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1978—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核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度量技术进步偏向情况。结果显示:1987年后我国工业及大多数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增长率比较低且1990年后主要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效率的上升速度小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且资本生产效率下降的速度大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同时,大多数行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越突出,则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降越明显。这说明我国工业及行业技术偏向的选择并非是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以我国2006-2015年11个沿海各省市的海洋经济相关数据为样本,估算了我国海洋经济的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研究结果发现:除上海市的海洋经济资本和劳动之间属于替代关系,其余各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资本和劳动之间均属于互补关系;同时我国各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技术进步均是偏向于资本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全要素贡献率在1992年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步回落的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广泛争论。本文通过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后发现,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全要素的贡献率较低且波动大。本文认为,制度变迁和经济结构的改善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而技术进步只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一部分。真正引发1992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在于之前中国经济改革的效益递减和实质性改革的停滞不前。因而,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仍是维持现阶段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陕西省各地市1990~2007年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TEP)及其组成部分。研究表明,陕西省卫平平均增长率为67%,技术进步是主要的贡献因子,2001年之后全省TEP变化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相同。各地市TEP年均增长率差异显著,由高到底依次是铜川、渭南、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安康、延安、榆林、商洛。各个地市纯技术效率与技术效率变化趋势一致;技术效率没有得到改善的地市,其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陕西省各地市1990~2007年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事(TFP)及其组成部分.研究表明,陕西省TFP平均增长率为6.7%,技术进步是主要的贡献因子,2001年之后全省TFP变化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相同.各地市TFP年均增长率差异显著,由高到底依次是铜川、渭南、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安康、延安、榆林、商洛.各个地市纯技术效率与技术效率变化趋势一致;技术效率没有得到改善的地市,其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8.
9.
10.
通信设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通信设备制造业23家上市公司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测算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结果表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而不是技术进步效率,并且技术效率一直是退步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的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影响因素的方向和程度。实证结果表明,通信设备制造业还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增加公司规模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有着重要的正向作用,提高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和加强公司创新能力应该是公司下一步经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used to identify source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anada and to quantify their importance. The model also provides procedures for constructing measure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e find that periods of low productivity growth correspond to periods of high growth in investment-specific technology (IST) or high rates of technology embodiment. For example, the growth rate of IST was relatively high between 1974 and 1996. The higher growth rate of IST during this period should have increased the rat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by an estimated 0.29 percentage points, ceteris paribus. Yet, productivity growth slowed. Why?  相似文献   

12.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秋菊  吴秀敏 《技术经济》2009,28(8):81-83,127
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计算了1978—2007年四川省全要素生产率,对四川省的产出增长进行了分阶段分解和源泉核算。研究发现,四川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因此,要转变当前四川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就要进行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本文对我国1999~2006年间保险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针对众多的研究方法都存在决策单元规模报酬不变假定,以及决策单元向生产前沿面逼近路径只能选择径向,即仅考虑投入或产出变化情况的缺陷,本文提出修正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发现,中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99~2006年问有所提高,其中"追赶效应"较为明显而"增长效应"还未完全显现,这说明保险机构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技术效率水平而非创新能力提高生产的有效性,依然没有处理好效率进步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保险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提高我国农药制造业生产效率的途径,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从整体趋势和各省区角度定量考察了我国农药制造业增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结果表明:从全国的平均时间序列数据来看,我国农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在波动中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贡献,而制约技术效率改善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的下降.所研究的全国二十八个地区,生产率基本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只有云南地区有所下降.就全国而言,农药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农药生产率的提高.从动态演变来看,农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农药增长中的作用日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Singapore's Manufacturing Sector's TFP Growth: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ngapore has been criticized recently for experiencing insignifican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growth.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this criticism is valid in the context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of Singapore. Using new data and the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approach, TFP growth is decomposed in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hanges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While the results could not reject the hypothesis that Singapore's output growth is mostly input-driven, they show that, despi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ical inefficiency is the cause for the low and declining TFP growth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J. Comp. Econom., December 2000, 28(4), pp. 828–839.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and Asian Studies,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7.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s generally interpreted to be a proxy for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n this paper, we use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to decompose the growth in TFP into three component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cale effect and change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Then, we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panel data analysis using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omponent of the TFP growth and seve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dicators using data from 160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from 1960 to 2009. Our results generally show that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omponent of the TFP growth properly reflects certain dimensions of actu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owever, we also find that this result is somewhat sensitive to different econometric specifications and assumptions.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1980-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基于技术进步视角实证分析了进口贸易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都能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工业制成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大于初级产品;然而,初级产品中的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类、饮料及烟草类和工业制成品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类的进口对技术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技术进步还未从总体上改善我国的进口贸易结构,进口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问的良循环并未形成.最后,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引入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比分析环境约束和无约束情形下的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生产率增长状况。进一步的,本文分别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及技术效率指数作为生产率增长指标,选取资本深化、行业规模、科技投入、环境污染和行业属性作为解释变量,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环境约束下生产率增长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忽略环境约束会低估制造业技术效率水平及其指数,但会高估技术进步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对生产率增长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涂正革 《财经研究》2007,33(12):90-102
文章采用Malmquist指数和DEA技术,研究中国28个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增长的动力以及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分析发现在1995~2004年期间:(1)整体而言,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已经成为中国大中型工业快速增长的核心动力,特别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改善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日渐突出,相反,要素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弱;(2)地区之间发展的差距依然显著,但无论是人均产出还是增长速度,地区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3)随着中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TFP对缩小地区间工业发展差距的作用越显突出,资本要素的作用并不明显;(4)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的四大因素:竞争、全球化和外商投资、民营化改革,以及经济扩张期。因此,文章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已成为区域经济和谐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