悬浮固体量(TSS)、氨氮(NH3-N)、硝基氮(NO3-N)、总氮量(TN)、钼酸盐反应磷(MRP)的净化能力分别为:92%、98%、96%、97%、89%、96%、95%。经计算,ICW系统的污染物净化能力不受水力负荷波动影响。除此之外,低温会降低整合型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ICW系统的整体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石佛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及其经济价值,应用H.T.Odum创立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定量分析石佛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特征,结果表明:石佛寺人工湿地可再生能源(包括阳光、风及雨水)以及生态服务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的比重较大,太阳能值分别为1.28×1020 sej、2.27×1019sej,货币价值分别为5.2×108美元、9.32×107美元。能值分析结果表明,应把生态服务效应的保护与利用放在首位,为保护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同时也应保护石佛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使之更好地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地理》2021,41(3):126-135
推动城市经济互动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之一。基于网络构建、模块度估计、变异系数(CV)等方法,利用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部分支企业数据识别长江经济带边界效应的空间特征,继而从多维边界效应、城市发展水平两大层面,构建影响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联系的多维机制定量分析框架,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际联系依然存在顽固的边界效应,且在不同行业表现不同。(2)城市网络的分割发展特征是多维边界与城市发展水平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行政、政策、自然和文化等边界在其中发挥着强弱不等的阻碍作用。城市发展水平是与边界效应相抗衡的推动力。(3)不同服务业的影响机制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6,(12)
枣庄市是传统的煤烟型重污染城市,在工业城市转型的过程中,解决空气质量问题迫在眉睫。对2014年—2015年枣庄市8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_(2.5)数据进行分析,探讨PM_(2.5)的季节分异特征、地域分布特征、日变化差异分析以及与大气氧化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PM_(2.5)的平均浓度最低、冬季最高。各监测站中浓度较高的是峄城区政府观测点、市中区政府观测点和高新区观测点;较低的是山亭区环保局观测点和台儿庄区环保局观测点。在一天中,PM_(2.5)的浓度变化呈多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0:00、07:00、10:00及19:00。PM_(2.5)浓度与SO_2、NO_2和CO浓度均为显著正相关,与O_3浓度成明显负相关,表明大气氧化物对PM_(2.5)浓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检验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关系,厘清大城市是否有利于小城市经济增长,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128个县级小城市为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大城市地理距离、行政边界、产业结构等因素,估计不同等级大城市对小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核心城市抑制了周边小城市经济增长,存在集聚阴影和“环京津贫困带”;小城市之间也存在经济增长负面溢出效应;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核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功能明显不足,区内城市间发展差距大。最后,从破除行政区经济束缚、强化中心城市辐射溢出效应、科学界定各级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上海市房价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上海市外环以内2010年12月1014个小区的平均房价数据,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比较,揭示上海小区房价的空间分异和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各影响因子对房价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建成时间,到CBD距离,绿化率,到公园距离,距地铁站距离,距超市距离和距学校距离。同时,地理加权回归分解成局部参数估计优于OLS提供的全局参数估计,它可以深刻的揭示出房价和空间影响因子之间复杂的关系,而且可视化的工具可以用地图的形式更详细的呈现出城市房价的整体景观,这些都是传统OLS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